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针对私营资本不断扩张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冲突,诸如贫富分化、穷困、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等社会问题,有学者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何谓企业社会责任?简要的说,是指作为一个商业组织,企业不能以利润作为自己惟一目标,而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到了上世纪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又被重新提了出来,并逐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运动。美国长期研究社会责任及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CEPAA(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 Agency)在1997年制定了全球首个道德规范性国际标准SA8000(Social Accoutability 8000),该标准规定了企业必须承担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并对工作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薪酬、工会权利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指定了最低要求。虽然这个标准不是法律性规范,只是一种道义要求,是以舆论压力、消费者运动和企业的道德自觉来实现的,但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肯定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发展必然趋势。目前包括沃尔玛在内的很多跨国公司,都自行设立了有关企业内部劳工标准的自律性文件。SA8000强调的是对企业员工物质保障方面的要求,这自不待言,以此为引子,我进而想到了企业还应有另一个社会责任——树人。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举凡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另一种是精神产品(即意识形态)的生产,前者是由企业界来组织实施的,至于后者,则参与者甚多,教育界、组织化的宗教机构、大众传媒、家庭、有组织的政治、文化产业等等,都是其中的活跃分子,但企业也不能置身其外。为什么这么说?依照法国思想家阿尔都塞的观点,意识形态是通过进攻或强加(“Hailing”or“Interpellation”)的行动生产出来的,是要使对象服从于特殊的意识形态话语和对象的位置。由于我们社会的相当部分人都是在企业中度过的,企业的“仪式、习俗、行为模式、思考方式”时时在熏陶着他们,它们难道不承担某种“树人”的社会责任吗?当然,企业的核心内容是产品,主要考核指标是利润,我们这么说绝非要转移企业的工作重心,只不过想说的是,企业在实施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塑造人。毫无疑问,经营管理理念不同,人的行为风范也会不同。那么企业该树立什么样的人呢?撇开企业之间的种类差别和技术差异,企业应该为社会打造具备一丝不苟、诚实可亲和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的人。这些品质说大了很抽象,通俗地说,企业就是要着力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或职业素养。为了更形象地说明问题,最后我们不妨播放几段相关的故事,以期说明培养“自为”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
一、尤纳斯谈加班
尤纳斯是中国男篮今年请来的外籍教练,某日结束训练的时候他布置唐正东和薛玉洋两个中锋下午五点跟他来吃“小灶”,其他队员周三下午休息,但是如果自已愿意练,也可以到场地来活动活动。 下午五点,唐薛二人准点出现在球场,他们的身后,又来了好些队友,等到开始练习的时候,几乎全队都到了。看到本可以休息的队员们全都来了,尤纳斯并没喜笑颜开。他甚至有点忧心忡忡:“你们真的是自己想练才来的,我相信是这样。可是如果你们是为了我才来的,那就不好了。现在如果有人想回去休息,我不会责怪你。因为今天下午你们本来就是可以休息的。”尤纳斯在带领小唐和小薛训练前,特地把球员们叫在一起,明确大家是自觉自愿的加班,这才放心。
二、郝海东话进球
在2006年世界杯亚洲区小组外围赛第二场比赛中,客场作战的中国国家队凭借着“老妖刀”郝海东的一记头球1:0战胜了中国香港队。进球之后,郝海东低头看了一下脚下的泥泞,他甚至没有习惯性的竖起食指指向天空,这时,在旁边围观的队友似乎比进球的他更高兴,一群队友上前把他紧紧抱住。郝海东自己对这个关键进球反而看得很淡,他说:“在正确的时间站到正确的位置。我只是完成了我的工作而已。在90分钟里,你只要完成了你该做的工作,那就行了。”郝海东多次强调职业态度。他更喜欢把足球当作养家糊口一种职业、一个工作,他一直都在努力坚持这种态度,坚持用你自己的所作所为去说话,而结果,是你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和行为决定的。要是你自己做得不够,怎么说别人也不会服你。态度决定一切,米卢留下的这句经典名言,在郝海东身上得到了最具说服力的体现。三、许振超论绝活
被誉为当代工人优秀代表的许振超是青岛港的吊车司机,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桥吊专家,他创造的绝活令人称奇。首先是“无声响操作”。在40米高空的桥吊驾驶室中,要将地面集装箱上只有十几公分大的锁孔齐齐对上。这是件很难的事,但就这样一个小环节,既涉及装卸运输的效率,也影响着机械和物品的安全。就这个“无声响操作”中对锁孔的环节,许振超练了两年多。在那些苦练的日子里,晚上睡觉他的手都在痛。“15分钟排障”也是许振超的创造。桥吊在运行中常常会出现故障,能否做到迅速排除,既是衡量一个单位综合技术能力的标志,也事关装卸效率和船东利益。许振超锁定了“15分钟排障”这一世界目标,带领工友们解剖每一个运行单元,研究了一座座小山般的图纸,为了一个“手到病除”,许振超不知熬了多少夜。今天,从接到故障信息,到主管工程师到场排除,15分钟以内解决问题,这也支持了“振超效率”的创造。记者问绝活是怎样练成的?许振超的解释很简约,多去想,多去学,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简单的十四个字要承载着多少的艰辛,恐怕只有许振超自己知道。工友们说,把港口当成自己的家,是许振超练出绝活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