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孙丕恕就站在一片海边,主动迎着再一次的浪潮。孙丕恕离浪潮越来越近,“浪潮就是孙总,孙总就是浪潮”,随着孙丕恕强势推行一体化,孙丕恕与浪潮的融合,逐渐成为浪潮的一张脸,这会让他成为柳传志吗?
孙丕恕是青岛人,从小在海边长大,很喜欢大海。
孙丕恕的性格有海一样的和气直爽、大大咧咧,但是,在一些人的眼里,也有着海一样的深不可测。
浪潮的浪又来了,这一次,是“削藩”。
2004年12月29日,浪潮集团于总部济南召开会议,集团近400名中层以上领导齐聚济南,会议的内容是“集团将全面执行大整合行动”。
此次整合的主要内容是取消原先的分公司建制,在全国市场建立大区、区和分区三级市场体系,全国共分八个大区,集团将按照产品、行业和区域三维协同的体系架构来重新梳理。
直接结果就是,浪潮旗下的三家子公司浪潮北京公司、浪潮软件、浪潮通软的老总部分权力被收走,集团总裁孙丕恕将完成“大一统”,权力集中在孙的手中。
有传言说,在此之前的几个月,孙丕恕已跑遍全国,秘密约见各分区总经理,把酒言欢之际,令各路浪潮系诸侯交出了分公司总经理头衔,统一改称为集团副总裁。
12月29日的会议,应该只是一个结果。
而孙丕恕也强调,此次整合并不是突发之举:“浪潮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我们在2001年就提出了总体的发展战略,这次整合是该战略的进一步延伸,这次的变化只是一个结果。”
虽然猜测仍然很多,关于“削藩”,关于孙与王恩东、王柏华、王兴山“三王”的关系。但是没人可以否认,没有人敢轻易地做这么庞大的一次调整,浪潮这一次大整合肯定酝酿了很长时间,可以说43岁的孙丕恕在这件事情上是处心积虑的。
甚至,说他是个处心积虑的人,如果是在谈对浪潮的发展上,也没有人有异议。
但是,他在人的问题上也是个处心积虑的人吗?
一体化
1983年,孙丕恕山东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于1984年加入浪潮集团(浪潮前身山东计算机服务公司),从此开始了20多年的“冲浪”生涯。
经历过浪潮辉煌和衰落又再次辉煌的孙丕恕,应该说对浪潮是有着深入研究的,在孙丕恕看来,今天浪潮最大的问题是一体化和激励机制。
2001年,刚掌权不久的孙丕恕就浪潮提出了四大总体发展战略:专注化、一体化、利益共同体和国际化,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一体化。
这个一体化是指,浪潮集团一体化经营,市场平台共用,公司内建立以市场链为基础的客户关系。孙丕恕提出“专注化、一体化”的战略,是安达信的建议。2000年底,为浪潮做战略咨询的安达信指出浪潮存在的一个问题:组织架构、业务方向较散,并建议浪潮要加强集中。
“一个公司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是一体化的、由一个脑袋在说话。这非常重要,否则就像装了一大麻袋土豆,一旦麻袋破了,哗啦哗啦土豆都掉出来了!”孙丕恕从此把一体化当作了拯救浪潮的法宝。
在这之后,孙丕恕积极推进一体化,进行了诸如增资控股浪潮通软、服务器和PC两大事业部合二为一、打破事业部制和建立产品经理制等改革。2003年底,孙丕恕甚至开始重新打造浪潮集团的统一形象,关闭了浪潮各子公司的网站整合推出集团网站,浪潮通软ERP品牌也换成了浪潮ERP.但是,浪潮的一体化进展仍然很不理想。浪潮北京公司、浪潮软件、浪潮通软在各地基本上各自为政、互不往来,甚至连办公地点都不在一处。拿北京来说,浪潮通软驻京办事处在朝阳区霄云路,而浪潮在北京的运营中心却在距离霄云路很远的上地。当然,连办公地点都距离这么远,就更不要说其在经营文化、行事方式和风格上的差异了。
孙丕恕认为,集团一定要有一个核心的竞争力,大家做事要围绕一个思想去行动。“我们至少可以解决统一思想的问题,不要各说各的,各干各的,大家都要围绕一个统一的思想、一个统一的平台来行动。只有企业的上上下下充分拧成一股绳,这个企业才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实际上,这个一体化又回到了浪潮分权和集权的问题上。
正因为没有掌握好集权与分权的平衡,才导致了浪潮在1993年至1996年期间发展缓慢,在计算机经营方面落到了同行的后面。
“分权和集权永远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事。统得过死,积极性不高;统得过松,容易各自为政。现在我们实行矩阵式管理,打破每位员工只能接受一位主管领导的传统观念,使一位员工可接受来自职能部门和事业部的两重领导,试图解决分权与集权的问题。” 经历过浪潮20年来分权和集权之痛的孙丕恕似乎对此找到了一些解决办法。
但是,从今天来看,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浪潮的三个分公司越做越大,形成了一个子强父弱的局面,尤其是北京分公司。这当然不是孙丕恕想要看到的局面,分权与集权的问题,看来在与分公司总经理之间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孙丕恕一直在想着他的浪潮“One Face”,2001年至今并没有大规模的变动只是一种等待和酝酿。现在,在2004年年初的讨论、下半年对上海和山东市场平台的实验之后,孙丕恕开始了动作,这又是一次孙丕恕的铁腕整合。之前孙丕恕最耀眼一次铁腕整合,是2001年解决通软股权纷争。
通软股权纷争的时候,在孙丕恕的眼里,通软似乎就是个王虎多年经营的个人小集团,调换王虎就是为了一体化。那么,今天的北京浪潮等在孙丕恕的眼里,是不是又是那样的个人小集团呢?
铁腕
几年前,有浪潮的员工曾经对联系采访孙丕恕的记者说过:“浪潮就是孙总,孙总就是浪潮。”孙丕恕在一体化战略的执行手段上是强硬的,他的权力也是不容挑战的。在处理通软股权纷争之后,孙丕恕得到了一个“铁腕”的称号。
2001年,浪潮通软股权纠纷。为了绝对控股浪潮通软,孙丕恕先通过集团购买职工股及部份法人股,绝对控制了浪潮通软,然后给毫无准备的员工发了一封公开信,就免去了通软李波CEO和夏海宁COO/CFO的职务。
从那个时候起,很多人领略了孙丕恕的厉害,赠以"铁腕",但同时也有人说孙丕恕处心积虑。
孙丕恕是B型血,他自己说这种血型的人比较果断。"我不是想三想四,听这个听那个的人。做还是不做,我会很快有个决断,决定要做就会坚决地做下去。"孙丕恕走路是一阵风,能跟上他节奏的人很少;说话是浓重的山东口音,而且大声,时而爽朗大笑,回音嗡嗡作响,孙丕恕的雷厉风行是出了名的。
除了雷厉风行和典型的山东大汉,孙丕恕也有着强硬和与众不同的个性。1997年1月,浪潮召集了山东的所有代理商,在济南与泰安之间一个监狱的招待所里举行了一次代理商大会。在这个会上,孙丕恕给代理商们打了一个比方,说浪潮今天在这里召开的会议是有价值的,“因为浪潮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从过去的‘牢狱’中逃出来!”
很多人在担心这么一位雷厉风行的领导人,是不是常常不会把事情想得很周到。但从这次大规模的整合来看,如果不谈未来整合之后浪潮的成绩,仅仅只看整合进行中的现状,孙丕恕的表现应该算是优秀。这么大规模的一个整合,几乎是静悄悄地一枪打响,并且没有出现太多的混乱,已经难能可贵。
削藩
“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入最残酷的‘巷战’阶段了。”2004年12月29日,400多名浪潮中层以上领导齐聚山东济南浪潮总部开会,在会上,孙丕恕语调激昂地说。
为了此次整合,几个月前,孙丕恕亲自跑遍了全国各地,找到浪潮各子公司在当地办公处的负责人,单独谈话。几个月过去了,孙丕恕跑了全国也搞掂了全国各大区,再一次让我们看到孙丕恕行事的雷厉风行。
整合开始了,“三王”王恩东、王兴山和王柏华荣升集团高级副总裁,但集团高级副总裁是个什么样职位,谁都清楚。“三王”原先的一些职能权限,现在已经落入了孙丕恕手中。
此次整合,北京曾出现了短暂的慌乱,为了安抚,1月6日,孙丕恕约见北京主要媒体对外界澄清;1月7日,孙又紧急召集浪潮北京公司中层员工30余人,在位于北京上地的浪潮北京公司召开会议。
在2001年浪潮通软股权纷争过后,孙丕恕曾经承认自己对该事件处理得不够漂亮和完美,这一次孙丕恕显然要成熟得多,北京方面有些声音,马上就约见北京主要媒体对外界澄清,并走到浪潮北京公司的员工面前亲自安抚。
我们可以注意到,在孙丕恕到北京安抚之后,浪潮整合方面负面的声音几乎没有了,孙丕恕“冲浪”,渐将浪潮掌握在手中。
今年4月份,浪潮将完成此次调整,如果在这几个月时间里没有大的纷争,那么孙丕恕将完成极其漂亮的一手。
沉默背后
面对这一次整合,很多人会想起浪潮通软的股权纷争,并对孙丕恕2001年股权纷争中的铁腕作风还历历在目。但这一次显然和2001年浪潮通软股权纷争王虎风波不同,这不仅仅表现在整合的力度之大。这一次,“三王”和其它都出乎意料地表现得风平浪静。这是更加老练的孙丕恕几个月奔波下来的结果,还是“三王”心甘情愿地接受,抑或是在各自酝酿着什么,留给外界的只有猜测。
三王在平常是常和媒体打交道的,但是这一次几乎完全不见了踪影,作为主要当事人,在正在热炒该事件的媒体上失踪,似乎有些过于平静了。
而浪潮的内部网上似乎并不平静,在北京,一些员工在往上贴一些自己对浪潮的感怀文章,再翻转媒体的报道,足见事件对员工的震动。不过当记者联系采访几位北京方面的员工时,他们对此事都表示沉默,并不愿意多说些什么,也许这个时候还很微妙。
潮起潮落,大风大浪孙丕恕都见过,但是这一次站在海边,当自己推动浪潮过后,孙丕恕却没有很快见到回来的浪潮。“三王”臣服了吗?只有孙丕恕自己知道。从媒体的反应来看,“三王”的态度异常沉默,这是一片沉默的海。在沉默过后,这一次,会和前几次孙丕恕从容面对的浪潮有什么不同吗?
风平浪静的海,是深不可见的海,是大浪潮来之前的海,还是一片温和宁静的海?
这一次,孙丕恕站在这一片海边,肯定也充满了激情,这个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山东汉子,对浪潮肯定有着特别的感情。现在,他在等待着大浪潮的到来,冲击、洗涤。
暴风雨就要来了吗?如果要来,对于孙丕恕来说,但愿这不是淹没一切的海啸。
孙丕恕会成为柳传志吗?
总是有人拿浪潮与联想相比较,因为两家企业在各自的核心领域里,都在中国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今天,甚至有人认为这一次浪潮的整合,与联想并购IBM的PC部有关。面对柳传志打造的越来越广阔的联想江湖,孙丕恕似乎也不甘示弱。
在孙丕恕加入浪潮的那一年,1984年,北京,柳传志也创办了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孙丕恕在浪潮把PC干得很好,是浪潮的一个辉煌时期,有意思的是,据说在90年代联想曾派人到浪潮学习计算机的生产技术。
论手腕,从目前来看,柳传志要比孙丕恕厉害得多,倪光南的事情,虽然从一些流传版本来看柳传志赢得并不精彩,但整个战役柳传志几乎是“完胜”,柳并从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联想教父。最重要的是,柳传志还把手下干将们收得服服帖帖,而且联想的今天比浪潮要发展得好。
孙丕恕的优势是比柳传志年轻了将近20岁,这是个了不起的优势。而且山东和北京一样,也是长大企业的地方,铁腕孙丕恕成为柳传志式的人物希望很大。
孙丕恕离柳传志有多远?我们在等待这一次浪潮的大整合之后再来看孙的高度。今天,每一个中关村青年都会说“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地成功”,那么,现在,请孙丕恕先生足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