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亚南 原创
目前,我国的各行业市场在市场经济的鞭策下,终于走出了阳光明媚的童稚误区,逐步趋于成熟。高速运行的时代列车,同样簇拥着上上下下你拥我撞的各式乘客;蜂拥赶车的人与黯然下车的人同样的静寂无声,同样的数量众多。为什么这么多的私营企业在颓败、生存与发展的临界点上徘徊,为什么在同样的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同样的付出了高昂代价之后却仍难逃失败的厄运?
是:创业固然不易,守业更难!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问题的实质和解决方法进行探索。一、现象:
平时接触到不少的私企老板,其中不乏皎皎者,当然也更不会缺少不那么的皎皎者。然而,篇幅和时间关系,仅列举以下几例以便说明问题:例一:在一次接受装修企业的咨询过程中,老板在介绍情况时直言不韪的讲:1、因为企业的发展,团队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人,十多个人以下的时候运筹有序,挥发自如;之后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到现在也不知道病根在那里。2、明知道自身文化有限,花了不少的钱听专家讲课,但就是和本企业的实际问题结合不上。3、也曾聘请了所谓的专业人才,结果越治越乱。(当本人问他聘请专业人才出了多少薪酬时,他笑了:三千元。)4、该冒烟的地方不冒烟,不该冒烟的地方乱起火。业务越做越差,因为质量问题,老关系户得罪了,新关系户拉不来。5、想留的员工留不住,不想留的员工赶不走。当我和老板分析问题的时候,有位部门领导来向他请示问题,老板不耐烦摆摆手说:干什么?出去。然后无奈的对我说:反正都这样了,那在乎这一会儿。例二:一位工程公司的老板在咨询时介绍说:1、工程中经常因为材料问题或在施工过程中与甲方或工程队发生纠纷,造成工期滞后和施工成本增加。2、施工管理跟不上,不按图纸施工,工序衔接不好,窝工返工现象时有发生,工程质量达不到有关要求等。3、施工依据不足以作为工程依据,曾整顿过,但作用甚微。不过老板的一位副总悄悄告诉我说:老板招聘他的时候,首要条件就是,如何运用图纸上标明的高档材料的替代品以增加利润。例三:一位奋斗了八年小有所成的私营培训机构的女老板,在咨询时谈到孤零零一个人过年,只有不到400元钱的时候声泪俱下。十七岁的她,90年代怀揣全家的几万元积蓄只身来到广东,凭着个人的勇气和拼劲博下了一小片天地,有了一个比较温馨的家。如今,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可越来越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和身心的疲惫,面对市场剧烈的竞争,越感觉个人知识的浅薄和对市场的无奈。
(未完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