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公布了这样一个数字:中国企业海外业务现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欠款待收,并且这个数字正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规模递增。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面临着大量的呆账坏账悬而未决,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海外。
目前,中国正值入世后过渡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跨出了国门,但出口贸易额增加的同时,海外欠款数额也在逐年递升。并且,海外欠款已呈现由沿海向内地蔓延的趋势,而拖欠货款的国家,也由以前的发达国家向现在的发展中国家扩大。
此前曝出的长虹巨欠事件不失为一种警示。国内企业应收账款超过两年还未收回的现象非常普遍,并且该类信息一般不对外公布,仅对上市公司才有此规定。正因如此,长虹被美国一家公司拖欠款项累积到42亿元之多,才被外界知晓。
与其说由于海外企业缺乏信用度、信息不透明导致了我国千亿的海外欠款,不如从我们的企业自身找问题。
首先,管理漏洞导致高额欠款。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没有明确的标准和管理工具,信用手段的缺失,使企业对客户的信用情况无从调查,导致了隐患的存在。
其次,源于中国企业贪大的心态。为争取市场份额,中国企业大多依靠价格策略,或在结算方式、付款条件、货款追收等方面过度迁就客户,把得到订单视为经营成功的标志,而忽略了对对方资信的调查。
再次,中国企业对账款回收的不积极和认识的误区。许多中国企业担心催款会影响订单,不断的妥协,延迟应收账款的收回。美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期平均为37天,而中国企业的回收期平均为90-120天,是欧美企业的3-4倍;美国企业追账成功率至少在60%以上,而中国仅为18.9%。
此外,仍有诸多因素造成了如此庞大的海外呆账。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部分管理人员通过在海外设立壳公司,把原本盈利的企业做亏、做垮,继而用转移到海外资产中的小部分把原有企业买下,降低败露的风险,独吞腐败收益。此类利用海外应收账款手段侵吞企业资产的事件不胜枚举。
(作者系融勤国际中国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