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全球化 制造业全球化与我国企业供应链创新



摘要:本文在分析制造业全球化动因的基础上,指出制造业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企业要适应这一形势就必须采取相应对措,而供应链创新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文中分析了制造业全球化形式下我国当前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制造业进行供应链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全球化 供应链 虚拟公司 押后制造

Manufacturing Globalization and

Supply Chain Innovation of Chinese Companies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drivers of manufacturing globaliza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global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has been a trend which no body can reverse. Manufacturers have to take respond measures to adapt to this situation. Among the measures, supply chain innov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ffects to supply chain by manufacturing globalization, discusses the new demand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s paper also studies the issue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sector, develops some methods and paths of supply chain innovation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Keywords: Globalization, Supply Chain, Virtual Company, Postponement Manufacturing

1. 引言

20世纪的后50年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最快的历史阶段,许多企业由当地经营发展为全球作业,社会需求由单一需求阶段进入个性化需求阶段。无论是制造商、零售商,还是消费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表1.1所示。从这些变化中不难看出, 全球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表1.1 历史演变表

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领域。通过供应链创新来降低成本创造价值,已成为许多企业树立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我国企业向来缺乏合作精神,对供应链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制造业全球化将对我国企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对此,有必要研究制造业全球化形式下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供应链创新的途径。

2. 制造业全球化动因

对于制造业全球化,有必要研究它究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还是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存在并发展,以便我国企业采取相应的战略和对策。为此,分析制造业全球化动因是回答这一问题的重要依据。

影响制造业全球化的因素很多,本文将从全球市场动力、技术动力、全球成本动力、政治和宏观经济动力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2.1 全球市场动力

(1)当地市场的国外竞争加剧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迫使许多企业,即使是从未涉足国际贸易的中小企业面临一流水平的跨国公司的竞争、改革运作方式、采用准时生产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许多情况下,中小企业也需考虑通过出口,外包某些生产环节,加入联盟及取得国外伙伴的特许来介入国际业务。

(2)国外需求增长

国外需求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使跨国公司全球配置工厂网络和配送网络成为必要。跨国公司利用全球规模效益来进攻当地市场,当顾客化和快速反应化规模效益更为重要时,跨国公司的全球网络包含多个生产设施,以服务于特定的当地和区域市场。这使生产计划的制定,对各分散的生产设施的协调更为复杂。

(3)全球市场存在作为一种竞争威胁手段

全球市场存在可作为阻止外来竞争对手侵入本公司市场的防御手段。如瑞士的雀巢公司和美国的Kellogg公司,双方在对方国家的市场占有率都很低,但对于防止对方在自己国内市场的渗透起到了很好的阻吓作用。

(4)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制造商希望抓住市场机遇,在其所有主要市场同步推出最新产品,如苹果公司在加利福尼亚、爱尔兰和新加坡建立了全球制造与工程设施以便在美洲、欧洲及亚洲市场同步推出新产品。

2.2 技术动力

(1)技术进步与全球市场的有效大量顾客化

(2)技术知识的扩散与全球定位

在靠近国外供应商的地方建立生产设施,以便更好地利用供应商的过程能力。

(3)技术分享与公司间协作

得克萨斯仪器公司与日立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日本与美国钢铁公司建立合资企业,美国公司希望获得日本的过程自动和生产方法,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日本则希望攻克美国贸易壁垒。

(4)R&D设施的全球分布

产品顾客化与快速新产品开发实现了国外制造与产品设计设施相近位置的重要性。发展中国家的质高价廉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是许多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的重要因素。如台湾的机电工程人才,印度的软件工程人才,另外各国技术标准的升级也推动了R&D的全球分布。

2.3 全球成本动力

(1) 直接劳动力成本

尽管直接劳动力成本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但它依然是制造业全球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新的成本优先因素

60%的美国公司的海外投资流向发达地区。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缺乏熟练工人,运输通迅基础设施薄弱和低的质量供给严重制约了先进制造方式的应用。

(3)生产设施的资本密集程度大幅度提高

一座现代化半导体工厂的投资可达5亿美元,加上R&D的费用,生产新一代电子产品的生产设施可轻易超过10亿美元,这往往需要几个国际大公司的合作。如得克萨斯与日立,摩托罗拉和东芝,IBM和西门子的合作。

2.4 政策和宏观经济动力

(1)汇率波动和作业柔性的价值

汇率的长期变化往往是财务手段难以克服的。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生产设施,可根据汇率的变化进行生产转移以有效消除汇率长期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2)区域贸易协定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太平洋经济圈的形成,促使全球制造业结构调整。如位于比利时布鲁格的飞利浦电视厂,使用德国工厂生产的彩管,法国生产的半导体,意大利生产的塑料和比利时其它工厂生产的电子元件。再如IBM在苏格兰组装个人电脑,从德国波尔多一家工厂购买电子零件,从意大利米兰购买线路板,从法国和德国购买存储芯片。协定之外的跨国公司为防止区域贸易保护而纷纷在协定区域内投资设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规定所有新车其62.5%以上的零部件是当地生产的,这远远高于原来墨西哥要求的36%。为此日本和欧洲公司投入巨资进行生产设施和供应网络的建设。同样,美国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在欧洲也建立了大量生产设施。

(3)贸易保护机制

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自愿出口限制,最低价格限制,当地化要求,技术标准,卫生规定和采购政策。当地化要求已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因素。如英特尔公司为回应欧洲对半导体加工当地化规定而在欧洲建立了半导体生产厂。

技术标准和卫生规定牵扯到消费者安全、健康、环境、标签、包装和质量要求。美国以此为由禁止多种农产品进入美国,日本多年禁止进口美国滑雪设施,原因是日本的雪与美国的有所不同。

以上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将继续存在,这决定了制造业全球化将继续得以深化。供应链作为制造业全球化的保障,必须适应制造业全球化浪潮的需要。

3 制造业全球化环境下我国企业供应链创新

在制造业全球化的环境下,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通过供应链创新来树立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企业在供应链策划和管理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市场表现。因此分析这些问题将为供应链创新提供方向和突破口。

3.1 我国制造业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普遍的供应链的垂直一体化

 制造业全球化与我国企业供应链创新
企业试图自供自产自销的垂直一体化供应链策略在多数国家被实践反复证明是行不通的。如20世纪初福特公司就尝试自行进行原材料的生产建立福特王国,如开办橡胶园以供应轮胎用橡胶,但最终还是以垂直一体化的解体而告终。现代竞争理论认为,企业只有致力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开发,并与其它具有独特优势的企业合作才有可能成功。

目前,我国企业还是存在这样一种思想:认为企业可以开展任何业务;在与供应商和客户做生意时,“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农意识严重,总是希望自己能不支出供应商应得的利润,无限制地扩展自营业务,因此造成了“大而全”的劣质企业结构和垂直一体化的供应链结构。企业难以把主要精力和有限资源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而是平均投资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致使企业有限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企业核心业务得不到先进的设备支持,企业整体效率低下。如我国制造业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运输车队,但负荷率和利用率都较低。

3.1.2 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

供应链上下环节之间的关系,依然被视为交易伙伴而不是合作伙伴。双方频繁的讨价还价,拖欠货款都说明了双方竞争大于合作。不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由此导致价格大战不断,企业微利经营,在国际市场还常常被斥为倾销。其实竞争对手之间也需要协作。如最近福特和克莱斯勒在美国部分地区的产品运输交付方面共用同一车队[1]。

3.1.3 缺乏信息服务平台和电子交付手段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供应链所有成员运作协调一致如同一家企业。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信息在供应链中能迅速准确地传递,这就要求供应链内企业间必须建立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实现订货、库存、运输及交付等信息共享。

电子支付在我国企业还没有成为企业首选支付手段,这也限制了供应链运作效率的提高。

3.1.4 缺乏势力雄厚的3PLs

如前所述,由于企业普遍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问题,限制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一些专业化的后勤服务公司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空间。像国外的年纯收入达几十亿美元的第三方后勤服务公司(3PLs)在国内还很少见,这反过来也限制了制造业企业通过外包其后勤业务来优化供应链。

3.1.5 供应链管理人才缺乏

在我国现在的大多专业中,尚没有开设供应链管理专业。企业中从业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后勤(Logistics)知识培训,因而在供应链管理和创新方面存在知识和能力的双重缺陷。

3.1.6 过分注重国产化率

国家和企业过分注重产品的国产化率,使企业错失了利用全球优选采购的机会,也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和国家都不利。国际知名企业的作法也证明了这一点,如Donna Karan和Ensemble公司。Donna Karan 国际公司是一家世界领先的国际时装设计社。这家公司将其品牌产品的制造和分销全部外包,自己不拥有任何生产设施。其原料与成品从世界各地的多家公司购买,1997年从亚洲购买52%,从美国购买从欧洲购买26%。Ensemble是世界贺卡巨人Hallmark公司的一家子公司,生产卡片、礼品包、名信片、书签、文具等礼品。Ensemble外包了所有的制造业务,使用世界各地的数百个供应商来进行制造[2]。

3.1.7 重下游轻上游现象严重

我国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市场锤炼,对顾客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倾向于与供应链下游伙伴保持密切关系,但对供应链上游伙伴,如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重视程度不够,总以为对方有求于己,不愿和供应商结成双赢的合作关系,致使双方缺乏应有的信任,引起交易成本上升。

3.1.8 订货信息不准,长鞭效应严重

客户订货信息不准、单方毁约情况较多,再加上供应链中信息传递扭曲,长鞭效应严重。制造商难以根据订单生产(Made to Order) ,只好根据预测进行生产储存(Made to Stock),增加了库存成本,资本占用周期过长,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3.2 我国企业供应链创新的途径

近几年,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物流产业,为我国企业供应链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有力推动供应链创新,政府部门除了需要抓紧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外,还需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供应链信息处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电子支付手段,因为这些基础工作投资巨大,是企业难以承担的。从企业角度来讲,在当前环境和条件下,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供应链创新。

3.2.1 优势企业带动供应链创新

当前我国已有一批规模较大、势力雄厚的企业,如海尔、春兰、一汽、上海汽车、联想、方正等等。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发展壮大,管理规范,素质优良,业绩优异,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加之这些企业在供应链中信誉较好,势力较强,对其上下游企业有较强的感召力。因此由这些优势企业倡导供应链创新,易于推行,成功率较高,效果较好。如海尔集团99年成立了物流本部和商流本部以加强供应链的管理和创新。值得注意的是,由这些优势企业组成的供应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如99年夏海尔空调在山城重庆促销活动中脱销,为保证满足用户的需要,海尔公司专门向重庆空运了一批空调,耗资30万元,充分体现了海尔信守对顾客”真诚到永远”的承诺,但同时也暴露了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再如目前我国一些著名家电企业在全国主要城市都建有自己维修服务中心,服务的内容大都雷同,这浪费了大量供应链末端配置资源,但也为这些企业创新供应链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地带。这些企业完全可以在售后服务方面进行协作,不仅可以减少售后服务中心的设置和运行费用,而且可以迅速扩大企业的服务面,优化网点分布,为顾客提供更为及时的服务。

3.2.2 中小企业加入全球供应链

跨国公司纷纷抢滩我国,我国许多中小企业成了这些跨国公司的供应商,从而可以有效利用跨国公司的资源和国际业务经验。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因此这些公司应重点发展自己的优势业务,并依靠自己的优势与自己的客户(大公司)结成伙伴关系,这样可以成为优势供应链中的一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国外3PLs公司进入中国,为中小企业拓展国际业务提供了机会。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国际销售渠道和国际业务经验,自己又没有能力在国外设立机构,可以借助3PLs,开展国际贸易。

3.2.3 发展壮大我国的3PLs

尽管当前我国拥有一批以海运为主的第三方后勤公司(3PLs),但其业务范围还主要局限于运输和仓储方面,在加工增值和顾客服务方面与国际3PLs还有相当大的差距[3],难与国际3PLs竞争。如位于的意大利TNT分公司负责菲亚特公司所有外购零部件的采购、运输、分捡和交付,保证按菲亚特总装计划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付规定数量的规定零部件。这家TNT分公司业务额的80%来自菲亚特公司。国内能够提供类似业务的3PLs公司还未出现。因此,国内3PLs公司应积极拓宽业务范围,致力于供应链创新并采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的柔性,提高客户的反馈效率,以促进产业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高,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

3.2.4 扩大供应链伙伴的选择范围

制造业全球化促进了全球物流的发展,同样全球物流为制造业全球化的深化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如资源合理化,增加潜在市场容量,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改善内外部服务,对全球市场的快速反应等等。

我国企业在优化供应链时,应扩大供应链伙伴的选择范围,选择具有独特优势的供应商和客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树立供应链优势。当然这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多努力,但却是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时间复制的。因此,不必拘泥于国内选择供应链伙伴的作法,即便企业的产品仅仅是在国内销售。

3 结论

由于技术、成本、政策等因素的推动,使制造业全球化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任何国家的任何企业都会感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原来的供应链结构、形式必需加以变革创新,才能适应新环境的挑战。当然供应链的创新并非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供应链各环节协调一致共同努力。这对向来缺乏协作精神的我国企业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挑战,但是在这一巨大的挑战和历史机遇面前,唯有克服不足,知难而进,才会在全球化浪潮中发展壮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2520.html

更多阅读

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 服装加盟企业如何打造自己的供应链

  服装加盟企业如何打造自己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这是个让很多常常思考的问题。百丽通过角色转换,通过将更多地将制造及此前的环节转移给其他企业承担,专注营销,因为专注所以专业;ZARA揣透市场,以闪电速度回应市场需求,成功建立了一条具有超

供应链管理与优化软件 供应链管理软件需谋变

几年前供应链软件系统的开发基于这样的理论:供应链是静态实体,而不是复杂的网络。而今,供应链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复杂网络,特别是在电子产业,OEM不仅外包了制造业务,而且外包了物流和库存,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们需要比以前更加敏捷

供应链优化方案 企业供应链的优化之道

文/赵娟 目前,通过产品文件外包的形式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在欧美市场已经相当普遍。丰田、福特、通用汽车、通用电气等大型制造企业很早就通过产品文件外包的形式,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灵活性及工作效率。而在中国市场,产品文件外包服务还处

组织绩效提升与管理 简化供应链 提升组织绩效

  随着过去10年内全球竞争加剧,卓越的供应链绩效已成为众多行业领先企业取得可持续发展优势的重要来源。根据柏亚天对超过500家企业供应链绩效所做的标杆对比,在相同行业领域内,供应链总成本的差距可高达年营业额的5%至6%。研究还表明

供应链管理优化 川山甲: 企业供应链优化大师

川山甲立足于供应链的源头,采用向下集成的方法,参与到客户的商贸、信息、物流等环节中,并考虑在哪个环节上进行优化,最终使客户成本降低或者效益提高。川山甲模式: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在创办浙江川山甲物资供应链有限公司(

声明:《制造业全球化 制造业全球化与我国企业供应链创新》为网友芥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