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期,由于强调企业做强做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企业文化研究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文化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其中包括企业思想文化、战略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形象文化、品牌文化和组织宣传文化等等。
这么宽泛的企业文化内容,一个企业用3~5年时间是难以做到的,也是难以定位的,但企业做长了做大了就可以比较清晰地让消费者读懂企业的文化定位。比如:贵州茅台酒历史悠久、醇香味浓、健康时尚,用一句:“茅台酒喝了不上头、茅台酒喝出健康来”,就将“茅台酒”的企业文化定位为历史悠久的健康饮品。大家想一想,“茅台酒”从出世到今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文化是一种积淀,企业文化更是一个企业管理和品牌的历史积淀。
近些年,由于推行西方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和优秀企业文化,我读了许多欧美、日本、韩国和港台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书。说句心里话,有时候越读越糊涂,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西方的企业文化是生长在西方的社会和人文环境中,日本和韩国的企业文化是生长在日韩的社会和人文土壤中,每一个民族文化有每一个民族的视角和看待世界的方法,所以西方和日韩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只适用于它的本国企业,照抄照搬到中国来,肯定行不通。
这就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理,所以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是把西方企业管理文化中最普遍、最优秀的部分与我们企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创建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又有所不同,每个企业在社会上让消费者感到有区别、不一样、有特点,消费者就记住了有特点的企业和品牌,并长久地消费该企业的产品,这样的企业就可以称之为有较好的企业文化了。我比较喜欢李嘉诚先生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他说:“我是把中国的哲学思想和西方的管理制度结合起来进行企业管理的,对企业的事我用西方管理制度比较严格,对企业的人我用中国哲学思想,比较有人情味。”作为华人首富,我想这是他几十年做企业的经验之谈。
近段时间,有些企业家向笔者提出怎样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思维和新方法,我回想了一下自己这些年参与国企、民企和中外合资企业管理的经历,对企业管理文化新思考的“新”字,有了一些体验。
企业管理文化新思考的“新”字,不是“新鲜花样”而是“新的回归”。企业这种组织是以盈利为本,功能是盈利,一切“新思考”都应围绕企业盈利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来进行。当然有了盈利,也应该考虑回报社会。
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生存发展。企业不盈利谈不上生存,企业不发展谈不上盈利。丢掉利润谈什么企业管理文化,那纯属骗人;管理管不好企业的发展和现金流,那就叫管死;企业都破产了,哪来的企业管理文化?
做企业的人都知道,企业生存发展四个字:叫做“经营管理”,有的人叫“内政外交”。管理是内政,经营是外交。对待“内政外交”,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有所不同,企业家的内政外交是:内政管用人和游戏规则,外交管企业战略和资源平台;职业经理人的内政外交是:内政管成本、营收和利润,外交管客户、目标市场和品牌塑造。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必须分工协作,不要管理错位,错位就会失去战略战术,就会失去人和,在号召“以人为本”的中国,失去人和就是面临危机,不会处理危机,企业一定破产,破产的企业是没法谈文化建设的。
企业家和科学家、哲学家一样,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管理文化)搞简单,便于操作。企业管理制度的条文是拿来执行的,越简单易记越好,而不是拿来汇报的, 装修门面,哄骗社会和上级。
企业管理文化应该建立一个“动态循环平衡”。不要指望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就要管理多年、一劳永逸,这是不可能的事。管理制度要随企业管理文化的变化而变化,但核心文化不能变。那么企业管理的核心文化是什么呢?是成本、利润、营收和品牌文化。
所谓企业创新文化,其实就是工艺、要素、产品、体制、机制、资源、流程等的重新组合。作为管理者,仔细观察各种产业的现有工艺、要素、产品、体制、机制、资源、流程等,进行了一些巧妙的横向移植和组合,有时候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创新效果。
企业家是感性文化的居多,但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感性目标,去判断“正确的事”;而职业经理人(管理者)是理性文化的居多,他们有一套理性的知识和职业准则,只是把“事情做好”。如果企业家判断错了,职业经理人就会把错的事情做完,直到企业破产;如果企业家判断正确,职业经理人就会把正确的事做好,做到企业强大。
一讲企业竞争文化,多数人都讲“龟兔赛跑”,你死我活;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竞争文化已经演变为竞合文化,这就是:在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里乌龟驮着兔子游,共同到达终点,实现合作双赢。
大企业研究文化,中企业研究战略,小企业研究生存,各有规模、各有选择。但大企业一定要坚守中小企业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流程,使组织扁平化,信息通畅化,决策快捷化;中小企业也一定要把眼光放远,预备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使企业做强、做大、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