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国际的中国文化 走向文化管理



《追求卓越》的核心内容是文化管理

  《追求卓越》提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美国传统的科学管理,或叫理性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走向没落,企业必须选择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新的管理思路来管理企业,这就是文化管理。

  《追求卓越》的核心内容——成功企业的八个原则,都是和企业价值观或是企业文化相关。例如,价值驱动就是在强调企业的激励手段,不仅要从物质方面着手,更需要建立起能够团结和吸引住员工的企业价值、目标和信条,让员工产生对这一事业目标的认同感,从而产生精神上的驱动力。再例如以人促产,是要将人的因素放在影响生产和管理的诸多因素之前,最先来考虑,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人本管理的实现,单纯通过制度是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的,它需要建立企业价值并将其转变为每位员工和管理者的思维习惯。还有其它六个方面都或多或少需要企业文化来支持,才能够具体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细微之处。

  管理的三阶段论

 走向文化管理

图2-1  管理理论发展的三阶段

  1.经验管理

  从1769年第一家现代企业在英国诞生,到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诞生之前,这140多年的时间,企业管理一直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所谓经验管理是指:没有成形的管理规律、没有成文的管理制度可以遵循,企业完全按照经营者自己的设想,跟着感觉,凭经验、直觉去管理。所以,在经验管理条件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个人素质,这包括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凝聚人的个人魅力、良好的感觉和直觉。

  2.科学管理

  1911年科学管理理论诞生,它探索企业管理的客观规律,将管理经验抽象化、规律化,使企业管理由经验变成了科学,这是管理的一场大革命。在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这一理论的开拓者——泰勒,着重于运作管理研究;法约尔,着重于管理的一般原则研究;韦伯,着重于组织理论研究。

  3.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指以把人假设是社会人为前提,重视感情和价值在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将企业的价值灌输到每个员工的思想意识中,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工的热情和创造力,来实现超越制度管理的飞跃。在20世纪80年代末科学管理已走向没落,而文化管理逐渐突显出来,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经济人的假设逐渐脱离了实际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温饱问题已逐渐解决,工人除了经济要求以外,他们的社会要求越  来越高,自我实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知识经济的浪潮

  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简单重复劳动逐渐为机器所承担,员工类型正在从体力劳动型逐步向知识型转变。对知识员工的管理、监督和激励需要从内部着手,充分调动人的内在动力和责任感,以监督体力劳动为导向的科学管理,已不再适合脑力劳动者。

  企业竞争由生产力竞争转变为服务竞争

  一方面服务产业占GDP比重不断增长,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从价值链的服务环节增加产品的价值,即以服务制胜。从这个角度来讲,必然要用文化去解决管理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潮流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造就了跨国公司,企业跨地区经营,跨国经营,面对不同的市场、客户和竞争对手,公司的决策越来越分权化。但是如何才能保证分权结构下的所有决策都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呢?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哲学思想,共同的经营理念,而这些问题必须在文化领域解决它。

在这4个背景之下,文化管理逐渐突显出来,取代了科学管理,成为管理理论创新的前沿。

文化力与竞争力

  1.文化力为什么是竞争力

  在文化管理理念提出以后,文化从一种抽象意义的概念,已逐渐成为一种管理理念,这种理念是管理实践发展的产物,是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特征,符合知识经济特点,迎合现代企业需要的。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管理实践已经证明了它的有用性,文化力在现在就是一种竞争力。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文化管理不能取代具体的业务角色,文化管理需要有业务的支撑,文化管理所起的作用在于整合。

  2.文化如何产生竞争力

  一个优秀企业的文化能从九个方面推动企业提高竞争力。

  导向作用

  企业为什么会存在,具体而言,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存在的根本宗旨和目标是什么?企业的根本宗旨和目标构成了员工奋斗的共同理想或愿景,但是企业目标不能仅仅是追求盈利,企业要能够凝聚人,就必须有超越利润的价值观,就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激励作用

  对员工的激励,应综合考虑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物质需要可以用物质去满足,而精神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尊需要则要靠企业文化。这就是现在很多企业在留住人才的时候,不仅只靠待遇留人,还要靠感情和事业留人。而感情和事业正是文化的一部分。

  凝聚作用

  企业应能够团结员工的心,使他深切感到这个事业值得追求,使他感到企业如家,也可以通过企业文化,通过文化的感情诉求实现。

  塑造作用

  人都是环境影响的产物,一流的员工不仅要有一流的业绩,一流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风貌、作风、敬业精神都应该是一流的。企业文化特别强调,员工之间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互相协作很好,内耗少,一致性强,企业的竞争力也会较强。

  规范作用

  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的行为符合公司的利益,泰勒的科学管理关注于硬的规范、制度、惩罚;而文化管理,则是通过塑造统一的公司文化来形成一种规范力,这是一种软规范,自然约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也即是员工们能自觉、主动地按照公司的一切规章、制度来严格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资源整合作用

  文化管理形成的是一种经营理念,企业哲学,可以起到很好的整合作用,整合企业的精神资源和物质资源。特别是企业精神资源的整合,更是文化管理作用的独到之处。

  决策支撑作用

  如何能够做出正确决策?要有高明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这样才能够有一个高明的决策,而企业文化里要求的企业哲学,就是形成一个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共同思维方式对于高层经理来说更是非常重要。

  创新作用

  激发员工的创新就是要减少对他们的约束,让他们活跃起来、充满激情,因为有激情才能够产生创造力。纯理性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精神的。也就是要把泰勒加在员工身上的“紧箍咒”拿掉,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使大家能自由地思考,这必须依靠企业文化来实现。

  辐射作用

  成功的公司,他的品牌战略往往也是成功的。品牌怎么形成的?品牌的背后就是文化,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在社会上的一种映象,一种反射,一种辐射,企业的文化让社会公众、顾客、供应商、政府了解了,让新闻媒体报道了,传遍世界,就树立了企业的形象。所以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就会树立好的企业形象,好的企业形象不断积累的结果就能变成好的品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5771.html

更多阅读

台湾 一步之遥的“中国文化大学” 台湾文化大学生吸毒

去文化大学,纯粹是想去那里俯瞰台北,据说那里是欣赏台北101大楼和台北市景的好地方,尤其是夜景更美。我曾在台北青年旅馆的大厅里见过一张照片,就是从文化大学俯拍101大楼的,的确非常漂亮。于是那天从阳明山下来后,我们在离文化大学最近的

古文字蕴含的中国文化的灵魂1 汉字中蕴含的中国文化

古文字蕴含的中国文化的灵魂——三千年前的中国梦根据造字者的思维深入解读古文字,系统地发掘古文字蕴含的思想观念体系,这是古文字研究的新课题。我1998年在《徐州三中(校报)》发表《古文字研究的新课题》提出这个问题,后来改变题目(《

中国筷子文化 筷子的中国文化

箸是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独步世界的进食用具。在我国距今7000-6600年新石器时代的非金属的古箸实物、多为骨箸。如今,在千姿百态的进食器具中,箸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已成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一、“箸”的文字源流食箸,古称

古文字蕴含的中国文化的灵魂 中国古文字

雅俗日记喜欢了朱金才的博文 31分钟前古文字蕴含的中国文化的灵魂(18)二、古文字蕴含的追求全面和谐的行为科学体系(七)以和为本,国际和谐(1)把爱进扩大,就涉及更大的群体——世界上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社会与社会、宗教与宗教的关

谈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谈谈中国的面子文化

谈到文化的延续性,我们很为自己的本土文化骄傲。似乎,在一切古代文明里,中国文化最具生命力。可知的是,古埃及文明璀璨过,可是亡了;古印度文明也是伟大的,可是它的文明也中断了。古巴比伦也如此。再问,为什么中国文化独一具有延续性呢?那个

声明:《走向国际的中国文化 走向文化管理》为网友彩虹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