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理论读后感 大视野下的国家形象理论—《国家形象论》读后感



大视野下的国家形象理论

——《国家形象论》读后感

 

黄东升

   

在公共关系有关塑造组织良好形象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导入的推动下,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有关形象理论以及形象学理论的研究日益高涨,而且这种研究的势头保持至今。当然,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研究,更多地是偏重构建一套完整的CIS;之后人们对形象学自身的学科架构开始有了理性的思考;在公关学中,组织形象管理也成为公关重要的概念。同时,如同史学基础研究中,细分出国别史、专门史那样,在形象学理论支撑下,旅游地形象学、企业形象学、城市形象学、区域形象学、国家形象学等众多形象学的分支学科纷纷创立。今年,在中国高教学会公关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我国资深公关学家李健荣教授的倡导下,有关组织形象管理与公关学核心概念定位的研究工作,也正在我国高教公关学术界逐步展开。

谈到国家形象理论研究,笔者自然联想到由四川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前任院长管文虎先生担纲主编的《国家形象论》,联想到管文虎先生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国家形象理论研究。管文虎先生作为我国高教公关界著名的专家,作为四川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的前任院长,既有历史学教授的史学专业背景,同时也有着中国高教公关专家学者的公关学专业背景,也许正好是这两种学科背景的高度兼容,使他能够将史学、公关学、以及文化学、行政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到形象学的研究中,并以明锐地眼光,宽广的视野,捕捉到“国家形象论”这一开创性理论命题,从而开辟了形象学、公关学研究的新领域。也许正是管文虎先生和他率领的研究者们,所具有的公关科学的深度研究素养,因此,也决定了他们能够站在形象学研究的前沿,深刻地洞察了国家形象对于一个国家的巨大价值。这个巨大的价值,在《国家形象论》中,作者作了如下十分明确地阐释:“国家形象是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表现与象征,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综合国力的集中表现”。[1]

走进管文虎的《国家形象论》,仿佛如缓缓展开的一副关于国家形象的恢弘历史画卷。管文虎先生和他率领的研究者们对国家形象理论的研究,一方面包容了国家形象理论的一般理论,但另一方面又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一般或一般理论的角度上,只是对国家形象进行抽象的理论阐释;而是在国家形象理论一般的系统分析基础上,扎根于生动、具体、鲜活、壮丽的历史发展之中,着重对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形象进行深度研究,特别是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形象进行定位描述,可以说从上古时期“孕育中的国家形象”,到新世纪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国家形象论》展示给我们的是一部恢弘壮美的国家形象变迁的历史画卷。从这一角度上看,管文虎先生对国家形象理论的研究,开创了国家形象史研究的先河,有进一步拓展了国家形象理论研究的空间。

“文化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遗产”。[2]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这种社会的遗产的研究,国内也是步步深入,其中“区域文化研究成为一个热点”;[3]同时,也预示着国家文化课题的研究的也孕育其中。从文化学的视野中,管文虎和他率领的研究者们,对国家形象的研究,有着深邃的国家文化的文化审视,这种文化审视,决定了管文虎的国家形象理论研究,所具有的文化厚重感、鲜明的文化价值观支撑的使命感。

关于形象传统的观念更多的是“主体论”的观点;从公关学的角度看,则更多是“客体论”的观点。透过《国家形象论》,积极的借鉴公关学对形象研究的成果,并将其引入国家形象理论的研究中,是管文虎先生国家形象理论研究,给笔者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正是有了对公关学关于形象定位的深度研究,于是我们才在《国家形象论》中,看到了作者关于国家形象的精辟论析。透过《国家形象论》,多学科的整合、历史学基础上国内外形象研究整体审视的宽广视野,史论结合的论述方法等等,都构成管文虎先生《国家形象论》研究的基本走向,引领我们走进国家形象研究的广阔世界。

 

注释:

 大视野下的国家形象理论—《国家形象论》读后感

[1]:见管文虎 主编:《国家形象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3 

[2]:见[美] 丹尼尔·A 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3 

[3]:见黄东升:《山西经济与文化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2

作者地址:太原市西羊市街21号 E-mail:[email protected]  邮编:03000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2285.html

更多阅读

读苏轼的《留侯论》 苏轼的读书名言

读苏轼的《留侯论》原文: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yi)上之

从《友邦惊诧论》看鲁迅的抗战激情 友邦惊诧论原文

从《友邦惊诧论》看鲁迅的抗战激情大民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不少单位和个人都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一些纪念活动。我想起一个悬案——鲁迅究竟抗战没有呢?网上也早有人发贴,揭发鲁迅在日本侵华时期,没有做过多少抗战

专题学习:盛世下的哀歌——漫谈李白《悲歌行》沈鹏

盛世下的哀歌——漫谈李白《悲歌行》沈鹏李白作为盛唐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以其天马行空的神奇想象,潇洒飘逸的诗歌风格,浪漫瑰奇的艺术构思,夸张雄奇的艺术手法,受到后世的颂扬。就如同余光中先生所说的那样“酒入豪肠,七分啸成了剑气,剩

声明:《利息理论读后感 大视野下的国家形象理论—《国家形象论》读后感》为网友卟回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