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国有资产超过6000亿元的江苏省近日出台了《关于2005年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苏国资(2005)28号),率先对国有资产“彻底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领域”进行反思。《意见》明确:对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国有资本和其他资本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有进有退,优进劣退,不再使用过去一些地方所推行的“在一般性竞争领域,国有资本彻底退、退彻底”之类的说法。而 在2004年以前,江苏国企改革一直强调“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江苏国资委的这一新思路对江苏省改制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企业该如何选择既符合这种指导思想又符合企业实际的产权模式?在2005年的改制规范年,这一做法是否会成为一种其他省市效仿的模式?本文将对这一新的改革思路作简要的解读。
解读关键词一:矫“邪”归正
1、矫“彻底退出”为“有进有退”:符合中央精神中央在谈到国企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时多次重申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去年召开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研讨会上也明确指出,目前有些地方主张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这与中央精神不符。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要求:“要坚持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过去一刀切的做法,更多的是由于某些地方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或模糊的认识所造成的。江苏省社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由于无法量化竞争性行业、领域的指标,对何为“竞争性领域”认识模糊,因此一些地方就干脆采取简单的“一刀切”处理。
2、矫“彻底退出”为“有进有退”:关注点发生改变
2004年以前,江苏国企改革一直强调“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于是,很多地方就采取了“限时间、定任务、搞运动”的方式来推动,把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于国有资本退出的“数量”上。这种盲目追求数量指标的行为,必然导致“质量”上会出现很多问题,争相退出甚至会造成新的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国企改制应该遵循经济规律,国有资本退出必须坚持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优胜劣汰、优进劣退的过程来实现。“优进劣退”将大家的关注点吸引到国有资本退出的“质量”上来。3、矫“彻底退出”为“有进有退”:给国有资本正言
江苏省副省长吴瑞林曾经指出:所谓‘彻底退、退彻底’,是从过去对外资、民资的限制走向另一个极端,是在竞争性领域对国有资本新的歧视与限制。”他同时深刻的指出:“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竞争性领域风险较高,但可能的收益也较高,国有资本应和其他资本平等竞争,有选择地进入、参股或控股,优进劣退,优胜劣汰——让国有资本只能赔钱、不许赚钱,岂非岂有此理?”
因此,让国有资本在竞争性领域有进有退,是在给国有资本正言,让国有资本堂堂正正的在市场中与其它资本竞争。
解读关键词二:理性选择
1、“有进有退”:改制企业多了选择原来的“在一般性竞争领域,国有资本彻底退出”政策,必然使得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改制企业,在产权变革时只有一种选择:百分之百民营化。现在的改革新思路,无疑增加了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改制企业的选择。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本是进是退、进退多少,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
2、“如何进退”:改制企业如何选择
选择增多了,必然给企业带来新的问题。国有资本如何进退是改制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要把握国企如何进退,应该首先明确国企改革的目的和目标,不能为了退出而退出。我们知道国企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改制企业必须以这一目标作为理性选择的重要原则。
3、除了进退,改制企业还有选择
“有退有进”使得改制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过去,国有企业往往将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产权问题上,而忽视了其他问题的存在。应该说,产权问题是改制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但不是所有问题。“有退有进”启示我们,企业除了为解决产权问题而不得不选择国有资本的进退之外,还面临着其它的选择。改制企业应本着“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是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及时解决企业内生动力不足、管理机制障碍等除产权之外的其他问题。
解读关键词三:值得推广
在解读江苏国资改革新思路的同时,笔者深刻感受到该思路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原因有三:1、同样针对其他省市的“彻底退出”现象
据笔者对整个国企改制的关注情况,发现不仅仅是江苏省,还有很多其它省市也提出“在一般性竞争领域,国有资本彻底退出”的政策。因此,江苏省及时调整改革思路的做法非常值得其他省市借鉴。2、适合于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所处的阶段
目前,我国国企改革正进入攻坚克难阶段,难度加大、风险加大。渡过“深水区”,国资部门要在改革思路和方法上更加理性与规范。2005年被定位为“国企规范年”,江苏省国资委已经率先作出了很好的“呼应”,其他地方也应该出台更新更好的举措。3、有利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布局的总体目标
随着改革的深化,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会进一步降低,但国有经济的总量将会继续增加,素质将进一步提高,分布将更合理。为了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布局的整体目标,各地应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盘考虑和安排国有经济的“进”与“退”,“优进劣退”,使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