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日常管理一旦运行不畅,迟早都要进行调整,正所谓“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即便是好的东西,有时也未必能顺顺当当引进来。
案例一
实达集团曾经希望通过与麦肯锡的合作来实现营销系统的高效运转,为此他们支付给麦肯锡300万元咨询费,并耗资几千万元用以配套实施该方案。然而,出乎实达和麦肯锡意料,咨询方案执行起来困难重重。新方案要求实达由个人权力式管理方式向程序化管理方式转变,但这与公司原有的管理方式和决策管理层有根本性冲突。实达也发现,管理过程中协调步骤的增加和无休止的会议,反而降低了公司的沟通效率,致使营销系统运营的效率不升反降。5个月后,实达难以继续承受销售下滑的压力,被迫返回原有的管理、营销体系,麦肯锡在实达的方案宣告失败。 实达一位高层人士向透露,该咨询方案甚至并非企业整体咨询方案,只是一部分,本打算分两期完成,但第一期就出现问题,二期也就未再提及。案例二
东北华联一度成为吉林省国企股份制改革的先行者,上市后刚一年便由一个商业大厦摇身变成拥有55个全资子公司,6个控股和参股企业,资产5.6亿元,集商业、实业、房地产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但不幸的是,新上马的项目无一成功,在随后的一两年时间内,公司损失近两亿元,资金被挥霍一空。1994年,上海万通入主东北华联,公司开始收缩战线,突出主业,关停一批亏损企业。还从台湾请来专门管理人才,对企业实行新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是有了,然而在实际管理中却并未把它认真当回事。第一大股东出任的董事长并不常驻公司,一年只来几次,平常基本上听电话汇报,一些指令是通过传真实施的,只有遇到什么急事,董事长才坐飞机过来处理一下。结果可想而知,新管理变成了新的形式主义,一些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合伙编造情况欺骗远在外地的董事长,继续造成决策的不切实际,企业的局面继续越来越糟。由此可以看出,企业虽然有了管理改革的念头和愿望,但如果没有聚集起能够克服旧势力的当量,弄得不好会前功尽弃,其结局倒有点类似下面摘录的一段寓言: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若是有猴子要去拿香蕉,就会有水喷向笼子。
第一轮次,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水喷出来把每只猴子都淋湿了。每只猴子都尝试一遍,发现都是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共识:不要去拿香蕉,因为有水会喷出来!第二轮次,把其中一只猴子换掉,换一只新猴子甲。甲猴子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它四只老猴子打了一顿。因为其它四只猴子认为新猴子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这新猴子去拿香蕉。这只新猴子尝试了几次,被打得满头包。第三轮次,再把一只老猴子换成新猴子乙。乙猴子看到香蕉,当然也是马上要去拿,结果也是被其它四只猴子打了一顿,其中甲猴子打得特别用力。乙猴子试了几次,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第四轮次,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串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就会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