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10月16日报道,选美成为一种经济活动,“美女经济”搅热京城。其中把选美活动上升到了“美女经济”的高度来看待,提出了“美女经济”的概念。
那么,“美女经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现象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江帆表示,选美是一种经济活动,需要一些周边产业的配合来发展。例如,选美需要电视台来拍,可以带动电视的发展,有很多人看,又可以带动影碟的发展,这属于上游带动。选美过程中还需要很多“原材料”,比如为了选美,美容美发、百货公司、珠宝公司、服装公司、宾馆酒店、摄影冲印等行业加起来,为选美大赛服务的人员将超过上千人。笔者认为,专家的意思就是说,选美可以带动一些产业发展;可以提高厂商和赞助商的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对美女本身的培养也可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信文化传媒集团常务副总裁、2004年国际小姐世界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张敬先生认为,“美女经济”的成立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要有需求;第二是符合新的社会价值;第三是要能进行产业化开发。“美女经济”的定义是相关产业资源整合形成的经济形态。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一定是可以让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得到回报,产业链清晰了,于是一项事业就成为产业了,有了产业概念,经济才得以真正发展。
笔者认为,大力推进选美活动,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通过选美活动,树立大众的爱美观,提高大众的审美观,以及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传播祖国的悠久、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把选美活动定义为“美女经济”,这个判断还为时过早。因为,选美活动在中国还处于“婴儿阶段”,对于选美的观念,中国人一直在重复着自己的好奇心,而尚未形成一个选美的“中国个性”。选美消费在中国还是一种奢侈消费,消费群体还不大众化,还是处于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的驱使,没有很稳定。好奇心、新鲜感过后,消费群体到底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过早把选美活动称为“美女经济”是不十分妥当和准确的。笔者认为,各种各样的选美活动充其量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或者说是“眼球经济”。
把中国选美活动由“注意力经济”或者说“眼球经济”发展为“美女经济”还需要一个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许多努力,采取一些措施。要借鉴发达国家以及香港等地选美以及推动“美女经济”的经验;要提高我国举办选美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做到高层次、高品位,宁缺毋滥;要加大美女的培养力度,在注意形象、外表培养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内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要积极参与国际赛事,积极争取举办国际赛事,加强国际间交流;要使有成就的美女积极参与一些大众活动,比如在车展中由美女参与,增强大众的认可度。同时,必须规范、健康地开展选美活动,必须充分考虑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传统文化习俗。
选美成为一种经济活动 美女经济搅热京城
北京青年报作为世界顶级的选美赛事,“第44届国际小姐世界大会”的总决赛今日下午将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拉开战幕,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佳丽们将为一顶“国际小姐”的桂冠展开较量。佳丽们的到来不仅为北京增添了一道亮色,也让人们开始关注起与“选美”有关的话题,记者在其中选取了“美女经济”、“何为美女”、“选美赛事个性”三个话题采访了有关人士。
选美成为一种经济活动
对于赛事与经济的关联,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江帆表示,选美是一种经济活动,需要一些周边产业的配合来发展,比如说选美需要电视台来拍,可以带动电视的发展,又可以带动影碟的发展,有很多人看,会去买电视,这属于上游带动。
李江帆说,选美过程中需要很多“材料”、很多的原料,也会带动几个百分点,比如,为了选美,美容美发、百货公司、珠宝公司、服装公司、宾馆酒店、摄影冲印等行业加起来,为选美大赛服务的人员将超过上千人。
对于“美女经济”的具体功绩,李江帆表示虽然他不知道确切数字,但他认为选美和旅游有些像,而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大概是1:4和1:6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万块钱的增加值,可以带动整个社会有四万块的增加值,从就业岗位说,一个旅游的就业岗位可以带动大概是6个岗位。第二方面,很显然选美提高了厂商和赞助商的知名度,产品好销了。第三方面,对参赛的选手,其实选美也是一个培养人才的过程,使这些选手变得更有修养,形象更好了,也许以后加入娱乐圈,带动文化发展,也许是带动企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选美经济也是扩大内需的一部分。
媒体参与值得尊重
荣海兰女士在美国有一间文化艺术中心,她多次在美国组织策划选美活动,此次她担任“第44届国际小姐世界大会”的评委。在接受采访时,她向记者强调了美的观念,荣海兰表示,美女不是一个洋娃娃,她需要拥有良好的内在气质,拥有才艺,而且还要拥有出色的领导能力。荣海兰说,当选的国际小姐要在之后的时间里承担起传播友谊、和平,增进不同文化交流的使者,因此只有外表的美是远远不够的。
荣海兰告诉记者,比赛的评选工作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评委们通过远远地观察选手们排练、休息时的情况暗暗地在心底打下“印象分”。对于本届参赛的选手,荣海兰的印象都非常好,她觉得选手们非常自信,而且天真可爱。
记者询问荣海兰对于中国小姐孙岳的评价,荣海兰表示,评委是绝对不能与选手们在赛前接触的,但她通过“远观”对孙岳非常欣赏,她说:“孙岳把她东道主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每一个遇到困难的选手,她都会尽力地帮忙,这使得她有一种别样的魅力。”
荣海兰表示,评价一位选手不是一秒钟的事情,还有其交流能力、友善程度等因素的考察,在总决赛时,选手们在舞台上发挥的稳定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也将影响着最终得分。
在荣海兰的眼中,选美赛事在中国还处于“婴儿阶段”,对于选美的观念,中国人一直重复着自己的好奇心,而尚未形成一个选美的“中国个性”。荣海兰建议,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选美赛事在中国举办,应该让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的文化、中国女性的魅力在其中打下更深的烙印。对此,新丝路模特公司总经理、第52届世界小姐大赛评委李小白先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说,中国的选美热潮刚刚开始,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国家应该有自己的一个选美品牌,让世界注意中国。
提到“个性问题”,荣海兰和李小白都说起本报为“第44届国际小姐世界大会”独家策划的几个有创意的活动,比如让58位佳丽前往古北口长城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许下愿望,收藏在许愿瓶中,深埋在长城脚下的一棵古树下;又比如让选手们参观北京的社区,与北京人一起打太极、抖空竹。荣海兰表示,这些活动使得本次的国际小姐赛事多了很多中国化风格,让佳丽们走到北京百姓之中,既见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看到了中国向世界敞开的宽广怀抱。
荣海兰用“值得尊敬”来形容本报在这个赛事中所扮演的角色,她说,《北京青年报》的加入,起到了一个领路人的作用,使得本届选美赛事成功地走向民众化,使得选美赛事包含的有价值的含义充分地被人们所认知。
中国百姓认同美女经济
中信文化传媒集团常务副总裁、2004年国际小姐世界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张敬先生认为,从“注意力经济”到“美女经济”,是一种发展。但“美女经济”的提法让人更多地产生文化层面的联想,而他表示更看重这其中的经济规律。张敬说:“美女经济”的成立要有三个条件:一个是要有需求;第二是符合新的社会价值;第三是要能进行产业化开发。
经济的背后是市场,市场的背后是需求,到底能不能成为一种经济形态,是需求在起作用。市场经济中,大众消费变化所主导的需求才是主流和决定性的。物质富足了,一定要求精神的满足,价值观变了,一定要求个性和开放,人与人接触多了,自然更加宽容,文化交流融合了,当然会有国际视野。
张敬对于“美女经济”的定义是相关产业资源整合形成的经济形态。张敬举例说,一部电视剧的出现能是经济吗?当播出平台提供时间,时间换来广告商的投资,演员和导演成为大量生产的投入要素,资金可以自由地进出时,大量的电视剧顺势出现了,特别是优秀的电视剧以以往没有的速度和数量在增加,这才是经济。此外,成为一种经济形态,一定是可以让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得到回报,产业链清晰了,于是一项事业就成为产业了,有了产业概念,经济才得以真正发展。一种自然资源变得商业化了并不可怕,过去文化能说是一种产业运作吗?现在可以了,连思想和精神产品都可以产业化运作,只要健康合法地经营,“美女经济”也应该有自己大行其道的理由。
记者从某两个门户网站的“选美”调查中看到了中国老百姓对选美的支持态度。据最新数据显示,二成七网民认为选美是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七成五网民支持“中国应参加国际选美比赛”。
张敬表示,选美比赛选择在中国举行,说明中国的形象、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尊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让世界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