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之林。”“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对于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来说,创新是它的活力之源,是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其立身之本。
纵观国内外成企业走过的历程,企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在于创新,只有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目前,中国国有企业的产品销售不畅,效益不好,亏损严重,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这其中的原因还很多,但主要与这些企业管理水平低,企业管理混乱,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来分析,望企业家们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供企业参考。
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迅速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1、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科学社会化的速度明显加快,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过去,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走的基本上是一条高投入、低产出、高产值、低效益,主要靠新建、引进、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路子。而实际上,真正要使企业发展,惟一的出路是:将国内外一切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并加以创新发展,同时在管理上下功夫,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为此,不大力搞好技术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不大力搞好组织管理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不能的。
事实上,如果我们对国内外著名的企业的发展历程作一番考察,就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性,这就是勇于创新并且善于创新,借助于创新促进自身的发展。我们来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1)海尔集团:通过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使“海尔”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家电名牌。海尔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甚至是世界的名牌。海尔品牌的价值,经评估机构评估,1995年为42.6亿元,1996年为77.36亿元,1997年为118亿元,至今为止,居全国10大驰名商标的第2位,仅次于“红塔山”。其实,1984年时海尔集团的前身只不过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街道集体小厂。短短十几年,海尔为什么发展如此迅速呢?其根本原因就是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
(2)微软:不断创新,成为知识经济的缩影。比尔盖茨创立的微软公司获得巨大成功的全部奥秘在于,他们将知识作为主要资本来从事生产,将研究与开发置于中心地位,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该公司OFFICE产品部副总经理克里斯彼得斯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在3年以后将不再有意义。”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道出了微软追求创新的经营理念。
有人说,微软是世界信息业的骄子,它的崛起反映的不只是一种知识创造财富的现象,它是美国快速发展的信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象征的是一种新的产业,新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它是知识经济的缩影。为什么微软公司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呢?就是,在公司内创造最好的“创新”氛围,为各种人才发挥创造力提供最好的条件和资源,不断进行创新,扩大其新产品序列,不断地从一个软件市场和销售渠道进到另一个软件市场和销售渠道。
微软公司成功的事实表明:创造财富的主要力量已不在于机器设备、操作工人、原料,而在于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知识。在这种知识经济的社会里,自然资源的作用大不如以前,技术、知识和人的智力劳动的作用成为创造财富更为有效的因素,创新成为创造财富的有效途径。
(3)宝钢:以高起点的创新赢得竞争优势。宝钢投产13年来,一手抓生产稳定运行,一手抓引进技术的开发创新,结合宝钢生产实际,对原装备中的不足和缺陷,不断进行改造完善,使80年代初引进的技术装备,继续保持了90年代世界一流水平,消化引进,开发创新成果斐然。宝钢先后开发科研开发项目1980项,开发创新技术610项,取得806项重要科研成果。累计申请专利380项,授权17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4项,其“宝钢生产系统的优化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特奖。至1998年10月,宝钢通过科技进步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66.78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5%。
宝钢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管理创新,现已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具有宝钢特色的管理模式。宝钢的管理模式统分结合,精干高效,博采众长,既有直接从国外引进的管理经验,又有自己独立的创新方式,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不办社会,全部精力集中生产经营。这一点与中国传统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形成鲜明的对照。二是集中一贯管理体制,保证企业高效运行。宝钢的集中一贯管理体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在纵向上,主要管理权力和管理业务集中在公司,统一指挥,统一经营;在横向上,上下工序有机衔接,即对企业生产过程的主生产线实行集中一贯管理。三是实行主辅分离,建立专业化协作体系,向分工和协作要效率。在宝钢的管理创新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管好主体的前提下,实行主辅分离。所谓主辅分离,就是把除了主体生产线以外的辅助部门按专业化的特点从总体中分离出,建立自负盈亏的新企业,放开辅助部门,使其灵活经营。由于宝钢通过不断的管理创新所建立的宝钢管理模式,是对传统管理体制的彻底改革,是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的,因此获得了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由于有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双重驱动,宝钢从投产到1997年底,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02.85亿元,利润366.03亿元,上交国家利税230.18亿元,并已先后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和“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及五一劳动奖状;继1994年在全国千家经济效益最佳企业排名榜首,1995年又在“中国的脊梁”国有企业500强中名列第一,进入亚洲百强企业。
(4)TCL集团:在变革与创新中成长起来的竞争型国企的典型代表。TCL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之一,在全国电子百强企业中TCL集团进入前十名。1998年,实现总产值138亿元,销售收入9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 6.5亿元。TCL之所以能在全国经济不景气、国有企业效益全面滑坡和全国产品市场销售疲软的情况下,逆流而上,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就在于该企业始终将经营变革与管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推进器。TCL正是依托不断地经营变革和管理创新,在变革创新中争创了新的优势,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实现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TCL通过不断的变革与创新,带来行动上的超前和理念上的超前,从而形成其他一般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与一般基础性产业的国企依托资源禀赋取得发展的成功不同,TCL属于无资源禀赋的竞争性行业企业,它的成功在于其始终保持与改革的潮流一致,与市场需求一致,与技术发展的潮流一致,与国际上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步调一致,不断地变革创新,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时时更新观念,打破以往的模式,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
2、创新是企业改善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产品创新,企业能加速新技术、新材料在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功能更好地满足用需要,使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提高,改变用户对企业产品的看法,从而改善现有市场条件;第二,当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是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时,它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用户,形成新的市场,从而使企业可以在更广泛的市场中进行选择;第三,不断创新并获得成功的企业,一般是首次进入新市场领域,它具有领先者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价格、市场规模等。
3、通过工艺创新,企业能加速新工艺在企业中的应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由于改进产品或工程设计,开发或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改进或更新服务,提高工具系统的寿命等途径,可以节约原材料消耗,也可能缩短生产周期或在相等的时间内生产更多产品,用较少劳动力生产更多产品或减少工人劳动时间而生产同样多数量的产品。据对1051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依靠创新,71%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源消耗,93.2%的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
4、创新是企业全方位提高企业素质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第一、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改善研制条件,提高研制能力,提高基本素质(包括要素素质和企业内部结构素质);第二、通过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可以提高对外适应能力,并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有效影响,改善企业行为素质(即企业系统内部要素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特性)。
5、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企业要发展,其产品就必须占领市场并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运行的法则是优胜劣汰。企业只有通过产品创新,才能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只有通过市场营销创新,才能在市场中赢得顾客,占领市场,成为竞争的优胜者。
6、创新的作用具有连动效应
例如,当通过产品创新使一种新产品成功地进入市场后,随着该产品销售量的增加,该企业其他相关产品的销售量也随之增加。创创新的联动效应,已成为企业进行创新的主要原因。
7、通过创新,可利用企业剩余的生产能力
目前,中国经济整体上呈现出供大于求,不少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企业资源利用率低。但是,只要结合企业实际,深入了解市场,进行积极大胆的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就完全有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过剩能力,生产出用户需要的新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与竞争优势更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将由数量型转入质量型,以追求更高层的享受,并且这种追求将会不断地改变人们的消费偏好。作为向市场提供产品为基本任务而存在的企业,就必须以满足消费者的变化着的需求为宗旨进行不断的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地将取决于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组织管理优势,而不是传统的资源优势。因此,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即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企业在知识的生产、占有和有效利用方面的竞争。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企业才能把已有的和可利用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新的知识资源又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经营将逐步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信息传播交流速度加快。这使得技术扩散更加迅速,一个企业的创新在某一区域的短期存在是有可能的,但长期存在已难以有效维持。其他企业可以利用创新成果的外部经济效应,进行相应的模仿或进一步创新,致使企业因创新带来的收益期较短,收益量减少,比较优势丧失。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使自己的产品具有竞争力,形成企业自身产品的优势。
三、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新环境要求企业进行创新
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前期,中国物资匮乏,商品供不应求,企业的产品只要生产出来,不愁没有销路。近些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绝大多数商品都供大于求,企业面对的是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在某些行业,甚至出现了被人们称为“恶性竞争”的局面。另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企业间的竞争,已是跨地区、跨国界的竞争,竞争的方式也从原先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逐渐转变为技术竞争、品牌竞争、服务竞争,以及由这些竞争相互配合而形成的综合实力的竞争上来。在这种新环境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可选择的路是: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积极地进行工艺创新,以降低生产成本和价格;多渠道地进行市场营销创新,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适时地进行组织管理创新,以便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合理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
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另一个新环境是,全球已进入一个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在信息化的网络时代,以计算机和计算机通信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类社会,改变着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同时,也改变着传统企业管理中的许多做法。
四、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组织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处同等重要的位置
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企业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存在一种错误倾向,认为企业创新就是技术创新,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对企业发展起作用。其实,组织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就像一台汽车的左右两驱动轮,它们对企业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组织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是相互促进的,组织管理创新为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及其方式转变的直接促进提供了动力和组织保障。
一般说来,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的业务流程体系和产品的发展方面,是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所在。技术创新为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形成了相应的技术能力保障机制。但是,技术创新作为一个从新产品、新工艺以及新组织管理技术等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到商业生产及市场成功的一系列综合性的活动,是一个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并一体发展的系统过程,具有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因而,技术创新的开展需要有一个诱导机制,其过程也需要监督与协调机制,而这些都离不开组织管理创新。通过组织管理创新,一方面可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及生产者之间明确的相互激励和相互制衡的关系,形成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决策程序。从而确定技术创新的决策与激励机制,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为技术创新提供诱导机制。另一方面,组织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直至商业化的一系列复杂过程的各环境进行有效的科学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可以降低技术创新中除研究开发领域中的特殊因素外的诸如主体选择、行为方式及资源配置的不确定性,从而加快技术创新的进程,使技术创新取得成功。由此可见,组织管理创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组织管理方面的保障,形成了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保障机制。
总之,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存在着相互支撑的关系,企业技术优势的发挥离不开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一样都是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活力的根本途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都是不容忽视的。
五、组织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我们只有始终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进入了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由于传统体制的长期影响、历史形成的诸多问题、多年以来的重复建设以及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机制不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债务和社会负担沉重,富余人员过多,生产经营艰难,经济效益下降,一些职工生活困难。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然要求企业强化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从严管理企业,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企业只有通过组织管理创新,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管理薄弱环节,广泛采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才能尽快改变相当一部分企业决策随意、制度不严、纪律松弛、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才能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唐五湘:《创新论》,中国盲文出版社,1999。
2、王方华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3、杨洁:《企业创新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4、黄渝祥主编:《企业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张海峰等:《知识经济与企业创新发展》,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6、杨梅英:《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7、曹新等:《管理是金——未来社会的管理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8、葛新权等:《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9、唐五湘等:《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0、吴晓云主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案例精选》,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