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



【摘 要】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东亚各国对区域货币合作的呼声日益上升,引起人们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关注。那么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能性如何呢?本文根据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分别从要素流动性、经济开放度、区内贸易的重要性及其构成、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的相似性、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和政治因素的角度对东亚各国货币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东亚各国要达到货币一体化、组成最优货币区还需多方面做出不懈努力的结论。

【关键词】东亚、货币一体化、最适度货币区

一、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1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演变

货币一体化这种国际货币合作的形式有时也被称作最适货币区。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最适货币区是这样一种区域:在此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基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争论,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了“最适货币区”理论。该理论研究了一组国家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可以组成货币区,在经济趋同的基础上实行单一货币。这一学说为实行区域货币一体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他之后,经济学家对“最适货币区”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根据他们的阐述,货币一体化应具备以下条件:

(1) 要素流动性标准

蒙代尔认为,在价格、工资刚性的前提下,组成最优货币区的机会取决于相关地区的要素流动程度。出于要素流动代替汇率变动成了调节机制,各成员国的货币相互间实行固定汇率或采用共同的货币,而对区外的其他货币实行浮动汇率既可以提高微观效率(如消除交易成本),又不会增加宏观稳定的负担。因此,那些彼此间生产要素高度流动的国家或地区适合组成一个货币区。

(2) 经济开放度标准

与蒙代尔不同,196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提出将经济开放度作为最适货币区的标准。经济开放度是指一国生产或消费中贸易物品对非贸易物品的比率。在外部世界价格同样稳定的前提下,那些贸易关系密切的经济开放区应组成一个共同的货币区,在区内实行固定汇率,以达到价格稳定;在区外实行浮动汇率,以期得到可贸易商品相对价格和实际工资的变化。

(3) 产品多样化标准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凯南在1969年又提出了以低程度的生产多样化作为形成一个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他认为,当外国对进口品需求发生变化时,产品多样化程度高的国家,将比产品多样化程度低的国家更能承受外部冲击对收支和就业的影响。因此,在产品多样化程度高的国家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有助于稳定国内投资和对外部冲击的调整。

(4) 金融一体化标准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因格拉姆于1973年提出以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他认为,在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条件下,国际收支失衡导致的利率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引起足够的资本流动来恢复均衡。从而降低了通过汇率波动来改变区域内贸易条件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固定汇率更好。

(5)政策一体化标准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托尔和托马斯·威利特提出应以政策一体化作为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他们认为,一个具有不太完善的内部调节机制的货币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成员国对通货膨胀和失业增长的态度以及对这两个指标交替能力的认识是否具有合理的一致性。也就是一个不能容忍失业的国家很难与一个不能容忍通货膨胀的国家在政策取向上保持一致。这个建议是以政策合作作为国际收支平衡机制的,它要求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统一的中央银行和统一的财政制度。

(6)通货膨胀的相似性标准

1970年和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哈伯勒和弗莱明分别提出以通货膨胀的相似性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他们认为,各国通货膨胀率的差异不仅会通过影响汇率而影响国际收支基本账户的失衡,还会通过影响利率来影响短期资本的流动,从而导致国际收支的失衡。因此,如果货币区内各国通货膨胀率趋于一致,就可以避免汇率的波动。

  2、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最新发展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出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在西方理论界的反映。这一理论为货币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导了实践的发展。但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组成货币区往往涉及到成员国政治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单以一个或几个经济因素作为设立标准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同时,设立货币区会使各成员国丧失货币和政策主权,这就需要更多的政治合作。另一方面,该理论只限于静态分析,不仅没有考虑到货币区内各国的相互影响,而且对组成货币区的基础也缺乏长期的、动态的分析。进入90年代以后,宏观经济学理论、博弈理论等的发展,对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这一缺陷进行了部分弥补和修正。这集中表现在对加入货币区的收益和成本的分析上。

其收益在于:(1)有利于降低贸易中货币结算的交易成本,因而有助于刺激国际分工及其在成员国和区域内的贸易和资本流动;(2)有利于消除相关价格的不确定性,这可以使生产商将整个区域当作一个市场,并获得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

其成本在于:(1)货币政策自主权不同程度的丧失。当一国放弃了本国货币,它也就放弃了一种经济政策工具,即失去执行本国货币政策的能力。货币同盟内部的固定汇率制要求各成员国实行统一的或紧密协调的货币政策,这限制了成员国执行独立货币政策的自由,它可能强迫成员国为了达到外部平衡而放弃内部平衡。(2)汇率工具的丧失。汇率工具传统上是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在货币区的成员国中出现有差别的贸易条件冲击时,损失情况可能尤为严重。

二、东亚为什么要讨论货币合作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东亚各国对区域货币合作的呼声日益上升,引起人们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关注。促使东亚各国讨论货币合作可能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经济全球化和溢出效应。经济全球化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全球化,它导致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本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一国实行某种经济政策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溢出效应。这种国际公共产品可以是全球性的(如欧元的产生),也可以是地区性的(如地区金融危机的传染)。在国际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因为单个国家不能把自己行为的收益和成本控制在国内,所以,一国国内的经济政策必须由国际协调来补充。由于东亚地区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上极为相似,所以国际政策协调更显得十分必要。

2、东亚金融危机在本地区的迅速蔓延充分地表明了本地区相互依存的程度和地区合作的必要性。东亚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宏观基本因素和投资者恐慌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前者认为,东亚危机是由宏观基本面的恶化引起的,后者则认为东亚危机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和金融恐慌(包括银行挤兑和游资)的结果。东亚危机与前几次危机的区别在于,它是资本账户危机,不是传统的经常账户危机。其根本原因是结构性的:过早的金融部门自由化、监管不力、控制私人资本流动的政策失误。东亚危机的另一个特点是危机的地区传染性,因此需要地区性的解决方案。

3、欧洲货币一体化近几年的成功进展特别是欧元的启动,促使东亚地区为了取得与欧洲货币一体化相类似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不得不考虑推进本地区的货币一体化。建立货币同盟需要具备一些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基本条件。在这方面,欧洲的经济和政治一体化水平比东亚要高得多。但是,东亚地区内部的相互依赖程度正在迅速加深,如贸易、投资和一些政治合作。如果说东亚在一些方面尚不具备最优货币区的一些标准,欧洲同样在某些方面也不完全具备。

4、以浮动汇率为主要特点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国际金融环境。在私人资本流动日趋庞大和频繁的今天,汇率体制的选择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传统的一些汇率体制选择如管理浮动、汇率目标区、单一钉住都存在种种问题,这些体制往往难以对付巨大和频繁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特别是投机性资本流动的冲击。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许多国家实行了汇率的自由浮动。但是,自由浮动的最大弊端是价格的不确定性,汇率风险仍然很大。自由浮动在出现经济和金融危机时极有可能导致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货币贬值。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竞争性贬值经验表明,以邻为壑的政策将使国际贸易恶化,并导致进一步的经济衰退。

总之,由于东亚所面临的更加不利的国际环境,迫使东亚各国的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为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开始认真地探讨某种更为极端的汇率体制选择。于是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设想应运而生。那么东亚国家是否具备进行货币合作的条件,是否适合建立最适货币区呢?

三、东亚国家是否适合组建最适货币区

1、从要素流动性角度看

要素市场越灵活,资本及劳动力的流动性越高,成员国财政转移的程度越大,这些国家越有可能组成最优货币区。从欧洲实现货币一体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出,共同关税壁垒与商品、服务、劳动力及资本在共同市场内的自由移动是建立货币联盟的先决条件。我们在此没有足够的数据对东亚的这个条件加以论证。但是Holloway(1990)认为,目前东亚这个条件基本不存在。虽然亚太经合组织及东盟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已有一定进展,但由于签订的协议对各国并不具备约束力,因此,很难判定其一体化的进程。Bayoumi和Mauro(1999)认为相对于欧洲,东亚的劳动力市场较为灵活。比较东亚及欧洲的其他扰动因素,亚洲扰动因素的规模比欧洲大,但亚洲的调整速度比欧洲快得多,说明亚洲国家(地区)比欧洲地区各国更容易对扰动因素做出反应。

2、从经济开放度、区内贸易的重要性及其构成的角度看

经济越开放,区内贸易量越大,共同货币给成员国带来的利益越大;贸易产品中制成品及类似产品所占的比重越大,贸易伙伴就越愿意采用共同货币。因为双边汇率变动,对差别的但可替代产品贸易的影响比拥有一体化世界市场的同质产品贸易的影响大得多。下面我们对东亚地区的对外开放度、贸易构成及贸易流向进行了计算(见表1和表2)。

首先,东亚国家与地区的对外开放度是很高的(注:这里“对外开放度”的概念仍使用较为传统的对外贸易比率法,即为一国对外贸易额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尤其是香港特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台湾,对外开放度都在100%以上。 由于东亚国家或地区,尤其是亚洲“四小”及东盟各国基本上属于开放经济,对汇率波动十分敏感,因此迫切需要稳定汇率,进行货币合作。

其次,东亚区内贸易额占地区GDP的比重及区内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近年均呈增长态势,反映了该地区较快的经济增长率及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见表2)。

从贸易构成来看,近30年来东亚出口快速向制成品转移。目前,东亚出口产品主要为制造品(见表1),约占出口总量的4/5;高技术出口占制造业出口比重也不少。

总之,从东亚区内贸易及贸易构成这个标准来看,虽然与欧盟各国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但近年来区内贸易和投资增长很快,东亚经济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高,这些都构成了东亚货 币合作的经济基础。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导刊》2002年第1期。

3、 从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的相似性的角度看

如果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具有相似的经济结构,那么各国面对的外界冲击就是对称的,可采用同样的(或类似的)货币政策予以抵消,就不需要独立的货币政策。因此,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经济结构趋同的国家有可能形成货币联盟。欧洲形成货币联盟的过程就伴随着人均产出的趋同。

从表3-4我们可以看出,东亚各国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差异很大。

资料来源:IMF STATISTICAL APPENDIX 2002,《世界经济导刊》2002年第1期。由于找不到相关数据,韩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的消费者价格增长率用通胀率来代替。2002和2003年的数据为估计值。

4、从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的角度看

衡量各国政策目标是否一致的一个重要指标即通货膨胀率。对1984-2003年东亚国家(地区)的消费者价格增长率进行比较发现,目前东亚国家(地区)的通胀率差别很大,且平均通胀率比欧盟要高。东亚国家(地区)1984-1993和 1994-2003的消费者价格增长率分别为16.0%和3.7%,而欧盟分别为4.5%和2.2%。但东亚各国的通胀率有趋同的趋势,2003年上述各国的通胀率的方差为7.0,比2002年的16.5降低了一大截,相对于1994-2003年的平均值16.5也低很多。因此,按照“通货膨胀率相似性”的标准,东亚地区的前景看好。

5、政治因素

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货币联盟要有一个政治联盟为后盾。与欧洲相比,东亚货币合作的困难可能主要在政治方面。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
首先,东亚地区尚没有能为整个区域决定货币政策并对区内各国政策起协调作用、担当轴心国的国家。

其次,长期以来东亚各国和地区一直存有分歧,包括历史上的积怨、领土纠纷、文化传统 、宗教信仰、价值观的差异等,因此它们更多的是把彼此视作竞争对手而不是潜在的合作伙伴。

再次,区域货币合作需要各国让渡一部分经济政策的自主权,服从一种共同的货币政策。 然而,到目前为止,东亚国家并没有显示出愿意放弃部分货币政策的自主权换取货币合作成 功的决心。这一地区也缺乏类似欧盟货币委员会那样的超越主权国家权力的机构,以及对违 反合作协议的成员国进行强制惩罚的机制。

四、结论

总之,从经济角度来看,根据最适货币区理论,东亚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与欧盟各国相比还存在差距,但差距不大。东亚国家在一体化道路上的障碍在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由于各国处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使各国的经济结构、贸易结构、对外界冲击的反应 、政策目标等均表现为不同的层次和多样性。从政治角度来说,东亚各国也不具备组成货币区的条件。因此东亚各国要达到货币一体化、组成最适货币区还需多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论文原载于《珠海潮》2003年第3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1887.html

更多阅读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国宽松货币政策联动性分析

     一、引言  进入2008年一场由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美联储为刺激和促进美国经济奉行了宽松货币政策,到2009年3月又在零利率下限约束下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金融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外国货币

稳健的货币政策 勿把货币政策当成公共汽车

  7月16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表示,中国下半年将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预示着经济决策高层对中国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并不看好,今年上半年流传甚广的加息传闻也渐消渐散。  央行的二季度例

危机中的货币政策: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的货币政策  在扩大流动性工具的时候,我们一般遵循中央银行在危机中操作的古老规则:向稳健的机构提供无限的流动性,但实行惩罚性利率和必须有足额抵押品  为了分析美国的当前状况和未来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联储在过去里两年

声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为网友趁年轻去努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