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浪潮近两年来风起云涌。
TCL收购了汤姆逊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彩电生产商。
2004年9月,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宣布以近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韩国卡车生产商双龙48.9%的股份。
2004年12月7日,中国最大的电脑公司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PC集团,跻身于世界第三大PC之列,为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图卷画上最后的一笔。
商务部估计中国公司2003年在购买外国公司资产方面投资了28.5亿美元。根据位于洛杉矶专门从事有关中国的产权研究的斯特拉斯海姆全球咨询公司(Straszheim估计,2004年中国公司在收购外国资产方面的投资可能会达到70亿美元,2005年可能达到140亿美元。
中国的企业开始"走出去",志在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海外并购--结合国内国际优势
中国企业依赖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进入了海外的市场,"made in China"的标签贴在了各种商品上传播。然而中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竞争时,面临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贸易壁垒、资源饥渴、能源焦虑、技术缺乏、品牌弱势,同时也面临着将"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的挑战。而中国公司拥有的是大量的资金与世界上成本最低的生产工厂。于是,很多企业,特别是电子、汽车零件、电器、纺织和服装等有竞争力的行业,选择了海外并购这条道路,将中国低成本的优势与全球的供货网络、高端的技术等结合起来,作为全球化的捷径。
Bain&Co.公司的保罗.狄宝拉说:"中国公司认识到全球性的规模会降低成本,而且研究开发工作和品牌现在都是全球性的。在已经全球化了的行业里,中国公司别无选择,只能进军海外。"
位于杭州的汽车零件生产商万向集团过去的几年中收购了10家海外公司。万向集团总裁鲁冠球说:"我们把国内和国际的优势结合起来加快发展。"这句话或许是对海外并购最佳的诠释。
海外并购--实现产业升级
温州民企飞雕电器收购了意大利一家有50多年历史的墙壁开关企业--ELIOS。飞雕电器无法进入欧美市场,主要是产品达不到欧美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收购ELIOS公司后,欧美的订单就可以在意大利生产,不仅能一步达到标准,还节省运费和时间。利用海外并购,飞雕电器快速的跨越了国际标准,快速走向国际市场。
这是温州民企首例进行海外并购的案例,可以给更多的民企以很好的启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温州的企业是不缺资金的,截至2003年年末,温州民间资本的规模为2770亿元。而温州民间资本现在对改善投资环境、提升产业层次及提高生产率方面的贡献并不大。自2002年以来,温州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在省内落后。其因主要在于温州本地的民间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下降。像最近,温州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小煤矿,虽然效益可观,但是这种没有规划的投资对采煤业产业的提升作用不大,反而可能会带来矿难等更多的社会风险。如何合理、更有效率地利用资金,飞雕电器给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中国的民企面临着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的问题。升级已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如何在原有产业结构上嫁接品牌、技术的附加值,决定了中国制造的命运。利用海外并购实现产业升级,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海外并购--不仅为了发展
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是发展问题,其实更是生存问题。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中,不去发展就面临着生存危机。
2004年,已经连续9年占据中国市场头把交椅的联想,出现了市场份额下滑的趋势。根据IDC的数据,2003年,联想在国内PC市场占有率从30.7%下滑到28%左右。而今年第一季度,联想的市场份额更是跌至24%,原因是来自戴尔等跨国集团的冲击。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联想的并购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海外并购能为联想带来什么?
按照联想发布的收购公告显示,IBM全部电脑业务截至今年6月30日,账面净资产为负6.8亿美元,其中收购资产为9.38亿美元,负债为16.15亿美元。理论上讲,联想出价12.5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交易,最后得到的有形资产实际上为5亿美元的净负债。
联想得到的并非有形资产,而是蕴含于IBM品牌后巨大的无形资产、全球的营销渠道、技术优势、客户资源和商誉。而联想用12.5亿美元去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获得这些,是很难的。这就是联想进行海外并购的意义所在。
进行海外并购只是一个开始,中国企业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舞台大了,风险也随之加大,如何将中西企业更好的融合,如何将双方的优势经过互补更好的发挥出来,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山雨欲来风满楼,可以看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仅仅是一个开端,而后必然有暴风骤雨。成为拥有全球销售网络和核心技术的世界级企业,是中国企业的梦想,我们期望在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中,有更多中国企业的身影。祝愿中国企业能"走出去",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