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惊喜地发现2004年的商业管理书籍呈现一种适度的无厘头风格。在这种风格下涌现出一些刺激性的观点和意见。这是2004年管理书籍最值得让人感到安慰的事儿。
老实说,很难对商业管理书构造出一个合适的比较标准和颁奖规则,哪本好哪本差。管理书籍不是小说,不能够套用法国龚古尔奖以及英国布克奖的评价体系。这么说吧,如果要进行商业书籍的评比,就好像评比韭菜、胡萝卜、西红柿和红花菜豆哪个更好一样。其实,这取决于每个人不同的舌头,味觉。
如果以观点刺激和言辞美学来判定的话,那么学院派出身的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的新作《管理者,非MBA》(《ManagersnotMBAs》)无疑具有很高的地位。在书中,他认为“MBA一钱不值”,他甚至建议,在所有MBA毕业生的前额都画上骷髅头的标志,同时打上他们不适合做管理的警告语。亨利·明茨伯格指出,管理的本质并不是分析,不是搞清楚管理流程和管理效率的合理性和改进的可能。实际上,管理的本质是一种综合,比如说看似不合理的两套流程经过怪异的整合,而变得异常合理。最后,不仅具有局部理性,而且具有整体理性。明茨伯格说,“失败的管理者,如福特公司的麦克纳马拉以及安然公司的斯克林都是优秀的MBA学生以及卓越的分析家,但这不足以使他们成为伟大的管理者。”
总的说来,明茨伯格是个严肃的作者,早期他一直着重研究管理工作的本质、组织的形式和战略形成过程机制。比如他的《管理工作的实质》(1973)和《战略远征》(1998)就是乏味管理教材的代表。从文字风格上和波特相似。但是,后期的作品,比如《我为什么讨厌坐飞机》就呈现一种奇异的流采,他开始把管理学不当一回事了,或者说他用另外一种情绪———用轻慢的和颠覆的情绪来写对管理的思考。
哈佛大学出版社的新书《付薪不看业绩》也是一本对陈腐的观念开战的好书。作者是哈佛大学的LucianBe鄄bchuk及柏克莱大学的JesseFried,他们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企业不管业绩如何都允许首席执行官的收入不断上涨是完全错误的。他们认为,董事会成员往往被管理层“胁持”,思想上被胁持了。这让原本精美的企业权力稳定的角架可怕地摇晃起来。
为数不多的几本好书与一大堆不值一读的书构成了一种惯常的不对称。企业业绩令人意想不到的差以及一些内幕交易让2004年的商业世界狼狈不堪。的确,2004年的商业管理书籍没有一本比得上2003年度最佳商业书籍《办公室里最聪明的人》,这本书是由两个《财富》杂志的记者写成,对安然公司的曲折故事做了引人入胜的描述。他们对安然公司犯罪头目劳的精神分析尤其让我感到吃惊,这是一本巨牛无比的好书。
运输业成了出版商2004年关注的重点。有两本关于捷蓝(JetBlue)航空公司的书上市,捷蓝航空公司是一家发展迅速的机票打折航空公司。尽管它不是最有名的折扣公司,但是它有着最著名的花边。其中一本书的名字叫《飞得很高》,原名是《如何像戴维一样成功》。戴维指的是捷蓝的领袖戴维·尼勒曼(DavidNeeleman),此人是一个摩门教徒。一说摩门教,男人没有不流口水的,因为该宗教鼓励男人多妻或者偷偷摸摸地多妻。像咱们祖国所有包二奶的中年人都可以说自己具备了摩门教的资格。摩门教徒戴维有9个孩子。但最近,据我了解,公司财务状况不佳,赤字很重。希望,戴维的家庭负担不应该也是这么重。毕竟,他有9个孩子,和若干面目不清的老婆。他需要花钱,花大笔的钱,来维持自己众多的爱情还有大量繁殖带来的结晶。
在中国,本土的中国人在2004年也出了几本看过即忘的商业管理书籍,比如《华为真相》。这本书让华为公司感到不是很爽。但华为一直很低调,阴森森,像一个失声的老妇人,并没有站出来指责该书的冲动。另外,有一本叫《狼图腾》的幼稚书籍受到了一些管理人员的推崇,其实这本书说的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民族气质融合的故事。该书的扯淡非常迎合中国日益高大和慓悍的民族主义情绪。而这些管理人员认为,该书可以为公司团队注入某种血性和果敢。
夜读庞德的诗歌,突然起了一种情绪,像雾水一样,剽窃的灵光倏忽闪现,我扶着庞德的手写下了无聊为文:
在这个光线明亮的晚上,我们一起快乐地谈论管理学;就像在熄灯以后,我们猥琐地谈论女人;黑暗中隐没的那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