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巨头垄断 BEA决不容忍巨头公司的垄断



现在,拥有50多辆高级轿车的庄思浩(Alfred Chuang)最不能释怀的是BEA未来的生计。 华尔街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专注于软件和服务的IBM剥离PC业务后一身轻,甲骨文笑纳仁科后也将加强数据库市场的攻势,两桩事例无一不给BEA带来深远影响。庄思浩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于是,他来到了中国。

2004年12月16日,当这位全球第4大企业级软件供应商的CEO首次把BEA公司的年度盛会——eWorld 2004放到上海时,他表明了自己决不容忍IBM、SAP和甲骨文等巨头公司在中国中间件市场的垄断地位。在这里,BEA并不输给任何公司,但论业界影响,它的名气小了许多。

“他们将如此盛大的年度会议放到中国举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目的是要提醒中国产业界,这里的企业级软件市场不止有巨头公司,还有BEA的存在。”上海软件行业协会的刘识军如此看待庄思浩的上海之行,不过,他更向《IT时代周刊》记者强调了由此体现出BEA觊觎中国市场,并借机做大自己的迫切心态。

追寻认同感

中国市场人见人爱,庄思浩是华人,他希望BEA能够因此赢得青睐。

“我们获得了中国政府中间件市场首选供应商的资格,我们并不惧怕任何竞争对手。”庄思浩当着3千多位嘉宾的面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也可以向中国政府销售我们的软件。”

根据最新市场数据,中国是BEA在整个亚太地区中仅次于日本的第2大市场,占到了15~20%的份额。BEA自1997年把中间件概念引入中国后,一直是这里的领先者。4年前,BEA跟中国政府以及信息产业部建立起合作关系,到目前为止,他们在中国政府看重的“12金工程”中频频出现,特别在银行和电信等行业市场持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并且,为了突显本地化优势,BEA于2004年初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有55名员工。

但中国业界并不普遍认为BEA是“自己人”,这家美国公司行事风格的低调使得人们眼中只有IBM、甲骨文和惠普等。

2年前,甲骨文和SAP曾在高端市场地激烈交战给人印象深刻,当时美国人主攻超大型国企,德国人则全力进军在华跨国公司。时过境迁,随着IBM全力进军软件领域,以及BEA、仁科等企业的进入,甚至在2004年因微软与浪潮、创智等合力打造企业级软件,中国企业级软件市场的竞争更显剧烈,呈现出与以往大不同的格局。

 BEA决不容忍巨头公司的垄断
单从市场数据来看,国内中间件市场已经形成3个方阵,第一方阵由BEA和IBM组成,他们共同占据了国内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第二方阵包括国外厂商甲骨文、惠普、Sybase和Sun等组成;国内厂商如东方通、金蝶、中创和中关村科技等构成第三方阵。

让整个业界意想不到的是,第三方阵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2004年举行的第8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国内中间件企业纷纷推出了性能价格优良、适用性较强的中间件产品。当时有专家就此评价认为,这不仅表明国内软件企业开始迈入基础软件开发领域,并标志着软件行业正在以中间件为突破口迅速崛起。同期,有关部门也发表分析,预计在未来3、5年内,国内企业在中间件市场的份额将会超过国外企业。目前,国内中间件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0%左右。

外有IBM、甲骨文等老冤家,内有东方通、金蝶、中创等新对头,正在寻求中间件与基础件整合工作的BEA在中国面临巨大挑战,庄思浩对此深怀忧虑:“除非我们在这里也取得市场份额第1名,否则我们的生存环境将越来越小。”他说,“中间件市场有与众不同的一面,在企业级产品领域,Windows平台下标准还没有建立,在这方面就有大仗要打。我们目前是处于市场的领先地位,从垂直行业和水平层面都在拓展。今后对于BEA来讲非常关键,我们要确保怎样很快的发展,来制定一些标准……我们现在处于迎接下一个高潮的关键时刻。”

虽然BEA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前景充满乐观,但事实上,企业软件市场某种程度上不是产品市场,更像一个服务市场,没有对企业管理的深刻理解,不可能有所作为。“这句话对我们同样有效!”庄思浩说。

前路乱花迷人眼

不过,即便面对中国市场竞争的空前激烈,庄思浩对IBM的耿耿于怀却最为显而易见。

在上海停留期间,庄思浩说希望IBM最好也将软件业务拱手相让。虽是玩笑之谈,两家公司在中间件市场互为最大竞争对手却是不争的事实。庄直言不讳地告诉《IT时代周刊》记者,双方之间的争斗注定要在2005年继续表演下去。

2002年,BEA独自抢跑中间件市场的情形被IBM打破。当年,“蓝色巨人”在这一市场的全球份额历史性地与BEA持平,都达到了34%。为了应对IBM咄咄逼人的气势,BEA开始与惠普、Sun公司合作,以图联手对抗IBM。而在刚过去的2004年,IBM推出了Workplace模型及其产品,BEA则抱以“动态计算”技术加以抗击。

作为共同夹击IBM的合作伙伴,惠普将BEA与IBM的竞争尽收眼底。该公司系统集成事业部一高层人士指出,一方面,由于IBM是中间件市场中惟一具有整体IT解决方案的公司,BEA不得不防,不能让IBM再进一步吞噬中国市场的份额,更重要的是,不能让IBM破坏行业的价格体系。

此外,BEA必须和IBM在中间件市场形成争抢龙头老大之势,BEA才能不断从“蓝色阵营”中抢走客户。事实上,BEA在向世界各地的系统集成商提供服务时也会形成与IBM的竞争。对此,上述惠普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如果所有与IBM有竞争关系的厂家跟BEA进行合作,BEA能够向厂家提供核心技术以加强他们的竞争优势。”

而事实上,BEA对未来业务更加强调两点:继续走创新之路,以确保在中间件平台上使新技术成为现实;在经销渠道遍地开花,寻求更多的销售渠道。在后一方面,该公司已在中国实现既定目标。据了解,BEA并不在中国直接销售的产品,而是委托类似于神州数码、佳杰科技和亚信科技等300多位合作伙伴展开市场推广工作。

努力摆脱“被并购”旋涡

庄思浩一方面不忘BEA与IBM的竞争,一方面又对甲骨文收购事件表示欢迎,他认为这对BEA来说是一件好事。

“收购仁科后的甲骨文更侧重应用软件业务,反而和BEA渐行渐远。”刘识军说,“这对BEA来说是一件好事,给了他们更多展现竞争优势的机会,并且这个趋势将在2005年表现得更加明显。”刘认为BEA今后的发展方向将更为明确。

不过,由于拥有超过1.2万个客户资源,BEA经常成为软件巨头窥视的宝藏。

据Gartner预测,2005年软件行业的激烈竞争将导致更多软件公司出局,软件产业越来越变成寡头游戏,相形之下,合并或被收购成为众多弱势公司的惟一选择。因此,中国业界对其生存前景的关心远超对其市场表现的关心,加之2004年年底大型软件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事件(甲骨文收购仁科、赛门铁克收购Veritas、Siebel收购电子账单厂商Edocs、EMC收购SMARTS)次递出现,更让业界对BEA的前途捏了把汗。

除了早先关于IBM打算收购BEA的传闻外,2004年发生的两起关于BEA被收购的猜测则是因微软和甲骨文而起。去年初,市场研究公司Yankee Group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说,微软需要停止说服全世界都来使用Windows,而通过收购BEA,微软可以扩展到Java开发人员和其他系统领域。该报告认为微软和BEA作为软件公司都存在弱点,这两家公司合并将产生“强大的增效作用”,给市场提供更多的IT软件选择,并且有助于削弱两家公司面临的竞争威胁(主要来自IBM、惠普和Sun)。而在甲骨文方面,“数据库狂人”拉里·埃利森完成对仁科的收购后曾志满意得地放言声称,合并大潮将会再次袭击软件领域,强强联手将会彻底改变业界格局,并表示自己不会就此收手。华尔街迅速对此做出反应,行业分析人士纷纷猜测埃利森的下一个并购目标。其中,多数分析认为BEA最富“猎杀特征”,因为甲骨文在得到BEA的应用服务器软件后,其企业级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得到完善。

上海湘财证券高级分析师孟迎军对此也持赞同意见。他告诉本刊记者:“强硬的仁科最终还是被甲骨文公司强行收购了,面对恶意收购,BEA惟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延迟出现潜在的收购可能性。”

但BEA并不这样认为。在和《IT时代周刊》记者的交流中,他们就特别强调自己自从1998年并购Weblogic之后,在中间件软件市场表现耀眼,2004年达到年营业收入10亿美元。庄思浩也向《IT时代周刊》记者保证公司不会被收购,他说:“事实上我们有很多钱来做到这一点,我们是赢利非常好的公司。”据本刊记者了解,BEA公司董事会有可能考虑在今年从拥有的16亿美元现金存款中抽取部分资金回购股票,以确保公司对抗可能的外来收购企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3121.html

更多阅读

魔方大厦、国产动画、Cult片以及其它 cult动画

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提及90年代初上美出品的动画片《魔方大厦》,并把它归为cult片。有不少人跟帖说TA小时候看的时候会害怕。我深有同感。我当年看此片时虽然不害怕,但确实感觉很不舒服。现在想想,大概是因为此片超现实主义的情节加上过

地球的头号公敌:石油巨头公司

正文评论(5)更多专家论坛的文章 ?投稿打印转发33字体Paul B. Farrell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首席执行长托马斯?多诺霍(Thomas Donohue)宣称,世界上有“1.4万亿桶石油,至少能用200年。我们有2700万

声明:《国产动画巨头垄断 BEA决不容忍巨头公司的垄断》为网友似最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