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这样讲系列之(三十)
著名管理培训大师级人物余世惟在江苏移动成功经理人中有讲到伊利郑俊怀的例子中提到从我做起,但是现在再想起这件案例就感到非常可笑了,如果伊利所有的员工都学郑总从我做起,那么伊利现在差不多也该破产了,是不是也像这位郑总一样进入监狱一番呢?或许余大师本人也没想到这个被引用的人这么快就消失了吧。让人感觉到有种卖狗皮膏药的感觉。
这种事情有种一直被人们教导怎么怎么样,结果等到自己真正尝试的时候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情。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从某种角度而言,目前的一些培训确实起着欺骗员工的作用,而某些培训大师的确在帮忙。
培训过了头就有点传销的感觉,一个人的精神被调动了起来,进入一种亢奋的状态,显然,精神兴奋有利于克服各种想象不到的困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企业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员工达到某种需要的工作状态,包括知识技能与精神状态两个方面。但是国内一些管理者却往往重视形式上的培训,从而形式上的容易抓的精神就成为各个企业培训的要点了。洗脑是每个培训企业的需求,更为直接的是管理者需要一些洗脑的培训,这样管理员工更为有效果,员工也更为配合。基于这种目的,所以陈先生的圣经之类的思想得以畅通,问题的关键不是员工真正需要,固然他们很多人也认为这样很正确,好比谁都知道皇帝残暴,但是谁也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皇帝,反过来又强化了这种残暴一般。而目前流行的一些培训根本内容均为洗脑的内容,或大同小异,而流行的原因也在于是领导决定培训,而非员工本人决定培训。或者说是站在管理者角度的培训,而不是站在员工角度的培训。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有人怀疑一些培训大师的学历背景,固然与相互的诋毁所谓狗咬狗有关,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们开始了对这些光环人物的反思。
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时侯听的一个故事来。
说是在当时还有地主的时候,一个打长工的农民的故事。这个工人老实能干,心眼实在,为人善良,但是老受到地主的剥削。那就是每当在他吃饭的时候,地主都在那里给予某种程度的语言刺激,结果就在这种语言刺激下,这个长工一辈子也没在地主家吃到过好的食物。例如,吃饭开始,地主夫妇就开始吹风,我们的长工为人正直,也不像其他长工那样挑食,总是把好东西让给东家,于是就告诉长工要吃好的,挑好的吃。而当长工伸手拿白饼之类的东西时候,地主婆就开始说,对呀,吃白饼。而且声音特大,这样很多人都知道长工要吃白饼了,而长工再也不好意思去拿白饼之类的好食物了。就这样,在这种心理下,长工一辈子也没在地主家吃到好食物。
忽然就想到,当老板让你读《致嘉西亚的一封信》的时候,当他给你《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时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当管理者组织员工去培训的时候,在满堂激情飞扬的课程结束后,等待着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