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美国《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推出50年。最新一期《财富》杂志专门文章,对历史上的著名CEO进行了回顾。该文指出,当以CEO为代表的商业明星和经济周期共起落的时候,CEO热潮其实已到需要总结的时刻了——
《财富》杂志每年会评出共八项企业排名。《财富》的各种企业排名中,最被看重的是4个,即全球企业500强、美国企业500强、美国最受欢迎的企业排名和全球最受欢迎的企业排名。今年正好是杂志推出世界500强排名的第50年。
《财富》杂志负责企业排名的工作人员只有5人。他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并且是集体操作。集中对某一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以后再转移到另一地区。全球500强统计的截止时间是每年6月份的最后一天,经常是在最后一刻还要修改最新数据,甚至改变个别企业的排名顺序。这项工作是1954年开始的,当时条件比较艰苦,但现在已经容易多了。除了设备和手段比以前先进以外,经过这么多年经验积累,工作人员已经熟门熟路,有了完整的体系,只要把公司的财务报表输进去,就有了排名大概的轮廓。
为了每年能按时完成资料收集和排名工作,《财富》杂志建立了大型的资料库。目前《财富》杂志的资料库中共有1.1万家公司的基本情况,其中1100家公司(包括650家海外公司)是非常活跃的,因此也成为《财富》杂志的重点跟踪对象,他们甚至掌握着这些大公司25年来的资料。
由于《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所依照的数据比较复杂,再加上有些国家和地区某些企业不能及时向《财富》提供其财政数据,世界500强排名还不够全面,但并不影响其权威性。
《财富》排名的强力竞争对手是《福布斯》的排名。《福布斯》只统计上市公司,国有非上市公司不统计,而《财富》把国有非上市公司也统计在内;《福布斯》以统计截止时间的企业所在国货币与美元比价为准,而《财富》用的是当地货币与美元的全年平均汇率。此外,两家杂志所使用的截止日期也不一样,往往排名顺序也存在出入。
如果你是一个CEO的崇拜者,给你一个忠告,当你在媒体上看见你崇拜的CEO正驾车环游世界的时候,他或许只是在推销公司的产品———汽车。20世纪80年代艾科卡开始掀起的CEO热潮一直延续了近20年。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反思,CEO热的根源是什么,媒体与CEO之间的紧密关系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CEO从幕后走到台前
1/4个世纪前,艾科卡被外界捧为克莱斯勒公司的“救世主”,在此之前,大量的公司管理者不为外界所知。当然,约翰.洛克菲勒、安德鲁.卡内基、亨利.福特、托马斯.沃森这些美国历史上神话般的人物例外。他们被奉为创造者、建设者,甚至任何一种对美国来说好的东西都可以用来比拟他们的形象。
显然,公司管理者不是指这些人物,这个职位内在的含义是“妥协处理”和“个性压抑”。即使这些管理者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已经成为了“传说”,例如:阿尔弗雷德.斯隆或者皮埃尔.杜邦,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还是没能超越普通人。
然而,艾科卡以后,一切都改变了。这个转折点恰好是《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50年历史的中间点。1980年前后,艾科卡开始以克莱斯勒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身份出现在自己公司轿车的广告中。这个举措被哈佛商学院教授雷克什.库拉纳称为艾科卡人生的另一个起点。这位教授曾经著有《寻找公司的救世主:对超凡魅力CEO提的无理性问题》一书。
此次事件以后,管理者的地位才真正提高了,可以说,他们从“管理者”变成了“名人”。此后的20年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分水岭,管理者们开始从幕后走到幕前,成为公司的核心人物,同时显得越来越“酷”。从杰克.韦尔奇、路易.郭士纳到名人CEO名单中的最后一个名字阿尔.邓拉普,似乎一夜之间,领袖人物就聚集起来,他们在爆满的曼哈顿饭店得到一张专属的餐桌或者是卖掉成百万册的自传。他们被称为“英雄”,当然,这种称谓后来被事实证明是不恰当的。
过去的十年中,这些商业明星和经济周期一起升起又跌落。20世纪50年代,虽然商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大公司被广泛关注仅仅是刚开始。耶鲁管理学院副院长杰弗里.索南费尔德指出,当战争年代刚刚过去的时候,人们还沉浸在战争的阴影中,当然,关注的焦点不可能是那些穿着灰色法兰绒西服的商人们。那时侯,在大公司里工作意味着忍耐而不是出名。60年代的时代精神使商人这个形象认同度更低,变得更糟糕。随后的70年代也没有什么大的改观,石油危机、经济倒退和大量工厂的倒闭打击了美国的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