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媒体围绕WTO热炒的岁月逐渐远去了,倒是WTO自身的东西开始在经济生活中逐渐显现。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虽然其间交织着国家和地区复杂的利益和激烈的竞争,尽管还要经过许多曲折和反复,但这种潮流是任何人也无法阻挡的。 不管经济全球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人们只能是接受而不是逃避,而加入WTO只不过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尽快融为一体的可能性,或者说给我们提供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演戏的机会。但舞台和演戏不是一码事,入场券并不能保证我国自动进入下一轮,因此比机会更加重要的是能力。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想生存下去,关键还是要苦练内功,以全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为第一要义。
站什么山唱什么调,从企业管理的视角扫描WTO,我们最感兴趣是其顽强的规则意识。大家知道,WTO的根本原则是要求成员必须全面实行市场经济,其职能主要体现在制定规则、开放市场、解决纠纷三个方面,而其前提首先是要有统一的游戏规则。讲到规则,中国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先生深有体会,至今他还记得七十年代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进修时他和导师的一段对话。在有一次交谈中,老师问学生:“请问在你们中国,水是从低处往高处流还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呢?” 学生如实回答:“高处向低处”。 老师随后意味深长地说:“不论在世界何处,水都是从高处往地处流,难道在你们中国,水是从低处往高处流吗?作为整个经济的运行规律来讲,应该说只有一个,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律。” 囿于当时国内的政治环境,学生对老师的话还不太服气,现在终于愉快地承认老师是对的。龙永图说市场经济就好比是篮球比赛,企业就好比是场上的运动员,在正常情况下,运动员会互相配合打球,对裁判的信号会有合乎逻辑的反应,但如果有的运动员在场上专门踢人家的脚、老是走步犯规、投自家蓝筐,那这场球就无法打。依此类推,从逻辑的角度出发,中外企业管理的规则也应该是一致的。
二
然而有了体系规则并不等于自动能实行,WTO给我们带来的另一启示是其强制性。作为一种全球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地区)共同遵守的条约,它迫使人们不得不低首就范。人和社会似乎都有种惰性,在自由状态下一般不情愿改变自己的习惯,哪怕明知道其缺陷。二战后的日本就首先遭到过这种“虐待”。日本战败初期接受盟军的全面管制,盟军司令部制定了“以日本经济独立为目标的企业合理化和经济安定九原则”,为了保证此方针的完全实现,总司令部特地请来了原美国底特律银行总经理道奇公使。经过一番调研之后,道奇指出: “日本当前的经济是由美国援助和日本政府国家补助金构成的两只脚的高跷经济。除非切断这两只脚,让它靠自己的脚站起来,否则日本的经济就难以重建。因此即使发生摩擦也应实施九原则,切断虚假的脚——高跷。” 他下令日本政府设法把包括特别会计、公团、复兴金融金库在内的预算收支做平衡,废止由复兴金融金库融资和贸易资金操作的补助金。刚一开始,人们认为这会给日本的企业带来危机,许多人心存疑虑,但后来的经济史学家都承认,尽管当时一度出现了既不是通货紧缩又不是通货膨胀的“模拟式通货膨胀”,这一政策造就了日本经济独立的基础。 德国的发迹其实也有赖于某种强制性的举动,只不过这一次改革来自于内部。为了达到使德意志迅速强大的目的,信奉强力意志的俾斯麦首相于1862年9月在议会演说中信誓旦旦地宣称:“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德意志南部各邦——巴伐利亚、符登堡和巴登—— 愿意浸沉于自由主义之中,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没有人愿意把普鲁士应充当的角色派给它们!普鲁士必须集聚她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曾一再到来而又被放过。自从维也纳条约以来,我们的边界就不是为一个健全的政治集合体而适当设计的。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的错误——要解决它只有用铁和血。”企业管理的规则贯彻经常也是这样,引进来的新理念初看起来似乎与企业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某些“风俗习惯”作对,许多人不愿对熟悉了的东西进行果断的取舍,但长远下去既不利己也不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