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某门户网络看到了《中国CEO形象国际大调查》的专题,大家似乎都认为语言、外表和一些行为构成了一个CEO的形象。笔者也查阅了新华字典中关于形象的解释:“对用有效和生动的语言刻画和描写的有形或可见的表现。”
但这样的解释也不能让人完全信服,事实上,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变化,一些老的词语纷纷赋有了更多的外延。究竟什么才是形象的合理解释呢?
甲和乙二个小伙子一起去参加一个商业PARTY。甲错把饭桌上的洗手水当成饮用水,喝了下去。乙在看到这种情况后,为了不让甲在众多人面前感到尴尬,自己也捧起面前的洗手水喝了几口。这就是形象!
一对双胞胎兄弟,从读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大学,而2个人都在一个班,学的也是一个专业,但是毕业找工作时。哥哥找了三个月,也没有寻觅到一份好工作,而弟弟在投递的第一份简历后,就赢得了份薪水不错的工作。这里面除了包含运气的成分外,形象是主要原因。
小李和王勇都是刚刚毕业才踏入公司的新员工,在工作成绩上大家都差不多。平时上班二人均西装革履,但小李走路时喜欢弓着背,而王勇走起路来,挺胸抬头,脚下生风,信心十足。二年以后,王勇晋升为企业市场部经理助理,而小李仍然还是普通职工。这也是形象问题。
中国第一首富黄光裕的光头与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的红色领带;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的质朴与幽默风趣的主持人李咏;这些简单的穿着和个人的谈吐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形象,最多也仅仅是个人形象的反映。
再看不同媒体主持人对CEO的不同评价
凤凰卫视主持人 曾子墨:刘明康几乎让我改变了对中国企业家的印象。有英国留学经历的刘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天他身着深色西装,浅色衬衫,暗码式领带,戴着袖扣,皮鞋擦得极亮,身上散发古隆香水味,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如果刘走在华尔街,是标准的银行家形象。
杨澜(《杨澜访谈录》主持人)台塑集团王永庆对穿着的要求是大方整洁,从不计较衣服的新旧和款式。生活上,他极崇尚节俭:用的肥皂剩下一小片,还要粘在整块上继续使用;每天做健身毛巾操,一条毛巾用了27年。对王永庆的采访,给我留下很多遗憾,他很多时候在讲"我不晓得"、"我不知道"、"我不懂"。平时,他根本不接受个人采访。在他眼里,一个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个人的经历告诉大家。
他们能吸引大众的眼球,是因为在他们形象背后有更多更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他们的性格礼俗、反映他们的能力和个人权力。而这些细节化的因素综合起来,才竖立了他们的整体形象。
一套合身的西服和一条颜色搭配适当的领带,再加上不错的个人谈吐和举止,只能说你外表不错,并不能将它和你的个人形象等同起来。
因为形象是一个人的文化,它包括知识、能力、涵养、潜力等等,是在每个人自身成长的环境中磨砺出来的,并非一年半载所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