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服务器市场同PC市场一样,充斥着低价的信息——高端厂商走出象牙塔,纷纷进军中小企业市场。但是,国内厂商中也有一些坚持走高端的厂商,比如曙光。12月16日,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将作客新浪总裁在线聊中国的服务器市场。以下为聊天实录: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在今天下午这个时段走入我们新浪总裁聊天室这个节目段,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是曙光服务器总裁历军先生,大家已经广为所知了,是一位年轻有为的IT经理人,也是非常年轻的企业家,今天我们主要聊的是中国国产服务器发展问题,正式开始之前,由于历总是第一次跟新浪的网友做聊天,所以给我们网友做一个介绍吧。
尊敬前行者带来的振奋
历军:各位网友大家好,如果让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话,我觉得好象也没有什么好介绍的,经历相对平淡,应该说在前面的十年或者十几年的时间里面,基本上从一个普通的工程师一直一步一步地逐渐地做一些管理工作,到了2001年就开始负责曙光公司的运作,我个人感觉好象没有太多的值得去总结的或者值得自己很自豪的事,我觉得就是每天的工作,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十年了,就成这样了。
主持人:就成像经常作文里写的一样,十年如一日,始终在一个领域里坚持耕耘,IT界这两天事件云涌,事件颇多,几乎每个人在聚会的时候都问一个问题,尤其是想问IT界人一个问题,您怎么看联想并购IBM全部PC的事件,今天我们的聊天室也想听听历总关于这方面的合作的看法,如果说联想跟IBM有这样的合作的话,他在间接上是否对曙光自己的发展和包括竞争的策略上产生一些影响?
历军:这件事是这一周时间里大家谈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当然了作为我们几乎处在同一个行业的企业,应该说我们也非常关注这个事,如果谈到我个人看法,我想有这么几点,第一点就是听到这个消息,我个人觉得相当激动,也非常感到振奋,中国的企业能够有这个魄力,有这个实力去做这样一件事,我觉得这个本身这件事的意义,远远不止收购了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企业并购另外一个企业这么简单,中国的高科技的企业能够做这样的事,而且是第一次,这么多规模的收购行为,应该说从我个人角度感到非常激动,而且为元庆 柳总他们感到十分的,从我个人角度非常钦佩,对他们这样的行为表示,已经很难讲了,从我们这样的过年在高科技这个领域里面摸爬滚打的这些技术人员,这些企业的管理者的角度看,应该说有这么一种很难讲的感觉,说激动也罢,从大的方面也是我个人衷心地感谢联想,能够给我们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带来这么样的一个突破式的一次行动,这是第一。
第二呢,我想可以说今天是一个开始,收购IBMPC业务仅仅是一个开始,后面应该是任重道远,后面还有非常重的压力,但是我想我们有能力,或者联想有这个能力把这件事持续做下去,做到全球PC的老大。
第三呢,我想至于在这个市场上面的竞争的策略,从曙光的角度讲,曙光因为没有PC的业务,所以和联想的PC业务并没有什么样的竞争,在服务器的竞争里面,我想不论是收购IBM的业务,或者不收购,我想我们都基本还是在几乎相同的环境当中去竞争,反过来我觉得,联想和IBM的这种合作,如果在PC市场上造成一个比较大的振动,一个冲击。说句玩笑话,也许我们的其他的一些厂商,如果说拿出更多的精力来应付这样的局面,也许在服务器领域,也许我们还可以稍微轻松一点,这样的一个感觉。我想未来2005年、2006年这一段时间之内,整个产业竞争格局不会由于这次并购的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变动。
主持人:这个并购出来之后,引起连锁反应,长城准备要退出PC的制造,准备进入服务器的制造,而且是高端服务器的制造,在产业链上讲的话,IBM和长城进一步的合作,对曙光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历军:从我看到的这个报道来讲,IBM和长城成立的一个新的公司来做服务器,我想这可能是原来长城业务的一个延续,因为IBM只把原来长城内部的PC和服务器两块业务,中间的PC出售了,而原来的服务器这块业务并没有出售,把这块业务重新成立一个公司来运作,也是很正常的,顺理成章的事,这件事我们仍然面对和以前大致相同的竞争格局,我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网友:假如有一天,IBM想把服务器卖给曙光,曙光敢不敢接盘?
历军:这是非常有挑战的问题,恐怕类似的事件由于今天有了第一次,或者最近联想收购IBM有了这第一次,我应该顺理成章地想象,有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但是如果IBM再卖,我想这是一种玩笑加假设了,这个情况下,曙光接不接牌,首先第一个看曙光有没有这个能力接牌,我想到了那个时候,假如曙光有了这个底量,有了接这个盘的资格,还要看当时这个市场上面的竞争格局,要看未来,因为企业并购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当时内部的环境和外部环境有非常重大的联系,所以我想是不是有这种可能性,我想可能性基于这个假设,当然事事皆有可能,既然是玩笑,我顺便开个玩笑过去,当然曙光非常愿意,在合适的时候再并购IBM服务器业务。
主持人:当然这可能是我们大家共通的一个梦想,希望他成功,大致给我们讲一下曙光04年的营业规模达到什么程度,整个的业务重点都哪些?
历军:04年曙光在64位服务器推动方面,6月份我们发布曙光,全球最大的超级计算机,这台超级计算机推动了我们国内64位服务器的应用,我们在行业竞争性的项目中,我们64位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客户的欢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普遍感觉今年可能受到了一些,比如国家的宏观调控,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整个市场显得相对没有以往那么火爆,所以给整个IT产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包括一些情绪上面的影响,包括实际的业务上面的影响。
但是从曙光的角度看,这一年来,似乎这样的影响对曙光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因为我们看到曙光的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通过一些调研机构看,还都有稳定的提升,所以我想这得益于我们在64位产品上的一种比较领先的投入。因为我们早了一年进入64位服务器领域,当然我指的是AA架构,X86兼容的产品,我们在今年市场不是非常好的情况下我们仍然保持非常稳健的增长,今年两个主要的点,一个在于我们全球十大超级计算机上,另外一个我们抓住64位技术变革的时机,更早更大力度投入到64位竞争当中去,使我们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一些优势。
64位是曙光的小棉袄
主持人:我也问过一些IT业界的人,问2004年过得怎么样,他们也说了一些自己的感觉,历总您2004年的感觉是什么?
历军:04年的时候,我对外部的感觉,好象和一些其他的我们业内的一些同行感觉差不多,可能没有以往那么火爆,市场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但是从我的感觉讲,似乎也没有差到离谱的地步。假如能通过企业自身的一些调整,我觉得渡过这样一段所谓的,大家说天有点冷了,渡过这样的比较寒冷的这一段,还是可以的,通过企业自身的调整和努力是可以的。我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很多人问我,很多媒体的朋友都在问这个问题,第一个你感觉怎么样,我觉得感觉好象稍微有点冷,马上跟来一个问题是你怎么面对这样的环境?
我想无非两个办法,第一个我想办法做件棉袄赶快穿上抵御严寒,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我棉袄没有那么好,没有那么厚,但是我抓住这段时间提高身体的体质,上身体非常强壮,做棉袄跟提高体质之间有一个不同点,在天冷的时候,我赶快锻炼身体,把营养搞均衡,把冷的这一段渡过去,天气转好我已经有了一个抢劲的体魄了,我再冲出去就更容易一些,我们曙光就采用这样的办法,在寒冷的这一段,我们更多的是在练内功,修身养性,解决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使内容环境变得更好,等待外部大环境的好转。
主持人:64位是您做的棉袄?
历军:可以这么说吧,是个小棉袄。
主持人:在锻炼身体上做了哪些工作?
历军: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从市场运作的层面,我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比方说从管理的角度,我们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抓紧时间充分考虑曙光未来的发展战略,包括激励机制,一些组织结构,流程方面都做了大量的优化工作,同时也包括从人力资源方面,我们应该说也是前所未有地有很多新的策略,包括一些新的动作,在公司内部。总之从管理的角度,就是利用这段时间优化内部的资源配制。让他做得更好。
主持人:我们就想知道,比如在人力资源上都做了什么样的工作?
历军: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可能对于曙光这样的企业还有这样的问题,可能一些先进的企业这些问题可能不应该有了,老实说我们还有。比方我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我希望了解到我们全国几百名销售人员,包括合作伙伴的销售人员每天在干什么,我就想了解这些问题:今天你干了什么,拜访了几位客户,发现了几条新的销售的线索,有几个项目在跟踪,每天的费用是多少?
这些情况如果我们总部不了解,最后对一个员工的考核,只能到年底,或者一个季度末对他的业绩简简单单靠一个数来比较,这种比较就有问题了,我这一个季度,或者一年就做了一单生意,这一单生意可能比别人做了很多加起来还大,但加起来看利润有多少呢?往往我们这么看,这个项目越大,往往这个企业盈利的空间就越小,因为竞争力越大,这样怎么评价一个员工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如果我们不掌握这些信息,就比较困难客观地掌握,所以我们在这段时间里就建立了自己的一套人力资源的电子化的管理系统。我们能够监控到每个销售人员每天的行为,活动。包括销售了多少,有多少费用,哪些客户,客户的信息,项目的信息。这样的话随时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我觉得,在这些人力资源的管理当中,从细化的角度,类似的工作我们做了一些。
另外一个,曙光这样的企业,大家都知道,从研究所走出来的,研究所倡导那么一种比较宽松的,非常友善的环境。但是企业呢,如果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嘻嘻哈哈当然大家都好了,但是最后可能老板就不答应了,这个企业没什么利润。
我想我们怎么样通过这些手段让它有一些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在过去可能有一些员工,可能他这个工作并不一定适合他,但碍着一些面子——他以前也许给公司做了一些什么贡献,就导致这些人一直在他不擅长、甚至他不喜欢的岗位上长期工作,通过我们的调整,可能也是进行一些,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进行一些优化,可能有的员工调离岗位,甚至有的就到其他的公司去谋取其他的机会,我们想把研究所的这种文化变成竞争性的。
当然并不排斥企业里和谐的、亲情的因素。我记得曾经有人写过一篇文章,叫《XX公司不是我的家》,我想在今天,至少在曙光,我仍然可以说,曙光是我们所有员工的家。这个不一定说有一件事,整个命题就不成立了,不是,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我们仍然讲有亲情的方面的企业文化,但是和竞争又不能产生冲突,在人员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甚至企业和外部市场的竞争,在这个过程里是按照完全的商业规则运作的。
除了业务之外,员工之间是需要建立这样的亲情,互相帮助的。一个员工如果在这个岗位没做好,我们帮他想办法到其他的岗位去继续工作,找到他合适的,我觉得应该说所有的人,天下就没有不可用的人,既然可用,那么我们有时间帮他,直到找到他比较合适的岗位为止,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我们做了很多这样的工作。
曙光4000A出乎意料
网友:曙光4000A这个产品运行的情况怎么样?
历军: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曙光4000A从系统的设计角度,是靠实际的应用检验的,同时他的兼容性非常优秀,如果在这个行业里面的网友可能知道,曙光的4004A采用的AMD的兼容处理器,过去的32位的应用软件不需任何修改,直接就可以运行,这是非常大的优势,因为过去有大量的成熟的软件,在64上是非常好的,而且兼容性非常好,另外一可靠性非常高。我记得在11月份举行的上海超算中心的发布仪式上面,上海超算一位副主任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机器的可靠性出乎我们的意料”。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机型结构,这个超级计算机他的部件的故障率大家都知道是这个水平,但发现我们这套系统他的故障率远远低于这个指标,三个月没有发现有一块计算芯片出现故障,老实说我也感到非常骄傲的,曙光十几年来在服务器领域的这些技术,制造了这样优秀的产品,应该说从我个人角度,当然我也是曙光4000A研发团队的一个成员,作为这个团队的成员,我个人感觉到非常的光荣。
主持人:在这个服务器上运行了那些程序,那些应用?
历军:在上海能够想到用到的都在运行,举几个例子,上海在建造黄埔江水下隧道过程中,对于隧道的抗震,以及隧道的强度模拟分析当中,用到了曙光4000A,在上海大众汽车的汽车外形,内部结构设计,也用到了这个机器,包括汽车的碰撞实验,过去一个实验下来要15到20台车真的碰掉,现在可能需要三五辆就可以了,前面那些工作都是由计算机模拟完成的,包括一些治药,空气动力学,分子化学诸如此类的软件,当然这些软件都是曾经我们很多其他的科研机构,科研单位他们应用得比较成熟的软件,虽然是软件成熟,但因为机器规模不够,所以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这些软件拿到我们曙光4000A上,有的当天长上去当天就可以运行,第二天就出结果了,第二上有30种以上的,大型商业应用软件都在非常良好地运行。
网友:我认为服务器,就是这种科学运算,大多数时候能应用到的可能在整体市场上只占到5%,曙光这样的用科学运算表达自己是高端的话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我认为有95%的都是商业的运算,对这个观点您怎么评价?
历军:说高端,这个词太泛泛了,科学计算是所有的计算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计算机的能力,就是一个专门的衡量计算机计算能力的这么一个指标,通过这个指标来衡量,我们往往只有在这种大规模的科学计算的情况下才需要两千个上万个CPU的组合,才需要这么大的计算能力,所以说科学计算是一种高端的大型计算机的应用,这点没有错,但如果说从面的角度讲,确实,我大致也同意,科学计算大概占的比重,在所有计算环节中占的比重不是非常大,之所以是高端,所以不会太多,这是一。
第二,可能有大量的是商业计算,商业计算也存在高端的概念,比如我们可以由128个CPU组成的机器,也是高端,只不过在另外一个应用领域的高端,我们现在不是说曙光做了一个4000A,或者曙光3000,曙光2000,除了这些机器是高端,其他的不是高端,应该没有这个概念,在科学计算我们占领先的地位。其他的在一些高端教学曙光也有很多的应用,只是很多人没有关注到而已,我们这样高端的概念,应该是一种全面的态度来看。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曙光是采用AMD芯片做的64位,不知道在整个中国的推广怎么样?
历军:这里面又有一个误解,曙光是64位产品的一个厂商,包括AMD的,X86兼容的产品,同时我们也生产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同样兼容的32和64的产品。曙光我们一个策略就是,我们的产品是跟着用户的需要,我们希望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因为不同的处理器架构之间,各自是有各自作用的,因为设计不同,各自都有各自的优势,在某些应用里面,可能就是POER占优,我们希望给用户更多的选择,让用户结合他的应用获得最高的效益,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我们是这样一个思路。
主持人:所以整个推广上讲,实际从公司产品策略上,凡是64位的都有。
历军:也不是凡是都有,基本比较主流的我们都能提供。
预栽龙芯树,等待5年后乘凉
主持人:曙光好象在推龙芯的服务器,不知道这个推广得怎么样,网友对这个问题非常关心。
历军:回顾一下历史,龙芯刚刚出来,在那个时候,应该是曙光第一个出来说曙光的服务器支持龙芯,当然也是唯一的一个,我想很多网友都可以理解,一个新的产品,一个新的技术,真正把它推广到市场,甚至形成标准,难度是非常大的,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大量的时间,但是曙光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龙芯,可能有的人觉得,很可笑,你这个东西做出来,明天就能在市场上形成什么样的占有率吗,可能很多人会问,这是不是又在炒作呢?
主持人:或者是政府行为?
历军:政府行为当然可能,如果由政府行为带来销售,也很好,至少有人用,但是通过一段时间,当时我们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样一个新的技术,新的产品,需要时间,需要我们花时间花精力慢慢地推动它,曙光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支持这个龙芯,这是历史上我们看到的,包括到今天,曙光仍然有这么一条产品线叫龙腾的,这个产品线可能市场销量并不是很理想,从未来角度看,既然需要时间,我们就做了这样一个打算,要打持久战。
一个芯片,国际上的芯片巨头都是几十年的积累,现在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了,我们刚刚有两三年,没关系,我们做好这样的打算,长期打持久战。
实际上我们从现在我们的计划看,龙芯的第三代产品应该就已经具备了在市场上获得实际应用的能力了,也就是说,龙芯的第三代产品和我们目前市场的主流的处理器的性能已经非常接近了,但是由于成本各方面原因,在市场可能有一定的竞争力。
我曾经说过,公布过我们一个计划,就是我们会在三到五年当中,曙光的超级计算机,其中的一个型号就会采用龙芯处理器,可能是龙芯三,我们现在花钱一年左右的时间,甚至不到一年,我们拿出一个概念性的原型机,这个机器不一定上市,作为我们内部评估用,我们三到五年时间,在曙光超级计算机,甚至是低端服务器上面会大规模来采用龙芯的处理器。
因为处理器的问题,也是中国人长久以来心底里,特别是我们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人,长期以来心底的一个痛,痛了几十年,从上一代这些科学家们,这个事非常痛苦。所以我们觉得摆脱过去的浮躁的心态,这个东西拿出来,明天就要上市了,后天就要占领多少市场,大后天又怎么样,这种事要做长久打算,要跟它打持久战,要坚持下去,坚持下去就有可能胜利。
主持人:经常有企业在这种环境下选择,科技人员心里的所有的痛,可能不太适合一个企业商业的行为,因为企业第一的目的不是解决心痛,是要解决口袋里没有钱的痛,这个平衡您是不是也谈一下。
历军:我们曙光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服务器,为什么一个叫龙腾,这就是讲究一个平衡,这种新技术是曙光未来存在可能性的一个市场机会,一旦龙芯的芯片它的能力达到了普遍客户的要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技术和创新带来的市场上的商业价值,我们知道龙芯处理器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它的知识产权无需向别人交什么费的都是国家的投入,从他的结构,功耗,很多都有它的优势,这些优势假如能发挥出来,我觉得这是能赚钱的一个很好的一个途径,或者说龙芯现在还是一只很小的小鸡,慢慢把它培养大,然后我们就可以有很好的回报了,科技人员心里面有这样的痛,但我们并不是拿着公司的商业利益去解这个痛的,这个完全是两码事,商业跟个人情绪,个人感情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但是我想今天我种下一棵树苗,我花十年培植它,十年以后我就可以乘凉了。
主持人:但是芯片这个部分恐怕不由您的控制,龙芯自己的进展程度怎么样?
历军:这只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我们是客户嘛,我们有这种权利要求开发商按照我们客户的要求开发这个产品,甚至按照我们客户的时间表开发这个产品,要评估风险,我觉得这个风险非常小,在将来我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市场上推广,现在我们还没有到大量的向市场投入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两年以后,至少两年之内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即便要做,可能也是一些针对一些项目做一些事。
网友:曙光为什么现在英特尔处理器P4供不了货,是不是受到了英特尔的控制。
历军:我没有听说P4供不了货,因为全国每个地方有大量的销售行为,可能某一个产品断货,或者运输时间不够,这个情况是每天都有发生的,但是我们希望第一时间把差别提供给用户,这是我们的要求,但可能还经常有这样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了,但我想决定不会和AMD的合作造成我们P4服务器不能供货,这两个之间没有任何联系,P4的服务器我们大概一年有上万台销售到商场上。
十年设想:更专领域的创新公司
主持人 :到明年曙光应该是成立十周年了,现在这个市场肯定不太一样,您对这十年怎么看?对曙光自己的这十年怎么看?未来的十年有什么样的设想?
历军:我想曙光这十年,应该是在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上,应该也留下了它自己的痕迹,这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我想还不能说大,由非常小到目前这样,应该说走过了一条非常艰辛的漫长的道路,十年如一日,这些科技人员执着的追求,使曙光这十年当中,一直在不断发展,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们这非常执着顽强追求的一个结果,这样的结果从过去,大家都讲曙光是学院派的,有学者风格,这样的一个企业逐渐过渡到目前的比较商业化运作的企业,应该说在这个过程里,非常的艰辛,道路是曲折的,非常曲折的,能够走到今天我觉得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另外一个,这十年来也取得非常大的成果,我们把国内的高性能计算机的市场推动到今天这样,一个非常丰硕的一个市场的结果,我想在曙光对于这件事的推动,应该说它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么十年来从一个技术型逐渐过渡到了一个技术跟市场相融合的一个企业,我觉得曙光可能逐渐找到他自身发展的一些方向,甚至他自身的内部管理,内部调整的一些思路一些方法。
前面十年虽然取得了这样的一些成绩,从今天这十年上看,假如后面的十年对曙光来说更关键了,目前,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到20年,可能今年或者明年,我们能看到的已经有不少企业来庆祝他们20年的庆典了,但从我的角度看,一个企业真正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的环境里生存20年,我觉得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我希望曙光在未来十年里面,能够按照我们既定的方针地既定的目标,能够脚踏实地地,比较沉着稳健地再走后面的十年的路,而不因出现什么大的战略性的选择的错误。
所以在现在,从我的角度看,我希望把企业的内功练好,让自己的体魄更强壮,同时从我们这些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要稳稳地把企业的战略方向充分地客观地分析清楚,所以我想,虽然很多企业在庆祝20年,我们未来的20年还在计划当中,但是我想曙光未来的十年应该是围绕我们技术的特长来展开,同时进一步地完善我们的市场体系,技术加市场,这样的话,我想未来的十年应该是曙光进一步大发展,甚至实现更高的目标的一个非常关键的一段。
主持人:假如说再过十年,您希望曙光是什么样子?
历军:简单地描绘一下,我心里面十年之后的曙光,今天我的看法,十年之后,可能曙光不会到三百亿或者五百亿这个体量,可能不会去,比方进入什么世界五百强,可能曙光不是这样的企业,曙光可能是一个拥有非常强的创新的能力的,同时在一个比较专业的狭窄的领域里面,做到全国,甚至全球的一流!
我觉得这个目标是我们一直所憧憬和盼望的,因为我知道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可能并不擅长去大规模工业化的制造,大规模贸易性质的运作,而我们的长处在于对这IT技术,对这种信息处理技术的这些经验,我觉得这些经验可能使我们在这样的信息服务,信息系统的供应商的角色里面,我们希望在某一个环节能够做到最好,或者我们在服务器这个领域,当然也许这个领域会稍微向外扩大,在这样一个领域里面,做到全国最好,甚至是全球最好。
这是我的一个目标,当然一定需要一些创新的技术来支持的。而不是一个靠非常低端的产品去铺面,当然那个非常重要,市场占有率非常重要,如果这个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的竞争力,我觉得他可能就相对比较虚弱了,这样的虚弱,他抵抗风险的能力就差,而我希望曙光将来在这样的一个领域里具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掌握一些,甚至是自己独创一些非常核心的技术,才能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立足、生存!然后再发展。
如何做到国产服务器第一名
主持人:我们知道04年的时候,服务器市场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比如IBM也好,都是从中低端走向中小企业,前两天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说到希望做到服务器市场的第一名,您这个第一名具体含义是什么?
历军:我想这个第一名,我们曾经提到,曙光要做国内服务器领域里面第一品牌这么一个概念,但是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在高性能计算机这个市场,曙光已经是目前国内首屈一指这样的企业了,不管是产品还是品牌,在国内,包括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厂商中是没有什么争议地排在第一名。
目前看,我们在一些低端甚至特低端服务器市场占有率上可能有一些欠缺,这个欠缺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个可能我们的市场,以及渠道的运作能力还要加强,另外一个我们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可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贴近用户,另外对市场占有率本身的理解,可能也需要进行一些略微的调整,在低端产品上按数量来算,可能曙光和我们的一些前辈,可能有一些差距,希望通过05年一年的努力能够使这样的差距尽量缩小,甚至制定更高的目标,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说完善渠道,在渠道跟行业两条腿互相配合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这样低端服务器市场排名的变化,这可能是我们明年在低端产品上一个主要的策略。
从技术到管理:痛苦的转变
网友:您原来是做技术人员的,现在转而做管理者,您心里面有什么样的感受,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怎么能够从管理者的角度提高曙光的运作效率和经营利润。
历军:我想我从一个技术人员到进行企业管理,应该说也经过了一个相当痛苦的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我想,因为本身这两种角色之间,考虑的核心问题是不一样的,做技术,他想更多的是怎么样把这个技术做好,怎么样获得一些创新的思想,通过一些手段把做成现实。
而这个企业呢,管理企业可能是几方面的责任:一个企业需要对你的员工要负责任,你对社会要负责任,对股东还要负责任,对用户还有你的责任。这些责任,我想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一个技术人员能够想得那么多的,所以从技术向管理的转变过程应该是相当痛苦的,一个脱胎换骨的感觉。
我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这个角色转变花了一年的时间,才真正了解到我现在管理企业我要干什么,这一年的时间,我觉得对我本人的成长也有非常好的,非常大的意义,逐渐地体会到我应该做什么,然后就是问一个问题,我应该做这些,但是怎么做呀?怎么做好?又花了一年时间,现在知道了我应该做什么,大致怎么把我应该做的做好,这刚知道,至于如何做好,刚刚知道怎么做好,具体做的过程里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从这个过程里面,我想这自身的角色转换,在实际运作过程里面,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的,不断超越自我的这么一个过程的。
第二个问题,如何把企业做得更好,我想我的一个看法就是,我们有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以后,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方法,方法是有了,是永远都是,只要能把问题描述清楚,我们总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来应对,这点我确实并不担心,因为多年科研的工作,使得我还是有一定这方面的自信,只要问题清楚,不知道问题是什么就麻烦了,只要问题清楚,一定有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同样是那么一个观点,就是在工作当中,在路上面,不断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路上面可能遇到很多困难,我相信你一定能解决它,不管从个人角度还是企业角度,这一路上我相信是能够走好的。
主持人:曙光还在路上。非常感谢历总作客新浪,希望您把企业做好,也希望有时间再来新浪作客,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谢谢大家。
历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