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较具规模的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国门,利用自己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成功收购对自己发展前景有利的外国企业。目前有四大跨国收购类型最值得寻求。
第一种是资源寻求型,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是石油、森林、羊毛、铁矿和铜矿等国内资源稀缺的产业,如中海油和中石油均有过跨国收购的计划和尝试;近期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南美之旅,就明确向世界展示了这条巨龙的综合国力:中国未来10年内将向拉美投放1000亿美元,而仅在阿根廷,投资额就达200亿美元之巨。
第二种是市场寻求型,尤其集中在家电产业。TCL曾在越南成功收购了当地一家电视机生产厂家,加以技术改造,成功打入越南电视机销售市场;万向集团在美国收购汽车配件企业借壳上市;格林柯尔全资收购两家欧洲著名汽车配件、汽车设计公司,即世界著名汽车配件生产商汤姆肯斯(Tomkins)的子公司——盖茨国际,以及在法国莱维斯的汽车管件工厂和欧洲著名汽车设计公司雷莱德产品发展公司LPD。
第三种类型是人才需求型。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与其聘请外国专家来华作技术支持,还不如赴海外直接收购当地的技术研发中心,一来可以接触到技术发展的前沿信息,二来雇佣当地技术人员进行开发实验的工作效率往往会更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同时也得到提升。海尔、科龙都在美国设有自己的研发中心,跟踪最新科技和消费者需求研发高科技的产品投放市场。
第四种类型是联合投资。重视合作,而不是全面收购,以便于分散责任和风险,中外双方共同承担新公司的责任。虽然收购能够进入该行业,得到现有技术、客户和公司的管理方式等,但是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企业文化差异可能需要出很高的价钱来购买,被收购方以前签订的合同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例如,TCL和汤姆逊的合作就有许多还需要推敲的地方。TCL的一位高层说:“在中国,如果一个领导说某个事物是对的,那么即使他错了,员工也会表示同意。但在外国公司不会这样。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TCL——汤姆逊电子的总裁阿拉尔·阿拉斯说,合资公司正在处理薪金差异以及其他的问题。他承认他们遇到了问题,比如说不得不通过翻译才能解决技术上的障碍。他说:“我们在交流上碰到的挑战是特殊的。”
从过去严格限制资本流出,到现在的鼓励企业“走出去”, 推动中国海外并购步伐的动力正在迅速增长。
但从更深层次看,中国的全球出击,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一个表现,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在WTO体系下实力的展示。与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狂扫世界不动产市场不同,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和国外收购重点还多在重要资源上。虽然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人才收购目前还没有形成气候,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些生产要素迟早将成为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最主要目标。
为积极配合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中国政府也不遗余力地从政策和体制上放松管制,为其保驾护航。近期,国家外管局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放松购汇管制、放开“走出去”企业试点,允许个人财产对外转移付汇等,都将使中国“走出去”战略落到实处,最终将帮助减轻中国自身的货币压力。
尽管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数额还比较小,但是中国政府会进一步放开海外投资的政策,中国企业在中国内地之外进行人民币投资将平衡资金顺差。
无论如何,中国企业已经进入海外并购时代,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将会给世界带来中国并购的旋风。
法国伟人波拿巴·拿破仑早有此预言:“如果中国睡狮醒来,世界将为之一动。”那就让世界记住这句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