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许是一种必然。中国最大的IT企业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时,正是中国加入世三周年之际。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说过:"入世后,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现实的"。在中国入世之初,很多企业并 没有感受到一些专家在入世时曾预测的种种挑战和冲击,而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和采取战略性的应对和准备,所以当WTO的过渡期将结束,危机“忽然”来临,多是措手不及或被迫“大转弯”式的调整,并为此付出了一定的精力和代价。
联想从2004年初开始由“多元化”回归到PC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戴尔的“逼迫”。戴尔在中国市场的迅猛增势,不仅让一些中小品牌厂商丢失阵地,而且已经杀到了联想的家门口。
改革之初及其后的很长时间里,跨国企业在中国布局伊始,处于前期的试探性阶段,本土企业、外资企业主要各占自己的地盘,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外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竞争;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加入wto,平台彻底改变。竞争规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整个中国的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开放,本土公司原有的一些本地化的优势正在消失。其次,跨国企业在中国经营和积累多年,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也越来越深。最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市场高增长,真正成为了跨国企业全球体系中具有“战略高度”的重要市场。正像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对记者分析的那样:“戴尔在全世界所向披靡,而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如果这块阵地攻不下来,对戴尔意味着什么,这不也是生死之战吗?”
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在近两年完成了在中国的整体布局和调整,他们开始从“高端”到“低端”、从“城市”到“农村”的全面进攻。
“每一寸土地都在争夺,这是一场真正的’黑山阻击战’”。在联想宣布收购ibm PC业务后,联想掌门柳传志曾表示,联想正与海外巨头在中国电脑市场上展开艰苦战斗。
“我们在年初制定计划时,就预料今年国际厂商会大举反攻,但实际情况是,远比我们预料的要猛。”在12月初,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对记者说。王恩东对目前的态势表示担忧。
由以前“各自赚着自己最拿手赚的钱”,到全面的“混战”,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的全面短兵相接、硬碰硬的战役在2004年已经打响,预计2005年将更加激烈。实际上,这种短兵相接不仅体现在中国市场上,同样已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如华为、中兴等在全球市场上都在与思科等国际企业的狙击。
中国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能否经受住“生死”考验?怎样保持住自己传统优势,并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竞争力?
而与此同时,中国一些领先的本土企业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快度发展,本身遇到了一些瓶颈,自身能力的提升能否突破?
重大变革与转机常常出现在危机发生以后。如果这样看,危机并不单纯是坏事。
在一个生态链中,存活的不仅有大象和狼,也有蚂蚁和羊。这是羊与狼、蚁和象共生的生态圈,每一种生物都将有自己的生态位。在产业生态链中也一样。关键是,在全球it“生态链”重构的过程中,每个企业能否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硬碰硬的竞争中,有些企业会经受磨炼成熟起来,甚至走向世界,而有些经历不起风雨的会垮掉,这是生态规律。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本土企业再靠以前的像“宝石手机”和“美女营销”这样 “一招鲜”的“单个战术”不会灵光了,这些很容易被快速“拷贝”。而未来更需要的是整体战略思考基础上的“系统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