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制度框架与持续发展问题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中国的企业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二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近百年的企业发展历程。但与此同时,快速跃升所带来的问题也在不断的显现——企业的制度框架依然比较粗糙,企业的运行理念与观念革新尚未到位,企业的持续增长内动力与资源集聚效果依然呈现结构型的不平衡,企业的运作体系面对多变的外部环境时常显得非常脆弱。
“市场经济”这个概念也从未有过像现在这样牵动国人的神经。“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的运行规则”等问题频繁地在政治、经济领域内出现。无论这些依然处在探求与努力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的缓急程度,但对于企业而言,“市场化”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这个结论已然非常清楚。
目前的中国企业大多是企业家性格的外化,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其客观原因,也有其现实的短期必要性。因此,肩负历史使命的中国企业家必须从哲学层面思考企业的管理哲学,因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管理哲学基本上是一只罗盘,它可以指引企业家经营的方向。
中国的经济环境有其特殊性,这其中既有经济体制转轨的因素,也有企业生存大环境巨变的因素,更有文化与精神继承与提升等深层次的因素。具体的企业运作中,理论与实践、短期与长期、组织与个人、生存与发展、个性与团队等在实际的企业发展中时常显示出和谐,但更多的则显示出冲突的状态。
西方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作的体系不能够“照搬照抄”,与此同时,传统方式的企业观念管理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这两点已被众多中国优秀的企业家所接受。更深层次地讲,中国的经济面临市场经济的中国化问题,相应的我们的本土企业家也必然面临探索基于中国转型期经济特点、源于本土文化的中国式企业管理之路。当然这种管理的探索,一定不是静态的,更不是封闭的。
回顾过去二十年,尤其是近几年发生在国内企业体制与发展方面的众多思潮与争论,往往与“市场经济的中国化”这个问题有关,或者是就西方市场经济的科学做法在中国企业内实施的路径与效果问题,或者是西方的政策思想在国内的适用性的问题等等。
本土企业在市场化的进程中,积极借鉴、学习先进的管理工具、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相当重要,与此同时,基于本企业的实践以及自身的哲学思考,探求管理思想的突破与内在体系的完整性、一致性也同样不能偏废。
中国本土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甚至是已经改制后的“衍生民营企业”,相当一部分已经遭遇、或将要遭遇成长的“天花板”,出现组织成长的局限与障碍。天强公司愿与更多的本土优秀企业共同面对“市场化的中国化”的环境,共同在哲学层面上思考企业的管理哲学,共同探求管理思想与经营思维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