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管理:“蔑视制度”的逻辑痼疾



规章制度是典型的“他律”管理,而中国传统管理强调“自律”管理,即通过引导与控制人的私利和欲望,达到组织成员自觉的“自律管理”,成为替代“制度管理”的最高管理原则和目标

  中国传统的商业、企业管理,缺乏对于“组织”常识性的认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缺乏对于“组织”基本的尊重,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蔑视制度”。

“尊重组织”就意味着必须首先“尊重制度”,因为“制度”是一个正式组织的成熟标志。组织为什么需要“制度”?这是一个很好理解的问题:一群人聚在一起,只有具备了共同遵守的制度,我们才会把它叫做“正式组织”;否则我们把它叫做“一盘散沙”。制度规章越是健全完善,意味着组织本身越是成熟,当然,制度规章并非越多、越细就越好,因为制度规章本身就是成本。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说,管理的初始问题就是为组织设计和安排制度规章,它意味着一个正式组织的诞生、而不是一群乌合之众的聚集;制度规章必须是为组织全体成员共同遵守,而不是只对部分人有效、而对另一部分人毫无约束。

事实上,中国传统的企业组织管理,从不缺少组织内部的制度规章——“家有家法、店有店规”,就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传统“老字号”的店规,各种规定详尽周全,像中国传统老字号“六必居”的店规,从一个糖蒜的原料是在郊区的什么地方、哪个村、哪几块地,都写得清清楚楚,甚至连是三更、还是四更起蒜,都明确无误的写在了店规里。

但是,在管理人的制度上,却少了“规章”,因人因事因时而定。假如一个员工偷窃了自己店里的东西,应该如何处置?按照组织制度管理原则,当然是以制度论处赔偿、开除甚至报警,但中国传统管理却不会简单地这么去做:在一个描写中国老字号名店“全聚德”的电视剧里,老板面对偷窃了店里烤鸭的大师傅,并没有采取制度开除的方法,反而是通过事先设置计谋,在大师傅偷窃烤鸭的瞬间突然出现,并且当众宣布大师傅是首先发现了窃贼、并赶跑了窃贼的人。就这样,一个组织的“内贼”,在老板的巧妙设计安排下,反而成了擒贼的“英雄”。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计谋管理,它所破坏的是组织的、公正的管理制度,但换来的却是大师傅更加感恩的工作。

仅仅就这个独立的事本身来说,我们不得不为中国人的聪慧计谋式管理叫好:即警告了大师傅、又保全了他的面子,同时还赢得了心知肚明的员工的敬佩,可谓“一石三鸟”。

就此事实结果看,中国人完全有理由嘲笑和蔑视制度,因为这样做的效率和效果,远比简单的开除好。但是,当这件事被放大到“组织”层面,其危险的缺陷就显而易见了——假如对于这个事件的处理,并不是发生在一个手工作坊式的小烤鸭店,而是发生在规模庞大、人员众多的现代企业组织里,所造成的组织混乱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现代企业组织的历程演变,经历了从传统小农经济到现代工业经济的4个阶段:家庭形态、工厂形态、公司形态和现代企业组织形态——事实上,这个演变的历程,也是从“管理人”到“管理组织”的过程、从随意性“智慧管理”到组织化“制度管理”的过程。当早期的传统商人或老板,带着个马仔四处寻找商机时,是无所谓“制度管理”的,马仔只要忠诚听话就足够了,这时如果给马仔制订一个奖罚制度,本身就是滑稽可笑的;但是,当传统、老板面对的下属是数十人、甚至是上百人,他就必须学会“适当分工”和“授权管理”——“分工、授权”的本身,就是组织制度化管理的产物。

 中国商业管理:“蔑视制度”的逻辑痼疾
从表面上看,中国传统商业的嘲笑和蔑视“制度管理”,是因为在中国商业历史上,一直缺乏大型商业、组织,但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则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与事”关系的认识理解上——中国传统企业组织管理,却将“制度规章管理”视为了最后无奈的选择,最有效的管理首推“道德秩序管理”,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传统组织管理的对象,并不是“组织”、而是“人”。

从管理“组织”的角度看,每一个人都是组织制度管理平台上的平等份子,并不特殊;但从管理“人”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是特殊的、千差万别的个体,因而需要因人、因时、因事的区别对待,处理任何事情,都力求情、理、法三者之间的均衡。为了适应个体的特殊性而区别对待,其结果就是以“蔑视制度规章”为代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4499.html

更多阅读

读书笔记:《法律的逻辑》

法律的逻辑——法官写给法律人的逻辑指引【美】鲁格罗·亚狄瑟著 唐欣伟译 法律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主编按语 吕忠梅】如果需要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法官的工作,我愿意借用这样的表达:法官要在不可能讲理的情况下讲理,与“不讲理

企业反馈管理:你需要的尽在名称之中

领导者在不断寻找新的方法,以此提升企业内部的客户中心度。时间紧迫的客户越来越不愿意采用传统的方法提供反馈。风险投资家们在向专业软件公司投入数以亿计的美元,应对企业及客户类似于企业反馈管理(EFM)的需求。即便受欢迎度与日俱增

商业计划书写作 《重新定义中国商业模式》一书的写作初衷

本书的写作初衷是:时至2010年,有感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企业经营方式升级转型和众多外贸转内销企业如何转型的迫切需求,笔者撰写了《重新定义中国商业模式》一书,希望能够在中国经济升级的过程中,为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提供参考。

声明:《中国商业管理:“蔑视制度”的逻辑痼疾》为网友友独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