线上极速贷款 “极速生死”线上的新公司



  年初,笔者一直在跟踪和研究十家新公司的生命周期,规模大小不等,资金投入有几万、几十万也有几百万不等。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的项目都有较高的利润和前程。可是,到目前为止,仅剩下一家新公司,而这一家新公司也正面临巨大的亏损,挣扎在生死线上。

这些企业的失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无法突破自身的经验和决策思维,导致了决策失误或者偏离市场的具体情况,最终“赔了夫人又折了兵”。据统计90%以上的新公司是不成功的,而其中又有大部分新公司在不到半年时间就折戟沉沙。

在这里我们从所研究的十家新公司中的选择一二家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索新公司失败背后的原因。

案例1:

A君大学华业三年,经过自己的努力,事业小成,27岁就被提升为公司的客户经理,并有了一定的积累。工作之余,A君利用其多年的客户和同事关系,决定与客户和同事投资一个批发部,每人投资5万元。A君怕因生意而影响工作,同时客户和同事与自己又交往甚好,于是A君决定把批发部交给客户和同事打理,自己不负责具体的日常经营活动,每月月底进行结帐。

A君对其代理的产品前景非常看好,渠道费用和广告都由商家支持,还支持A君一台运货车,如果直接供货给终端,每箱可以赚到5元的毛利,如果批发一箱也有3元的毛利。保守估计如果今年的销量做到30000万箱,每人就可以分到4万元。

第一个月销量为4000箱,可是在月底结账的时候,A君发现帐本有不少地方有出入,并发现合伙的客户和同事借批发部之名,经营其它的产品,可是利润又没有计入批发部的帐户。碍于情面,A君就没有指出,同时抱着向前看的心态认为客户和同事不会因此而“监守自盗”。第二个月销量为3000箱,结果帐面出现了亏损,A君怎么也想不出来为什么会亏损,每个月的开支包括人工不超过5000元,以其2个月的销量计算,即使所有的产品都是批发给其它批发部,所有的毛利为21000元,而2个月的开支不过10000元。

此时,A君如梦初醒,被客户和同事算计了一把,A君立即要求清算费用,可是为时已晚,损失了近10000元。

第三个月,销量为0。因为,A君的批发部已经“散伙”了。

点评:职业经理人创业“十店九亏”。

在这里不是怀疑各位经理人的能力。也难怪大家不会相信,君不见很多小资杂志和时尚报刊报道经理人成功创业的例子。其实,这大多数都是软性广告或供小资们“打发时间”而夸大的报道。

经理人确实是拥有多方面的资源,看起来创业的成功率都很高。其实,这只不过经理人一厢情愿的想法,经理人的资源和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企业的平台之上的,即在企业的平台上与客户形成的是商业关系,说白一点就是利益关系,由于在这个位置上你能给客户带来利润,别人才会给足“面子”,才会和你称兄道弟。因此,一但你不能带来利润,你的商业关系也就没有多大的作用有时反而成为你的绊脚石,A君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

经理人还有一个通病,就是设想过于唯美和简单。即使A君的企业一开始没有出现“监守自盗”的问题,但是如果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到时可能会损失更大。以为仅仅靠信誉就可以管理好的企业是不可能做好的。不管企业的大小,其财务支出必须严格按程序执行,费用和成本控制绝对不能过于简单化,必须精确到每一分钱。

导致经理人创业不成功的原因还有重要一点,也是经理人认为最不以为然的一点。很多经理人创业前都有这样的想法:每天管理几百人和运作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本都没问题,开一个小企业根本不在话下。正是由于经理人这种思想,忽略企业运作中的很多细小环节,而细节往往决定成败。不错,经理人运作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本都没问题,是建立在企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控体制上的,在这个基础上经理人所做的只是大的决策,剩下的问题都是由下属来完成,如果方向是正确的,企业的制度又较为完善,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而经理人创业则大大的不同,如百业待兴,要解决的问题大多了,更多的时候还要亲力亲为,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案例2:

许老板,家电出身,90年代初曾是番禺某最大电器的部门经理,之后自己创业,靠打工赚来的10万自己开店,三年内身价超过几百万。有了成功的经验,许老板开始走南闯北做起家电生意,可是由于家电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型卖场的不断出现,使小型的、个体的家电生意越来越难做。

02年,许老板毅然退出家电业,开始投资经营批发商行,靠着多年经营的生意的经验,在许老板亲力亲为的努力下,批发商行的生意发展迅速,如日冲天。不出两年的时间店面由原来只有20平方和两个人的店面,发展到拥有1000平方的仓库,20个员工,5台配送车辆。多年的打拼使许老板形成敢作敢为的个性,只要看到一个行业有钱赚就会投资的冒险精神。

随着批发生意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导致利润越来越少。05年,许老板决定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度投资其它生意。经考察,许老板发现生产塑料粒利润极高,每吨的利润在1000元左右,更为吸引人的是生产出来的再生塑料粒,根本不愁销路。但要开一个塑料工厂必须解决环保问题,最后经熟人介绍,许老板又与马老板结识,而马老板可以解决环保问题,经过多次沟通,最后两位老板达成共识共同出资开厂,由马老板负责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

正当许老板做着只要等着收钱的美梦时。意想不到的情况给许老板一个沉重的打击。原来工厂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远远超出了利润,更不用说赚钱。经调查,许老板发现马老板从工人到财务安排的都是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工资远远超出了行业的平均水平。更为可恨的是许老板还发现马老板挪用部分资金去经营别的生意。第四个月,许老板的工厂严重亏损,并宣布破产。

点评:“胆大”英雄时代的终结。

90年代初发财的人其成功的经验中都有两个字“胆大”,不过“成也风云,败也风云”,到了今天很多这些人都为这两个字,付出沉重的代价。今天一个行业或者一个项目尽管百分百看起是有利可图,但这并不代表你一定就可以赚到钱。

现在的一个行业要成功需要很多的因素,但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以使企业死上千次。许老板早期就是因为“大胆”而发了财,用广东话来讲就是“看准了,够胆死”。可是,现在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商机稍纵即逝,在商业信息已经变得无处不在今天,高利润的行业已经很少,以一本万利的生意已经不再。

90年代初发财的这些人,阻碍其二次创业和多次创业的成功还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1、这些人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投资创业和管理主要依靠经验和直觉。

2、由于成功的惯性思维和经验,使其现有企业大都出现了增长的瓶颈。同时还造成了这些老板们的错觉,这个企业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必须投资新的项目。因为不够专注,在企业还处于起飞阶段的时候,就梦想着多元化。结果由于团队的精力和企业的财力有限,导致资源过于分散,反而使自己陷入了资金短缺的困境。

3、 投资偏好于“短、平、快”。因此,这些人对市场的精细运作很不以为然,没有耐心做长线投资。

案例3:

李老板乃广告咨询公司出身,04年李老板经过多方考查,决定投资200万做T公司在A区域的独家代理。由于之前李老板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具体的销售工作,因此,李老板决定聘请一名专业的销售经理。

但李老板还是不很放心,为了更好地启动市场,李老板对T公司在原A区域的销售工作了解得很细致,但不知为何,李老板而对T公司的规范化、流程化操作管理理念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决定在自己的公司里仿照T公司进行部门设置,方便与T公司进行对接。同时,为了快速进入市场,对原T公司在A区域很多销量人员,李老板照单全收,理由是熟悉市场。李老板非常乐观估计,第一年亏损,第二年平本,第三年盈利。

结果第一个月很多问题就出现了。首先是市场反应机制极度缓慢,流程太多,对业务员申请的费用和支持,往往要经过10多个人签字确认,时间长达2个星期,比原T公司运作更为缓慢。其次,市场投入之前,李老板以高薪吸纳了原T公司的业务员,结果出尔反尔,导致了业务员心态的不平衡和心理抵抗,业务员出工不出力。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人员变动太大,导致了市场很多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严重影响了市场的管理工作。

由于销量的下降,T公司坐不住了。于是每两个星期派出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可笑的是T公司的这些专业经理其实一点都不够专业,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操作理念,甚至有的相互冲突。这时的李老板已经没有注意,抛开自己所请的销售经理,直接管理销售团队,并听信T公司派来的专业人员,结果在市场运作的政策上“朝秦暮楚”,掉失了前进的方向,一句话乱套了。

更为好笑的是,由于销量的下降,这些专业经理认为原因在于李老板对市场的投入不够。最后,李老板咬紧牙关,在公司的支持下,每箱比厂价低3元的价格进行销售,进行大力度的促销,以为至少可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打击竞争对手的增长势头,把竞争对手拖入价格战;二是在短时间增加销量。但是,为时以晚,由于李老板前期市场操作的失败已经无法挽回。低价促销反而引起了下线客户信心,以为T公司要低价格倾销。李老板又进入了更为困难的境地,一方面价格的下沉造成利润进一步减少,不到半年就亏损100万,另一方面由于降价销售,造成手上的几个品种价格过于相近,产生了相互替代的局面,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而是竞争对手抓住这次机会大幅度提升降销量抢占市场份额。

不到10个月公司的亏损已经达到了200多万,李老板处于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点评:不熟不做?

外行领导内行的成功的案例太少,我始终认为郭士纳的成功只是一个个案。一个没有销售经验的人去管理一支销售团队,成功的机会是多大,大家都能明白。但是,不熟不做吧?又好像不是,每个人的能力和经验都是有限的,360行你最熟的也只不过一两个行业,看到别的行业有利可图,没有道理不做啊。因此,借助“外脑”就显得格为重要。

借助“外脑”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认真分析市场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原公司和竞争对手操作模式的优缺点,制定新公司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运作模式,但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灵活和实用。

2、聘请专业的销售经理,注重对其利润和团队建设的考核,千万不能一味追求销量,同时对销售经理要给予信任和更多的时间。

3、利润是公司永远的目标。关于要销量还是要市场的问题,很多营销专家都有不同的“高论”,在这里我们不再做无所谓的争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要销量还是市场,最终的目标都应是为了企业的利润,有时为了公司战略和销量可能会损失短期的利润,可以了解,但如果连长期利润都影响了的话,坚决不能做,这无易于“饮鸠止喝”。案例3中的李老板就是犯了这种严重的错误,未能完成销量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一定不是价格的因素,因为T公司的产品在该地区已经有一定销量,价格已经初步为消费者所接受,降价绝非良药。

4、注重团队建设,鼓励创新意见。

5、新公司初期市场的管理工具要做到粗犷构架,细致操作。否则完美的流程反而作茧自缚。

6、对于借用其它成功企业的“配方”,一定要谨慎。绝大多数的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

对于新公司的成败,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人是最为重要的,特别是领导者。方向错了,再好的细节都不可能成功。一个人往往就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企业必须有一套运行机制和流程,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公司的人员变动带来的损失。其实不然,在企业起步阶段,需要一个能带领企业的正常“起飞”的人。就像电视连续剧中《亮剑》中的李云龙,能领导独立团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人。这个人的道德和经验都要很好,不会因为一己之利而“监守自盗”,能从长远的方面考虑企业的问题

简单来说在企业的起步阶段,提倡的是个人英雄主义。

2005年中国首部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表明:20年来中国每年新诞生企业接近15万家,而每年消亡的企业超过10万家,60%的民营企业5年内破产,85%的民营企业在10年内死亡,平均寿命不超过2.9年。在这里我们所选择几个较小的公司作为案例,也许还不能说明更多的问题。但作为发生过的事希望能起到宋神宗在为司马光《资治通鉴》命名时的希望——“鉴于往事,资于治道”。从失败的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成功的机会自然大大增加。

 “极速生死”线上的新公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1854.html

更多阅读

韩国之八三八线上的吉他手照片6张 韩国吉他手jukjae

韩国之八 三八线上的吉他手(照片6张)2013年7月8日至13日,韩国6天游。2013年7月10日,在首尔,上午游览青瓦台、景福宫、清溪川文化广场、光化门广场等景点,下午东大门商场购物、参观三八线“统一展望台”,后乘内陆机飞往有世外桃源之誉的

许君浩:抓住工作线和1号线上的个股机会

【抓住工作线和1号线上的个股机会】  笔者在昨天的博文中给煤炭股的大幅回调做了总结分析,那就是短线来说反而是个有利信号,下一步炒作资金肯定还会反复拉升煤炭、有色等权重板块,今天就在领头羊潞安环能的带领下开始冲高表现。对于

极客公园创新大会的10个难忘瞬间 | 极客公园 极客公园

极客公园创新大会的10个难忘瞬间2013.01.13 21:01 作者:张鹏 / 产品观察家 我也要当观察家《商业价值》杂志主编,极客公园创始人[核心提示] 极客公园创新大会的10个难忘瞬间1,开复老师冰冷的手。11 日大会第一天的开场嘉宾是李开复,开复

境界线上的地平线 境界线上的地平线男主

百科名片《境界线上的地平线》(境界线上のホライゾン)是以“都市系列”驰名的小说家川上稔的最新作品,其时代背景为GENESIS大机盘时代,根据作者在小本作的设定资料多达780张A4纸,而小说本身也份量十足,其单行本第二卷(下)还以1154页的厚度

声明:《线上极速贷款 “极速生死”线上的新公司》为网友莫名的小情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