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企业存活的问题不断见诸报端,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企业如人的生命,总有一天会结束。只不过是不同的结束,带给人不同的启示和教育罢了。
我的工作就是不断让企业的生命更长,更健康一些。但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导致一部分企业生命结束的行为,并非是典型的如:结构调整、行业衰退等自然而然的原因。对于这些致使企业过早"夭折"的行为,我们暂且称之为"非典型企业行为"。
非典型企业行为产生的原因林林总总,方方面面,但大体上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和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繁衍、派生出来。商人或企业家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依附于政治体制的,这从胡雪岩式的商人在几年前的成为人们热衷谈论和效仿的现象中,就能看出端倪。中国的封建历史更是鲜见独立于政治体制之外而单独运行的系统。由此,我们再来谈论非典型企业行为或许更有意义和建树。
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的一个合作了三年之久的客户,最近急着要见我,见我的最主要原因是她急于要转项,要我拿出对转项的建议和想法。
她是做建材起家的。凭着敏锐的市场直觉,她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家具行业,其中以生产和销售橱柜为主。几年来,板式橱柜从无到有,她赚得钵满盆满。如今,随着大批市场跟进者的涌入,利润已经变得越来越趋于合理。暴利不再,企业多方面的矛盾开始突现。作为企业顾问的我,虽多次提醒告示,忙于事务性工作和社交活动频繁的她无暇深思。在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和消费者行为成熟的时候,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转项。
再来看看她要转到的行业,虽然与现有行业有关联,但已不是主体,跨度不小。市场更是狼多肉少,竞争对手都占据了主要的地盘,市场切入极难。而她企业多年来积攒企业优势是对消费者趋势的及时跟进和终端对消费者的强力把握。新行业却是依赖于团体采购,企业优势不能很好嫁接,她一意孤行的唯一理由是关系。
难道她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市场外部环境就没有可以深挖的潜力了吗?难道她的产品开发与消费者变化同步了吗?
当我告诉她转项资金投入过大危及主业、风险过大;企业优势无法嫁接;现有行业潜力巨大,只是需精耕细作,放弃粗线条管理等原由,我不同意她的行为时,从她的眼睛里我知道我并没有百分之百地说服她。但这个故事却为非典型企业行为提供了最典型的症状。
症状一:暴利观念
经营的思想和观念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市场处在短缺经济时代,为暴利观念提供了生存空间和环境,然而现在每一个行业都进入过剩经济时期,暴利观念得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已经不在。那种靠一两种新颖产品,奇货可居、高价待估的做法应有尽有彻底摈弃。
症状二:投机观念
当大批一夜致富的老板们纷纷倒下,大批一夜致富的老板们又纷纷站起的时候,对那些操守己业,苦心经营者无疑是一种致命的诱惑。
问题是在国家走向文明,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趋势时,把企业的主营业务置于一个个机会面前,而不是把机会当作纯粹的"机会",那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永远会是一种记忆中短暂的美丽。
虽然以上两种症状以区域内的政治经济等宏观环境紧密相联,但是从国家有关部门传出反腐倡廉的捷报来看两种症状所覆盖面积相当巨大。
如果说以上两种症状与环境相关的话,那么以下症状则更多的表现在企业的内部。
症状三:企业管理的粗放式
在暴利和投机观念下,企业经营无战略可言,大多数企业甚至是一些叫得响的大企业还秉承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没有过不去的河等一些陈规陋习。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所谓的管理实际上是企业拿来装饰门面的美化。加之,企业家个人英雄主义被媒体的大肆渲染,企业最基本的业务管理、业务学习已经被英雄主义思潮所取代。
症状四:企业凭直觉行事
直觉行事就是跳跃性思维。从上述案例我们可清楚地看到,企业全然不顾自己多年积累的优势,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就那些优势而言,与一些国外企业相比还是微乎其微。沃尔玛、家乐福的长驱直入,本土超市的壮烈牺牲足以说明,我们的企业还需潜心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单凭直觉感觉行事,不可能让企业走得更远。
症状五:营销行为中的广告至上
企业的行为也并非一无是处。在看到一些企业凭借广告的力量把产品卖到大江南北时,被事实证明的做法被简单复制。借鉴成功经验本无可厚非,但此一时非彼一时,所谓与时俱进,在这里应该是营销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广告只是营销中的要素之一,只有靠体系或系统才能在未来复杂多变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也许"非典型企业行为"的病毒源比"非典"的病毒更易寻找,但不见得更容易杀除。"非典"或许只是单纯医学上的突破就能治愈,而"非典型企业行为"产生的渊源并非在笔者简单的几症状所能涵盖全面,挂一漏万在所难免,"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杀除指日可待,"非典型企业行为"病毒的杀除,其漫漫之路恐怕是吾辈们上下求索应该能够实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