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执行打假--中国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执行打假--中国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张华强 

  俄罗斯有句谚语,叫做“我们假装工作,他们假装付工资”,说的是前苏联体制下工厂中存在的问题。不幸的是,在我国企业中,“我们假装在干活,他们假装在执行”的情况却继续存在。网上“中央的决策出不了中南海”的讥言不足为凭,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普遍存在当是不争的事实。民间早有“歪嘴和尚念歪了经”之说,这种现象在企业管理中的表现就是假执行,或者叫企业中的“伪相”。假执行的存在让企业家们倍感头痛,人称企业出现的执行力危机正源于此。

  每个立志于实业而又认真负责的企业家,每个脚踏实地而又想实现人生价值的经理人,都希望自己经营管理的企业能够令行禁止,都希望既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举措能够得到完美的贯彻落实,都希望在企业内部有很强的执行力。当他们做出了自信是正确的决策之后,当然希望取得预期的结果。但是当事实并非和自己预想的那样顺利的时候,很自然会想到是在执行中出现了问题。一般说来,投资者选择投资原本是冲着一个不错的项目和美好的前景而来的。在公开而又规范的投资环境制约下,包括公司在内的各种企业的经营决策也应当经得起一定范围内的公众检验。也就是说,企业成立之初目标方向是正确的、方案本身是完善的,而正确的决策总是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正是执行环节出了问题。这种宏观和善而微观邪恶的假设,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现实,也是压在业界挥之不去的梦魇。也许正因为如此,前两年关于强调执行力的管理类书籍倍受青睐,《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错口》之类被热炒了一阵子。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些“经书”竟是以“伪书”的面目而畅销的。

  管理者关注执行力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把企业陷入困境的管理问题都归罪于缺乏执行力也失之偏颇。高深的管理问题已经被专家们演绎的玄而又玄,而那些成功的企业家的经验多经过善意的润饰和不经意的夸张,既便剔除媒体“炒作”的成份,我们也难以通过推广他们的经验而“克隆”成功。走向成功的道路只有从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而决策或者制度的奏效与否并非只是要么被执行要么被执行那样简单,如果说在西方的文化氛围中执行者的“理由”、“借口”多是为了不执行的话,而在东方色彩的文化背景下大多数的执行者绝非如此“愚蠢”。是的,在劳动力资源丰厚的情况下,管理者可以放言“中国人多得是”,谁不听话就让他走人,员工几乎无法在老板面前说不,对老板的指令拒不执行的虽然不是没有,也较为罕见。既使对老板的指令不满意,执行者多数也不会当面表现出来,但这不等于在老板难以控制的情况下不会进行扭曲。因而中国企业中的问题恰恰不是没有执行力,也不全是下属没有能力,不会执行,不善于执行;而是因为执行力产生了扭曲。而且这种执行力扭曲,并非由于对既定决策的误解,而是故意的曲解,是假执行所致。执行者也许会看老板的眼色行事,甚至投其所好,这不过使得各种假执行具有更强的隐蔽性罢了。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还能去强化执行力吗?

  问题在于,执行最基本的意义是一种了解现实并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系统化的方式,有其独立存在的含义。当既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举措交由执行的时侯,还有一个灵活掌握的问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发挥部属的主观能动性,管理者不得不进行二次或者多次的授权或者分权,需要区分机械执行与灵活执行的界限。有时候机械执行也可能是一种故意扭曲,这时需要灵活;但灵活也可能是偏离方向的“灵活”,正好被下属不正当的扭曲。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同时面临着放权让执行者发挥创新精神和收权对付执行力扭曲这样的双重任务,在洞悉能否执行的同时还要分清真假执行。如果说劳动力资源丰富,企业拥有充分的用人自主权,“不听话就走人(或靠边)”已经成为一个潜规则,那么分清执行的真假就应当成为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假执行的存在决非危言耸听,玩文字游戏。事实上,企业被扭曲的执行力往往很强大,已经使得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不得不考虑执行力的对抗问题,其对企业管理的现实危害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执行力不仅存在一个要加强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识别真假的任务,当执行力被假执行严重扭曲的时候,执行打假则应当成为经理人加强管理的当务之急。

  所谓执行打假,不是对打假的执行,而是要打假执行,所打的就是假执行。假执行、伪执行,是管理领域中的一种“伪相”。然而它却在采取切实的行动,只是没有按照企业的指令行动,而在利用执行的便利追求个人或小集团的不正当利益。执行者通过执行实现约定的或者决策者给予的利益本来是正当的,但是企图通过执行追求更多的或者份外的利益则属不正当,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利益就是不正当利益。这里所说利益的正当性,是以社会民族公众的利益为标准来衡量,并为企业内部相关利益所认可,它要求执行者在执行过程追求利益最大化时至少要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遵守既定的管理规则和程序,忠实地屦行自已的职责。而假执行往往违背了这些原则,以各种“理由”、“借口”将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真相掩盖了起来。

  针对假执行的特征,执行打假并不是针对所有的执行者,也不是针对所有的执行,而是为决策者、管理者服务的,是为了维护包括大多数员工在内的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利益。一般员工没有专门的执行权自不必多说,决策者和一般职员虽然也有执行的职责和义务,但那不是专门的执行,也不会为执行而执行,他们所参与的执行实际上是一种包含着执行意义的操作,并不属于打假的范畴。相对于操作而言,假执行往往存在于一种狭义的执行中,存在于一种比较专门的执行中。假执行者为了牟取不正当的利益,通过“歪嘴”使执行力扭曲,往往是为执行而执行。当然,参于决策的个别重要人物在自己的操作中也可能包含着假执行,那多是想通过自己的操作实现在决策中难以言表或者无法也没有可能被通过的另类目标。

  面对着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人们呼吁产品打假;面对学术论文的鱼目混珠,人们欢呼学术打假;面对着盗版“伪书”迭出,人们需要出版打假;黑哨、黑槌、黑嘴等等势头的蔓延,使得各种打假的义举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揭竿而起。当各种假执行使得企业斥资打造的发展规划难以实施,使得企业家壮志难酬,使得管理者功亏一篑,甚至将企业置于危机之中,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领导人,您能无动于衷吗?

  就是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管理者也不能对业已存在的执行力放任自流。一方面,企业领导人的任务应该是领导人员、战略、运营三大流程,而非单单制定所谓的“远景目标”,然后把实现目标的任务放手交给他人;另一方面,执行不是简单的战术,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管理者必须深入到执行的环节和过程之中。当然,管理者深入执行的环节和过程之中不是要取代下属的执行,而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对扭曲的执行力进行校正,这也需要通过执行打假实现预定的目标。

  执行打假,当然要拿起道德的武器。假执行的存在往往是那些“人在曹营心在汉”的人所为,多采用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伎俩,是不道德、不规范的。假执行的现象不是孤立的,一切向钱看的舆论导向造成了不少人良心缺失;而“厚黑学”之类热炒又使得职场上人心叵测。也许正因为此类弊端的存在,不少仁人志士在积极探求民族复兴之路时大声疾呼强化中国的市场伦理建设。假执行的消除当然有赖于职工道德水准的普遍提高,但是执行打假不能局限和停留于道德的说教。尼采说过,“一旦人们传布道德,他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因而变得滑稽可笑。”企业领导人如果在执行打假中局限和停留于道德的说教,虽然不会因把道德当作弱者的武器而降低自己的身份,那也是在部分放弃自己应尽的职责。执行打假必须动真格的,体现出“打假”的威力,才能守护住企业文化的道德底限。正如韦尔奇所说,执行是一门战胜对手的学问。在执行打假中,我们的对手就是假执行,我们必须战而胜之。

  执行打假或许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也许有人会说,这样还不如对执行者加大奖励力度,假执行就是为了多争得一些利益,事先把这些利益允诺给他们不就可以了吗?通过奖励固然有助于扶植正气,但是作为绥靖主义的政策不可能取得成功,因为企业的行动能力是淘汰出来的,并不是可以“赎买”的。除非将企业的全部产权都交于其手中,“赎买”固然可以满足假执行者一时的贪心,却不可能遏制其持续的努力和“得陇望蜀”式的扩张。重奖无法消除假执行的源头,原有的假执行念头被安抚之后,还会有新的假执行“机遇”产生,“学费”不可能无限制的交下去。只有加大执行打假的力度,使得假执行无利可图,或者使其承担更大的风险,得不偿失,从而不得不放弃通过假执行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侥辛心理,假执行才会有所收敛。

  当然,执行打假并不是图一时痛快,也不是按照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个人意志以人划线,一意孤行,更不是要将涉嫌或者有着假执行行为的人一棍子打死,或者抓住执行者进行假执行的把柄对他们进行各种胁迫,而是要通过严密的防治措施打消他们通过假执行实现不正当利益的侥幸心理,从而放弃假执行的博弃,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用在企业既定的管理举措和经营方略上,真正与企业休戚与共,为把企业蛋糕做得更大而实现双赢和多赢。如果说执行打假在社会上尚无法可依的话,那么在企业内部却有章可循。将执行打假纳入公司治理机制统一部署是必要的,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监督和校正资源,而不必另搞一套。企业在创设过程中,或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般都有基本的规章制度存在,可以做为执行打假,校正执行力扭曲的重要依据,这里的关键是要抓落实,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检查的。检查的过程就是抓制度落实的过程,可以及时使假执行现出原形。企业内部有一定的分工,不少分工领域里有相当的专业性,对于一定分工专业领域内是否存在着假执行的问题不能单凭一面之辞,考虑到其中涉及利益之争,由专业咨询机构和中介组织给出局外人的鉴定意见可能更为客观,也才能抓住要害完成执行打假的任务。执行打假也不是要扩大“窝里斗”,相反,它是为了在企业内部形成上下同欲,共谋发展的企业文比氛围,从而使内部资源凝聚于核心竞争力之中,从而使得企业决策机制能够更好的集中精力进行更有远见的自主创新式的谋划,从而使企业在风起云涌的市场上站稳脚跟。

  赢在执行,赢在执行打假!校正了执行力扭曲,我们一定会有更为美好的明天。如果我们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努力尚未获得成功,那么执行打假正未有穷期,同志仍需努力。让我们形成强大的执行打假的舆论氛围,结成执行打假广泛的统一战线,使得各种各样的假执行、伪执行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执行打假--中国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西安纵横企业管理咨询工作室 [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446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式管理的精髓是 执行力,中国式管理大跃进

执行力,企业管理的新一代关键词,提及率高的惊人,无数企业的改善方向,都会不约而同地指向执行力,似乎有了执行力,就会自动产生竞争力。叶敦明认为,执行力有一个假定,就是战略与组织落定之后,剩下的就是做。而梦中的执行力,成功率恐怕跟中彩票

缺乏执行力 中国企业为什么缺乏执行力

     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吕布是三国里公认的武功最高超的统帅,吕布的失败在史学家眼里可能有一千条理由,但有一条也是很致命的,正因为他武功超群,所以导致所带队伍执行力最差,又因为他武功高强,又导致他容不下和看不起身边的大将,张

制度执行力包括哪些 市场督导制度执行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再加上目前书市《执行》一书的畅销,执行力逐渐被各个企业提上日程,好像谁不谈执行就不懂营销似的。可是,这类书籍往往是针对企业老总来谈执行的,而针对我们从事市场营销管理的基层

企业管理哲学思考题 中国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思考

谈及中国企业管理,首先要从西方企业管理说起。众所周知,西方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越来越体现对人性的关怀,而西方企业的经济制度基础是市场经济。中国的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也是伴随改革开放下市场经济的发展成长壮大起来的

中国经济两极分化 中国企业管理的两极分化

  我觉得中国企业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进步。我觉得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好的和很可悲的情况,就是中国企业管理我觉得现在是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我在合资企业干了24年,国营企业干部出身。我又走遍了大江南北,在四个民营

声明:《企业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执行打假--中国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为网友潹銥膂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