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威达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周桐宇我从小就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也许跟我童年的经历有关吧。
争气的孙女
小时候,我的父母在北京,我是跟奶奶在上海长大的。初二那年我看了王蒙写的《青春万岁》,心里非常激动,特别是那句:“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让我一下子非常向往住校的校园生活,一门心思要考取复旦附中或者是上海交大附中,因为当时只有那两所学校是住读的。
离统考还有十天的时候学校公布保送名单,但直升和保送的名单里都没有我,当时对我的打击蛮大的。就剩十天了,怎么办?还得靠自己考。大热天,家里的住房很小,也很热,我每天晚上就搬一个方凳坐在弄堂的路灯下复习功课。累了就跳跳人行道上的格子放松一下,这样坚持复习了十天时间,奶奶每天晚上都陪着我。要考试的那天早上,为了讨口彩,奶奶还去买了“定胜糕”。考场正好在我家弄堂对面,我考完一出来,就看见奶奶站在弄堂口的烈日下等着我。那一刹那,我心中留下了一个非常坚定的想法:我一定不辜负她对我的期望,一定要让奶奶觉得我是一个优秀的人,我一定会交一份非常出色的卷子给她。
在学校里,我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毕业分配的时候分得并不理想,我去了一家国有企业,一个很普通职位。这个结果让我更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切要靠自己。
后来我出来创业,我的同学们那时还在挣着一份稳定的工资,我算是走了一条自由人的路。这一条路在当时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当时人们认为小民营企业跟个体户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不在乎。
不宣而战的对手
1995年,我们公司开始进入IT分销行业,第一单业务就是赊销价值五十万元的机器。我以前没有太多的销售经历,我们公司四个人就在黄页上找上海的计算机经营公司,然后画了一张公交路线图,一家家地找。这叫“扫街”,看起来很笨,但是很有效。我赊货的期限是三十天,很幸运二十几天工夫就全部卖掉了,换回来第一笔货款。
1996年我们签下IBM的总代理合同。对很多人来讲应该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对于我们是一个挑战大于机遇的事情。当时的市场竞争极其激烈,对手相当强大,只要在战术上用错了一点点,可能就没有今天了。譬如我们只要打一个广告说,“威达总代理,进入中关村”。立刻就会被他们扼杀掉。
因此我采取了另外一种手段:我只带了一个助手,悄悄地进入了中关村。找了知春路上一栋大厦里最小的一个单元,在二楼的洗手间旁边。洗手间味道很重,房租还贵得要死。那个时候,IBM正好组织中关村各大代理商的主力销售人员进行七天的培训。我一看通知,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就把自己的名片改成:威达公司北京办事处销售主管周桐宇,在会上广泛联络各方关系。通过参加会议打通渠道,我把打广告的费用省下来了,还可以在价格上给予下游一定的优惠。等我们的货在中关村卖得不错的时候,那些竞争对手的老总才发现——威达已经在这里出货出得这么多啦?!所以现在碰到他们,那些老总还会跟我开玩笑:周桐宇你太狡猾了,当时如果早点让我们知道,你就已经在摇篮里死掉了。
分享成长
要说我的分销体系里面有什么特别的东西,那就是我的渠道。在这个体系上我们花费了全部精力,我们动的脑筋最多,找到的方法都是比较超前的。在获得更好的资源的同时,我们也把这个资源尽可能多地分给了我的下游,然后让我的下游跟着我们尽快地成长起来。我们把厂家给我们的待遇尽量给我们的下游,因此有一批跟着威达成长起来的、很忠诚的经销商,这样一个联盟就起来了。当我们的渠道分销已经有了两千多家销售联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反过去跟厂家争取更好的资源,然后再完成更大的一个销售任务。
作为一个以IT产品销售著称的企业,我一直认为我们的高科技含量是体现在管理水平上面的。做这样一个行业,需要控制应收账款、控制物流链、控制现金流、控制库存,在每个环节链上要做到最精效。为什么?因为产品是厂家的,是他订价格。最终用户呢?他不可能因为你想卖得高就愿意拿钱出来买,他还会比较韩国、日本和其他总代理报出来的价格,只有一个合理的价位人家才接受。那么我能赚什么钱呢?就是中间的这个钱。这个钱其实我的竞争对手也能赚,我为什么比他赚得多一点?我为什么能够做得好一点?所以我必须把自己的效益提到最高,把自己的成本降到最低。
有人说我们公司善于留住人才,我想这可能跟我个人的亲和力有一点关系,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提供给这些员工一个非常大的舞台。公司尊重人才,让每个人在这里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珍惜岁月
我从未想到过退缩。一个人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责任心包括你对自己的,更包括你对周围的人的,这份责任心最后支撑我一步一步地带着这个团队走向蓝图。
我觉得很累,我感觉自己一直是在爬烟囱,我爬进烟囱,上面有很微弱的一线光,四壁是那种很滑很滑的烟灰,其实手都扳不住了,但是我不能滑下去,因为下面是火,所以就拼着命地往上爬,爬到烟囱顶出来一看,好多房子都在脚下,原来自己已经蛮高了。我很庆幸,我觉得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接受一种挑战,但是这样的成长速度和自我成就感的回报,让我太珍惜、太爱过去的那段岁月。
我觉得我最大的成功在于:我找到了不断地让企业做大做强的原动力。我是幸运的,正好赶上国家政策放宽、对民营企业大力扶植、培育的这个过程。民营企业越来越被大众、被社会认同,我越发觉得应该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更好地溶入到这个社会当中去。
当然我也有遗憾:我奶奶年龄那么大了,她唯一想要的是一个能够多陪她说说话的孙女,能够多推她坐轮椅出去走走的一个孙女。我却没法满足她,因为我已经穿上了红舞鞋,一直跳到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