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营管理,作为一种理论、一种技术、一种方法,它是可以学习,可以交流,可以吸取的。但是,经营管理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风格,却只能深深打上各民族的文化烙印。对此,日本的企业家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日本是属于“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对于儒家治国之道的应用,是由来已久的。明治维新以后,为适应日本工业化的需要,被称为“日本近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倡导了“经济道德合一说”。这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因素。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指出:“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孔子的教诲给他们的激励影响至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据初步统计,自涩泽荣一之后,从现代经营管理的角度解说《论语》的专著在日本就出版数10部,其中伊藤肇著的《东方人的经营智慧》一书影响甚广,此书列举了日本企业家如何把中国儒家经典中有关“管理国家、百官、人民的要谛”奉为圭臬,套入“如何管理企业、干部、员工”的事实,并加以分析和说明。综上所述,日本对儒家管理思想的研究,着眼于适应现实的需要,各取所需,为我所用,实用性强。对于日本热衷于把儒家伦理思想成功地应用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怎能不吸取祖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即博大精深的儒家伦理思想,去搞好我们的企业经营管理呢?在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华人企业家活动在世界各地,面对的是具有各种文化背景因而体现不同管理风格的对手。华商若想在世界商潮中一展身手,傲视同侪,除了掌握西方的经营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之外,也必须拥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形成华商即“现代儒商”的管理精神。
众所周知,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仁义礼智信”,对此,我们必须从现代经营管理的角度去诠解,就会发现“仁义礼智信”不仅是伦理之道,而且也是经营管理之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怎样才能提高其自身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如何在市场上赢得公众的信赖和赞誉,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这固然需要从许多方面加以努力,但不容忽视的是,吸取儒家伦理思想之精华来搞好企业经营管理,则是赢得优势、谋求发展,走向辉煌的关键一招,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和关注!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现代企业不再是孤立的封闭体,而是一个与社会各界公众有着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企业的兴衰存亡有赖于其在市场上的形象,那么从广义上来说,企业形象是企业伦理文化在与外界公众交往中的表现,理想的企业形象应该是“仁义礼智信”统一体,规范着企业行为准则。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经商需严守伦理道德,这不仅是建设一个有序社会的必要,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多年来人们忽视台湾、香港、东南亚华人创造的经济奇迹中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他们只注意研究造成这一奇迹出现的行政、经济原因,而导致这一奇迹出现的文化因素和民族精神的作用却被忽视了。许多人以为东亚“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只不过因为这些地区彻底地实行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经营方式。这是十分简单肤浅、似是而非的见解。其实,传统文化创造了这种现代化模式,可以说儒家伦理思想在东亚地区广为流传,影响极大。例如香港领带大王、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先生发达了仍不忘祖国,多年来先后捐赠5.7亿元支援内地建设。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数。
如何把儒家伦理思想与企业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古今中外不乏成功的例子。那么他们的秘诀是什么?其实,只要认真探究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认为“仁”是企业发展的保证,“义”是企业立足的根本,“礼”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智”是企业腾飞的关键,“信”是企业兴旺的标志。正因如此,本文试图从“现代儒商”的角度出发加以探索。
一、以“仁”为原则的经营管理思想
“仁”是儒学伦理哲学的中心范畴与最高道德准则,其本义是友爱、互助、同情之意。作为现代企业,要想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应树立为民、为国,服务社会的企业理想,把仁爱之德施之于人民大众,真诚、友好地对待别的企业或客户,加强双方的沟通、理解和联系。当受到别的企业帮助后,应当铭记不忘,寻找机会给予报答;当别人有难之时,追求卓越的企业家则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其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用户的真情厚谊,建立牢不可破的关系,并会得到别人的鼎力支持和热心关照,从而促进本企业的蓬勃发展。
近二十多年来,沿海地区在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导下,率先利用地缘优势,大力吸引外商,兴办大批实业,从而使经济迅速崛起,然而,一批明智的企业家具有战略眼光,发达了不忘支援“老边穷少”地区的经济发展,积极加入到“扶穷”行列之中去。例如TCL集团连续多年向贫困大学生捐款和为贫困地区捐赠多所“希望小学”,2004年又捐款10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其中李东生总裁个人捐款20万元。充分体现了这些优秀企业家富则兼善天下,是其仁。当然,这也是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推崇和认可。
二、以“义”为特征的经营管理手段
“义”是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指人的思想和行为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凡是功勋卓著、业绩辉煌的企业家,都非常注重“义”在企业行为中的作用和效果,把“义”视为企业精神支柱的主要方面,既谈赚钱又讲友谊,既注重经济效益,又重社会效益,对内对外都应有“江湖义一桩”,是其义。在当今商海中,既要承认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合乎人情的,又要注重这一追求必须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儒家并不一概地反对利,它强调的是要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以义求利,主张“君子之财、取之有道,”坚决反对的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不仁不义,甚至不择手段的惟利是图。在儒家看来,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确立“义利合一”的办企业方针,这才是企业制胜的策略。正如孔子所说:“义以生利、利以平民,”就是这个道理。现代企业经营者可以把“义以生利”的思想转化成一种经营理念,在管理企业的活动中,就是精神价值创造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制约物质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价值认识上的“见利思义”,行为准则上的“取之有义”,实际效果上的“先义后利”,以及价值评判上的“义利合一”。这是儒家伦理思想在管理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和基本原则。
事实上,儒家的义利观是用来调节社会集团与集团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利益的思想武器,因而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必须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一是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义利关系;二是企业与别的企业之间的义利关系;三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义利关系。在处理上述关系时要坚持“义”与“利”相统一的原则,以平等、互利、讲信用为基准,就定能实现企业的兴旺发达。众多华商在致力于发展自己的事业时,都注重对待“义”与“利”的关系,力求使之达到圆满的统一。
就企业来说,一方面求利是正当的、必要的;另一方面求利又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企业家,必须使发展企业、谋求利润的日常行为,服从于国家兴旺、民众幸福的大局,懂得为国效力,为民造福,为社会办实事。经营者万万不可以“追求利润”为至高无上的目标,否则,企业就难在大众中塑造良好的形象。当然,企业为了生存,非有利润不可。但是,太偏执于财利,到头来心智被蒙蔽,终至被社会、大众抛弃,可见“义”对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形象攸关重要。作为开明的企业家必能较早意识到这一点,深知其意义之重大,并在这方面开展得卓有成效,因而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经营大师。
办企业的目标在赚钱。但是除了赚钱外,它还需具备一种社会的价值观。“价值”与“价格”的不同,在于一个是永恒的,一个则是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动。一个企业的成功,绝不仅仅是这个企业单独的努力所造成的,而是社会各界所给予的帮助而带来的,所以企业经营要有社会责任,时时为社会大众的利益着想,这才是企业永恒的“价值观”,大凡是远见卓识的企业家都深明这个道理,所领导的企业也遵循这一“法则”,其事业则蓬勃发展。
三、以“礼”为基础的经营管理特色
“礼”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范畴,泛指各类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相对内在的道德感情和伦理思想的“仁”而言,“礼”是外在的伦理行为与社会制度,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达到社会和谐安宁的作用。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礼”就不懂得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就不能立身处世,就不可能获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一向有“礼仪之邦”盛誉,儒家十分重视“礼”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并认为“礼”是管理者修养的标准,治民的标志,治国的依据。“礼”是外在的道德规范,在现代文明经商的社会里具有更广阔而丰富的内涵。企业是处于社会中的有机体,它的组成成员是社会中的个人,必须遵循社会的一些公共准则,这样,才能成为“礼仪之企业”。而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以“礼”来规范其行为准则,这是管理企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竭诚为公众服务,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这是它生存的保障和发展的条件。因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企业只有竭诚为公众服务,采取以礼相待、宾至如归和热情周到的策略,尽力满足顾客的需要,才能够受到消费者的肯定和赞誉,才能增强新老用户的信心,吸引更多的客户。由此才可维持企业的生存并逐步发展壮大。
“礼”不仅是一种传统的美德,也是企业茁壮成长的必然选择!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经营观,一个独到的为消费者设想的见解,一个温情的微笑,无不展现出非凡的魅力。企业形象并不是空中楼阁,企业形象建立在员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上,员工代表企业,员工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企业的形象。礼貌待客、文明经商应是企业每位员工的责任,企业员工言谈谦和可亲,举止端庄,仪表整洁,饱满的精神风貌是政府消费者的“试金石”。“礼”是企业的无形财富,正因如此,古今中外的企业都重视和礼的宣传。
四、以“智”为动力的经营管理韬略
“智”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指的是聪明智慧的品德。在风谲云诡、尔虞我诈、陷阱多多的商海中,要靠人才、靠超群的智慧和谋略方能克敌致胜,此乃“智”。当今世界竞争的焦点已从市场竞争转移到人才的竞争,凡是发达的国家历来都重视人力资源的投资,实际上是智力投资。目前,我们的企业在处于改革开放的洪流之中,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开创名牌事业,增强综合实力,就必须发挥人才的作用。国家的振兴、企业的发展,就是靠大批的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先决条件。尤其是迫切需要一批能开拓创新、善经营管理的企业家和实干家。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力量。可见,在一切资源中,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本,其价值是无法估计的。智力和人才是现代企业腾飞的动力源泉,是赢得胜利的锐利武器。
当今,我们正处于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加强人才资源的管理和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资源已是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对此,我们的企业家应具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容才之量、用才之胆,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力营造一种惜才、爱才、荐才和用才的良好风尚。只有重视人才,企业才有希望和前途。可以说人才是一个国家兴旺之宝,企业腾飞之本。正因如此重要,精明的企业家在选择接班人时,往往更注重的是人的智慧、能力和品性,而非血缘关系,所谓“传贤不传子”也。
在企业管理中是需要高度智慧的。毛泽东说过:领导者的责任不外是用人和出主意两类,不论是“用人”和“出主意”都需要智慧。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深知“得才者昌,失才者亡”和“黄金累千,不如一贤”的道理,把选人任贤和知人善任看成是企业管理者最主要的本事之一,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经营成败的重要标准。
五、以“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目标
“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之一,泛指诚实不欺、讲信用的品德。讲信用、守诺言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孔子的名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取信于民,企业就稳定、发展;失信于民,企业就难于有立足之地,甚至出现危机。“信”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就是信誉。“人无信不立”,若将“人”视为一个“集合”,就是不同类型的组织,信誉对于任何组织而言都是立业的根本。因此,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就变得比产品和价格更重要。
顾客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真正基础,为此,企业经营活动的圆心是顾客,围绕顾客转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永恒话题。企业经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顾客,取决于企业是否赢得顾客的信誉。现代经营者提出“用户至上、信誉第一”的口号,就是向客户提供全面满意的服务(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是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企业信誉最有效的方式。现在,“顾客就是上帝”已成为企业的座右铭。得罪了“上帝”,失去了“上帝”,那等于是在砸自己的饭碗!当今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商品日益丰富,同类产品竞争对手的日益增多,使广大消费者的眼光精益求精,日益挑剔,消费者的地位日趋显赫,稍有不慎,潜在的顾客便失去。顾客越来越清楚,在买与不买、买多与买少的抉择上,他们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时代已赋予消费者导向以极其重要的地位,时代要求现代企业向消费者看齐,征服客户,必须先征服顾客的感情,在变幻莫测的商战中,“信誉第一,宾客至上”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秘密武器,具有强大的威力和辐射力。一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还未等竞对手反映过来,就率先把它视为现代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大力推广使用。
当今,良好的信誉已成为企业开拓并巩固市场,获得超额利润的神秘砝码,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众多著名的大财团和跨国公司都是“以信为本”,靠信誉占领市场、扩大市场,重诺言、守信用,言而有信,是衡量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准。
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深知儒家伦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企业参与竞争、赢得优势、走向辉煌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在东亚地区日益受到企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收到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在逐步扩大其影响,使更多的专家学者,对华人经济的崛起,开始从博大精深的儒家伦理思想的角度去发掘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