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慢吞吞的动作就是快速自杀



我们国内企业与目前国际上的大公司相比,在技术、资金等领域均无优势可言,唯一可以有竞争力的就是我们满足用户需求的速度。面对客户的需求,谁能够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争取时间、以最快速度拿出产品,谁就最有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整合现有资源,才能提高满足用户需求的速度;海尔流程再造的目标就是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加快市场响应速度。

对现代企业竞争来说,光有创新和低成本是不够的,必须具有超前的速度,速度已经成为像技术、成本等物质要素一样或者说是更为重要的要素。在这样的时代,产品、成本有竞争力,没有速度,所有的活动都是白搭。优秀的企业不是在市场上与竞争对手搞肉搏战,而是在你还没有反应的时候我已经行动,在你行动的时候我已经收获了,速度保证了自己永远不跟竞争对手呆在一起。最近几年索尼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看到这个技术禀赋最好的公司到现在为止仍然具有超常的创新能力,然而,这种能力并没有保证自己在很多产品上胜利,它缺少的东西就是速度。在以前,产品功能是制造竞争差异的主要手段,在今天,速度已经演化成“超产品功能”的东西,有了它,你才能保持自己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的真正差异。

在企业主导市场的年代,用户在选择企业,只要你有好东西,用户绝对不会埋怨产品推出得晚,再晚我也能等。在用户经济的时代是企业在争夺用户,在这样的年代,技术扩散的步伐加快,用户要看你的东西推出得有多快而不是有多好,用户没有时间等待最好的产品出现,因此,速度成为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

早年亚柯卡拯救克莱斯勒时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下属告诉亚柯卡,无论如何也要一年才能开发出新车型,亚柯卡说:“不,我就要一天。”当天,他自己动手指挥把旧车厢切割焊接一番,然后对人们说“这不就是新的吗?你们却要做一年!”即使决定本身正确,但是动手太迟也会变成错误,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根本不存在无懈可击的事物。有时,即便是最优秀的管理者也像一个带着大狗的小男孩,他只是等着瞧大狗到哪里他就把它带到哪里。这其实不是人领着狗,而是狗领着人。

 中国企业:慢吞吞的动作就是快速自杀

谁能追上用户甚至超越用户,谁就是赢家。主要挑战还是自己,也就是能不能挑战自己。张瑞敏曾说,如果真有谁能打倒海尔的话,那么第一个打倒海尔的还是海尔自己,具体体现就是在市场上谁能够跑得更快。

对于用户来讲,他根本不管企业内部是怎样运作的,产品是怎么设计的,内部的组织结构是什么,而只关注摆在这儿的产品,谁的更好、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为满足用户的需求谁提供得更快就要谁的。谁能够提供这个速度呢?只有企业内部不断进行组织的流程再造和革新,才是最为关键的。速度就是让产品变成海鲜,否则就会变质。人总是喜新厌旧的,没有人愿意吃“价格便宜但是已经变质”的海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1996.html

更多阅读

内外贸融合 转型升级 文化融合是中国企业成功转型的基础

    在世界经济放缓的宏观环境下,经过高速发展的许多中国企业面临转型的课题,但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由于对转型准备不足,导致大幅度的绩效下滑。转型的确是中国企业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如何成功的实现企业转型软着陆,是中国每一个企业家

给对方留下最好的印象:你的形象就是产品的最好展示

     给对方留下最好的印象:你的形象就是产品的最好展示  每个销售人员初入销售这个行业的时候,接触最多的,恐怕就是如何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我想,无论是公司领导,还是培训讲师都会强调这个问题。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地重视起来了呢

中国企业:尴尬的规模游戏

文/刘步尘进入2012年,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兴浩不断表示,志高将不再追求量的扩张,转而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规模效应越来越难以适应中国企业的生存需要,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调整发展战略,从“量时代”转向“质时代”

魏炜:新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需要怎样的商业模式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应该是懂得整合资源,更好地运用交易伙伴已有的资源能力,跟交易伙伴一起成长,合作共赢。 冯翀翀|文 随着近几年整个世界被全球化、信息化浪潮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依靠创新,不断地蜕变成长。而在经济学

严介和:产能过剩是中国企业最严重的疑难杂症

华佗CEO论箭组委会秘书长、首席专家严介和在“中国企业领袖三峡行”期间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企业目前最严重的疑难杂症就是“产能过剩”。这一病症与目前仍在持续发展的国际金融危机关系不大,“事实上中国没有危机,只是红得发

声明:《中国企业:慢吞吞的动作就是快速自杀》为网友寄与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