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西结合杂志 关于中西现代治企的一些思考



去年以来,我也凑热闹写了一系列关于治理企业方面的文章,谈了自己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和观点,但是总感觉还不够系统。之所以不敢说系统,是因为讲到系统的话,往往会落入那种“通才看似样样精通,实则样样稀松”的陷阱。而且,像我这样的小字辈,虽然学习和研究管理多年,但始终都无法与国内外浩如烟海的专家学者们相比美。

前一阵子,我在读那套《菜根谭》丛书,书里面讲了“治学、为人、养生、立德立言”等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是很系统地将中国文化里面的精华抽了出来,可用于为处事,甚至于管理家国,但又不必去看如《论语》、《道德经》、《资治通鉴》、《史记》、《二十四史》之类的哲学、史学原著,确实是颇有受益。读完这套书,我还是不自然地将治理家国与治理企业相比较,想从中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规律与原则。我认为,企业与家国一样,都是属于社会组织,成为卓越的家国或者企业,必然会有许多共同的基因,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在我看来,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或者本土化的功课远远没有完成。从我们最初的“全面排斥西方理论”到后来的“全盘西化”,再到今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融合认同,虽然在绊绊跌跌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涌现出了一批颇具实力的中国名牌企业,但是纵观国内企业的管理现状,仍然很少有值得国外企业们模仿的榜样。

企业管理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是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的,因此我们的企业管理研究也必须有新突破。虽然我们不可能象西方经济社会一样重新创造出一整套的理论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在中西管理文化和管理技术方面找到较好的楔合点和平衡点。

随着我对西方管理理论和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了解的深入,便越来越发现中西方之间管理的差异,而且对于致力于推进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人士们来说,更应该了解这种差异,然后再来谈中国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建立中国企业管理体系与前面所述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融合论点,是有重合但又是不同的概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是一个过度阶段的方法或者思想,而建立中国企业管理体系,则不是或左或右,或者是左右混合的概念,而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概念,虽然建立起中国自己的企业管理体系离不开中西方管理理论的支持,但本质上它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生命体,而不应是一种热饭团与冷饭团混在一起很难下咽的感觉。很多研究管理本土的化著作中,都谈到了中西方管理理论各自的特点和差异,但是我们还是没有看到已经形成的一个独立的体系,这样我们就存在很多思维创新的可能,需要强大的对知识资源的整合能力,这也是我们中国企业管理专家们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下面我谈谈关于中国企业治理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我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里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职能部门,在现代企业里它不但履行了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的培训、调配、考核等工作,而且它的最重要责任在于为企业发现、引进和储备未来战略实现所需要的关键人才资源。

对于工作成效好坏的评判,就好象一支体育竞技队伍一样,如果没有拿到冠军或者是培养出具有冠军潜质的人才,那么一支才能和业绩都非常平庸的队伍,就没有必要存在于竞技场了。红花或许确实需要绿叶扶,可是绿叶并不能代替红花。在特别强调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今天,绿叶的价值应该被忽视,而关键人才的作用必须被放大拨尖。过去我们思维误区在于对绿叶奉献精神的极度肯定,导致我国企业在核心竞争能力方面一直都无法有效突破的局面。

当然,关于用人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具体用人单位直接对人才是否满足于现部门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则需要用人部门的客观评估和考核。

对于企业来说,用人是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古今中外关于企业用人的论述非常多,但“罢黜不肖,引进贤才”是最为基本的观点,可是有很少组织能够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总是让善于钻附关系和才能平庸者们窃居高位,时不时地爆发人才地震,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从而导致人才们看不到在企业里前进的方向,纷纷另谋出路。

对于才能卓著的人才,我们应该采用适当的策略,并且创造非常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看到努力付出和奉献之后必然是职业的坦途。有付出必然有回报。就如广东志高空调公司企业文化里强调“你所有的付出,都将连本带利还给你,目前没有给你的只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储存于企业而已”。对于这一点,有人会置疑这个观点的真实性,对于在某个时段“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部分,连本带利还给你”,往往会问“可能吗”?

事实上,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所以就会有很多人才抱憾离去,他们无法等到回报的那一天。不过,从志高空调案例来看,许多主管刚进入企业时待遇并不高,但由于企业文化和环境的导向作用,因此他们依然将自己最优秀的才能奉献于企业,对企业具有了很高的忠诚度,也认同了志高的企业文化,所以渐渐地获得了提升的机会,从而获得了职业的广阔空间。

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时时考虑为企业的发展在现有人力资源中发现企业未来的明星人物,不少国际企业对于关键人才的提拔,很少引进空降兵,而是让他们尽可能地在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流转,熟悉各个部门之间的运作,从而打破“本位主义”狭窄视野,树立起企业运营全局观。而且对于一些特殊人才,必须采用个性化的管理思路因应,而不能固执于某些不合理或者只适应于常规人才管理的方法。中国管理哲学大师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思想,应该合理地运用企业人才资源管理之中,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把个个人都看作特殊人才。

从上面这些论述来看,建立中国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考虑环境的特殊性,尤其是要善于借鉴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英明君主、贤相们对于人才管理方面的宝贵思想。西方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也必须放到中国文化里来,吸收消化并举,转换成中国语言的形式,而不只是西方理论的照搬照抄,要考虑中国文化环境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考虑到语言解构或者思想接受的可能性。

这也就是当前管理培训到了中国环境里,很多都变成了讲故事形式的原因,而不一定是非常科学严谨的案例教学。不过,由于中国文化环境的问题,我们也不能把培训搞成讲故事的形式,毕竟这种方式只适合于对西方管理理论基础欠缺但他们又有很高的管理悟性的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对于不具备成为管理者的人来说,仅仅是活跃现场气氛的手段,而把目标给彻底忘记了,也是某些培训师们为了减少“培训内容肤浅而冷场”所采取的方式。

人力资源的管理,有许多方法和思想值得我们去开发,如何将企业现有人才资源盘活,如何引进和留住外部优质的人才,如何将不适应于企业的人才合理地淘汰出去,里面都有许多的学问值得探讨。

总之,企业主管们都必须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现有人力资源的作用。

二、关于市场营销管理方面

市场营销管理完全是一门西方翻译过来的学科。中国商业环境里强调得更多的是策略、智慧和手段,虽然也考虑到顾客的需要,但都是从企业主从主观理解出发,由己及人,或者是通过对市场的敏感,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至于产品定位、促销设计、渠道建设与优化以及价格设计等工作根本就是作为中国传统商业社会的秘密被封锁,并且用难以理解的语言进行加密处理,而且由于重农轻商的传统,导致商技只被极少一部分人能够运用和了解。

由于中国商业文化的特殊性和不可避免的惯性,中国企业在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仍然必须为顾客补上一课,让他们了解现代商业社会的运行规则,既要了解商品的本质,更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譬如“顾客是上帝”和“用户永远都是对的”这种文化,在某些中国消费者眼里就变成了对于可能不满意的产品或者服务可以采取无理取闹的方式,有的甚至是威胁厂商销售服务人员的方式,反正用户所做的都是对的。事实上,厂商必须考虑和尊重用户的需要、需求和感受,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来提供商品和服务,但用户则必须按照商业运行规则采取受法律保护的方式来处理争端,必须要冷静理智,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消费者的成熟需要厂商的培育和消费环境的引导,厂商和消费者都必须坚守诚信的底线,而不能采取欺骗或者诈骗的方式去处理争端,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在现代消费形式尚未完全接受的情况下,厂商的销售人员当然必须考虑到中国市场的特殊性,采取适当的推广方式让消费者接受你的产品,但绝对不能虚假承诺,待你的商品销售出去后把你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要明码标价,明确商品包含的所有要素,付出多少货币就应该什么样档次的服务和产品的享受。譬如某品牌宣称购买司产品,可以送价值超过所购商品的世界名贵钻石手表,这在规范的现代市场里是不可想象的,但在中国不成熟的商业社会里却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宣传和推广商品的方式在短期内可能吸引到人气和注意力,可是却在无形中破坏中国商业伦理。又如近些年在中国市场中被过度运用价格作武器的市场营销策略,完全是对抗式的战争运作思维,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企业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陷入粗制滥造的误区,企业没有利润就没有办法考虑在技术研究开发上投入资源,老是拿低技术含量的低价产品服务于消费者,老是只强调企业庞大现金流的重要性,老是只在“求生存和粗放式的扩张中”挣扎和度日。至于营销战略只不过是空想,或者空想的机会都没有。

当我们中国企业们每天在与国内同行撕杀中因获胜而不断获得快感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自己身上也在滴血,而且血流不止,总有一天会失血过多而被环伺四周的国外猛狼所击毙。由于过度的低层次市场机会的开发,很快我们就碰到了“产业的天花板”。于是,某些企业成功人士还因此而把这种浪费了世界众多可以创造出更多价值的资源所取得低微经营成果进行标榜,就如中国手机企业们拼命扩张和挤进市场,达到多少的产销规模,实际最丰厚的利润却被国外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赚去了,国内其它行业也与之雷同。

简单的规模和低价竞争的营销思维,并不能为我们民族的复兴带来什么好处,也不能让我们国内的消费者享受到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也提升不了生活的品质和档次。求温饱的时代与个性化需求的消费时代完全是两个概念,可惜一旦走入国内营销领域,众多的营销精英都被现实所迷惑。

国内的营销精英们,请关注国内消费者需求升级的信号!他们已经对劣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愿再投信任票了,我们还要从个人主观意志和想当然的设想出发来设计市场营销要素吗?

失去中国消费者的信任,中国企业还能做什么?失去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还有意义吗?

对于前期市场操作的误区,我们是时候反思了。

譬如中国空调行业虽然也经历了多年的价格洗礼,但真正到危及产业和企业存亡的时候,价格战的声音终于渐渐消失,产业升级信号通过市场的传递到了消费者。

我们应该引导消费者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而不要采取手段使其迷茫。浑水摸鱼可能可以摸到几条鱼,但更多的鱼在浑幕下逃离了鱼池。我们营销要做的工作是,告诉消费者关于产品和服务的真相,而不要掩盖事实。

三、关于产品开发设计方面

国内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市场呈现出严重脱轨的现象。没有市场科学的市场调研,然后我们国内企业的技术人员躲在工作室里对着原有产品不断冥思苦想,或者是购买国外企业的样品,拆得七零八落,然后加以修改或者从中得到一些思路。

事实上,譬如宝洁公司的产品开发设计,是充分建立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然后考虑到产品的设计。靠闭门造车式的产品开发去生硬地引导市场,不是最大的失败吗?对于某些非核心功能挖空心思的包装,让消费者迷惑得不知东南西北。

我认为,中国企业在产品研究开发方面,连一些基本的功能都没有解决,就喜欢去搞那些华而不实的花俏的东西,结果中国的产品质量稳定性非常差。譬如我在某篇文章里讲到的某号称中国第一品牌的著名企业生产的手机,其质量乏善可陈,这正证明了中国企业需要加以注意的焦点所在。我们可以去商场看看那些国外品牌的产品,同样价位的产品会有些什么样的功能,它的功能可能并没有国内企业那么先进,但是它敢于坚持质量的稳定性,维持了它对于国内用户的信任。

市场预测、产品调研分析、消费者需求导向、产品试销推广等都与产品开发设计息息相关,来源于满足市场真实需求而开发的产品,除非它操作出现重大失误,否则的话,它肯定会在市场里取得成功,因为它遵循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思想。

关于产品,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是非常之多。

四、关于企业品牌管理方面

 关于中西现代治企的一些思考

某著名企业家说:“国门之内无名牌”。他的眼里,仿佛只有国外市场称雄才能成就名牌,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都是为人民服务了。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消费者的钱不算钱,其实这是一种对中国消费者严重的不尊重,可惜还是被许多人反复引用。

我认为,国内企业品牌并不一定非要销售到国外市场的认可才能证明。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只要不断改善,不断提升到更高的档次,就可以成为消费者心中著名的品牌。

在中国传统的商业社会里,虽然没有现代社会里那么多的策划,但是由于经营出色,并且拥有独具特色的产品,也出现了不少中国极富生命力的百年品牌,在历史长河中自然形成。

事实上,在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的今天,与国外品牌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只指在地理意义上的国外市场对抗,而且更多的在于我们品牌对于消费者心智的影响力。

在企业品牌建设与管理方面,我们应该“实实在在,老老实实”地把基础工作做好。

十多亿人口的市场,如果我们企业经营出色,将要造就多少著名品牌呀。

国门之内有名牌,这是绝对的,因为今天的中国市场早已经不是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朝代了。

五、关于质量控制管理方面

质量管理是中国企业的软肋。

质量管理当然要包括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但不仅仅指产品的质量,而且还要包括服务的质量、工作执行的质量、营销的质量、财务管理的质量、企业运营的效益质量等等,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全面的质量概念。

没有树立全面质量观的中国企业必将被企业本身所打败!

……

后记:

企业管理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课题,关键在于我们实际运营和管理企业的同时,有没有自觉地加入自己学习的成果和思考的智慧与判断。

中国自己的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有赖于我们企业实践取得非常大的成功,并且企业管理已经形成相对稳定或者独特性的范式的时候,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模型来进行研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2508.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再思考 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再思考    面对新世纪全球范围内科技、教育迅猛发展的产业化浪潮,面对中国已经加入WTO以后所面临的教育体制的转变、调整和人才大流动,面对全球化浪潮对知识结构的不断重新建构和更新,以及教育观、教师

关于前瞻性研究的一些思考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关于前瞻性研究的一些思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3146&do=blog&id=535874已有 368 次阅读 2012-2-9 22:24 |个人分类:文章转载|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计算机,前瞻性研究下面内容节选

关于高考英语降低分值的一点思考 2016高考英语分值分布

最近一段时间,高考英语降分一时成为热点新闻,各大门户网站,街头巷尾评论声音不绝于耳,尤其笔者处在一线英语教学岗位,更是时常参与其中。在网上浏览了一些帖子,和身边的人也探讨了一些,再结合自己这两年讲台上的微薄经验,笔者以为:高考英语降

声明:《现代中西结合杂志 关于中西现代治企的一些思考》为网友初晴夜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