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工商机关将18家失信的“科技公司”逐出市场,吊销了这些企业的营业执照。这些所谓的“科技公司”打着科技的幌子,发布虚假广告,骗取客户签订加工热水器、测电笔、珍珠领带、声控开关、洗衣粉等合同,收取客户3000元—5000元不等的合同保证金、定金、技术培训费。然而,在“回收”客户的加工成品时,却对客户百般刁难,强行没收客户的保证金、定金,使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和农民上当受骗,被骗金额累计逾千万元之多。
一些企业不讲信用,假冒伪劣、偷税漏税、骗汇逃债等行为在许多地方普遍存在,严重背离市场诚信原则。比如,有的企业利用经济合同骗买骗卖,制造推销假冒伪劣商品,在办理公司登记时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证明,采用欺诈手段获取公司登记资格等。有些企业,借了一家银行的钱来还另一家银行的贷款,企业表面上运转得不错,实际上连利息都付不起。
最近,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单位开展了“企业信用:现状、问题及对策”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企业信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拖欠货款、税款、贷款,违约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以及披露虚假信息、质量欺诈、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和价格欺诈等。
企业失信,不但给市场经济秩序造成混乱,而且给社会经济发展也带来不小的危害。有关研究证实,我国一些企业因为信用不高乃至失信,导致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约6000亿元人民币。在今年的“两会”上,有关企业信用问题的提案议案数量之多、呼声之高出人意料。
惩罚无信要动真格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商品的生产者和服务的提供者。企业不讲信用,给市场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应依靠法律的力量和制度、政策来约束信用关系各方面的行为,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加大失信者的成本,让失信者付出惨重代价,才能够有效制止企业失信行为的蔓延。
前不久,上海10家企业因涉嫌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假出资等违法行为被工商部门吊销了营业执照。根据有关规定,这些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将会被列入上海工商管理部门的“黑名单”。北京、青岛等地的工商管理部门也建立了企业信用警示系统,凡是违反法律法规,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将被列入“黑名单”,这些人在几年内将被禁止登记注册新的企业或在其他公司当法人代表。
过去,企业违章违法,其劣迹外人难以知晓。有了“警示系统”,社会各界可以了解与其交易的市场主体是否有不良记录。建立并向社会开放企业的信用信息系统,有利于形成企业信用约束机制,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失去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这对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保障市场经济有序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信用是企业的生命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的公正,市场的效率,市场的完善,参与市场竞争的合法权益,都需要信用的支持和保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指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影响着企业的商誉;商标代表着企业的信用,诚信和信用就是企业的市场形象,就是金钱。我国企业替外商加工一个玩具只赚几元人民币,外商拿到国际市场上可以赚几十美元甚至上百美元,这是为什么?人家卖的不仅是产品,还有企业信用,这里面包括资本信用、商业信用、知识产权、管理技术等。加入WTO后,国内企业更是亟待补上“信用”这一课。
最近,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520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这些企业入选条件相当严格,比如,必须连续8年以上获得“重合同守信用”称号,对外签订合同的履约率要达到100%,在同行业中效益较好,无经营性亏损等。这是国家工商总局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鼓励企业增强信用观念、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国家工商总局表示,今后将不定期向社会公布“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名单,并对这些企业在年检、商标、广告、经营范围、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鼓励。让守法企业尝到甜头,让违法企业付出代价,才会有更多的企业不敢违法,有更多的企业自觉守信。
提高企业诚信水平,目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提升企业经营者的商业道德素质,在企业和全社会树立讲诚信的公德意识;积极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行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增强企业的信用观念,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信用即财富的共识和理念等。只有当讲信用成为大多数企业的自觉行动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够真正地走上规范有序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