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各大专院校都是以西方管理理论为版本,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过程,对西方管理理论难以充分领会,从而导致专业管理人才的优势未能在企业中体现出来。鉴于专业管理人才创造效益能力较低的普遍现象,我国很多企业乃至一些学者便开始怀疑管理理论的科学性,于是淡化理论,转而强调案例,片面认为一个成功案例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先不说多数案例带有隐晦与渲染的成份,处在动态的管理环境,一个成功案例的思路和方法也是很难套用在其他项目中的。
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科学管理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理论指导,缺乏理论的指导,必然会导致思路不清、行动盲目。通过实践总结形成的系统的、且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知识体系就是理论。研究、学习理论,并不是要求囫囵吞枣、照搬照套,而是为探索、掌握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培养系统、辩证的思维能力,形成独到的管理思想,以针对客观环境优化资源配置,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创造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可以说:遵循客观规律,针对客观环境,运用有效资源创造实效的管理就是科学的管理。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过度强调案例,必然会使我国企业和专家学者失去管理方向、混淆管理概念,将科学管理锁定为方法论的狭隘思维定势,从而制约科学化管理的推行。
理论来源于实践(若干次),同时指导实践,而实践修正理论,这确立的是一个认识事物的高度问题,强调的是一个主次关系的问题,不能颠倒。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过度强调案例,就无法理清管理思路、明确管理方向,最终培育出的只能是模仿的、教条的管理。一个成功案例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启示性,但不具备广泛的指导作用。面对国际经济竞争环境,要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素质,在注重案例剖析的同时,最迫切的任务是要以西方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的人文环境,深入实践,突破策划、模式、中国式等狭隘的管理基调,总结、研讨、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以理论指导中国企业辩证的去求证实效的管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革命之所以胜利,依靠的就是适合中国抗战环境的理论指导,只有全军将领学透了毛泽东同志的战略理论,领悟了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思想,根据不同地形、兵力、装备、气候等客观条件,灵活、机动、辩证的运用战术,才能确保无数个战斗的胜利,而不是靠一、二个胜利的战斗来指导整个战争。我国一些策划大师和专家教授,凭借个案的炒作或特殊身份,就将自己的能力神话了,注重成功个案的大众也就迷信他们是万能的。事实证明,缺乏系统、辩证的管理理论基础,单凭经验、聪明或教授资质,美丽的光环只能是短暂的。
针对中国特色化管理,我国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本土化的管理思路,本土化实质强调的就是管理的辩证性,但不以系统的管理理论为指导,本土化最多仅是一种论调、一个索引,缺乏具体的管理思路和方法支持,显得空洞、无形。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之所以发展迅速,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除了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培育过程,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依靠系统的理论指导,实现了管理的标准化、专业化。我国企业之所以难以形成规模,尽管受国民素质、经济法制等大环境的影响,更主要还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理论指导,欠缺清晰的管理思路和严谨的调控方法,思维散乱、手段粗糙,采用的仅仅是拼凑的漏斗式管理。
管理理论并不是一天、两天或几年时间就能形成,必须要经过长期、系统的学习、实践、总结和修正过程。西方管理理论集合了古典、行为、现代管理学派众多学者的智慧结晶,并历经了上百年的实践、研究、探索、修正才确保了其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而我国改革开放历程较短,大部分的专家学者都是学习的西方管理理论,缺乏深入的实践过程,所以很难结合中国的人文环境理解、变通西方的管理理论,无法形成辩证的管理思维,提出的基本上是零碎的、片面的管理观点,从而使我国的管理理论缺乏了研究的基础。
辩证是科学管理的基础,系统的管理理论只有通过辩证运用才能转化成实效的生产力,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都应当看成是一个研究的课题,自身缺乏辩证的运用能力而去否定理论的指导作用,就违背了科学原理,使意识形态变得狭义起来。学习理论是枯燥的,很多人不愿经历枯燥的学习过程,乐意接受一些经验谈、观点论、方法论的“快餐”文化可以理解,若我国的专家学者为了迎合“快餐”文化的市场需求,忽视文化的先进性,强调案例来代替理论的指导作用,这对推动中国企业管理事业将百害无益。其次,中国因为长期封闭,所以才导致经济的落后,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的专家学者必须要树立谦和的求知态度,广泛吸纳中西方先进文化,认真思考中国管理如何同国际经济接轨的问题,而不能仅仅局限在中国的人文环境来研究中国的管理。
立足国际经济环境,以西方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推动中国管理事业,是我国专家学者当前重要的使命。只要认清管理理论的指导作用,确立了辩证、管理思想,深入实践、系统研究,集我国管理专家学者共同的智慧,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一定会形成,而我国企业也必然会在中国的管理理论指导下实现不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