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一大批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地发展起来,其中军人出身的企业家占了很大比例,像柳传志、倪润峰、吴一坚等。为什么他们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摔打中脱颖而出,这和他们身上军人的素质、军人的气质、胆略、胸怀、抱负等密切相关。
市场就是战场,二者规律相通。《孙子兵法》中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意思是战争之前要很好的分析对方情况,有了把握才能打,打了就一定能赢。做生意也一样,要先做市场调查,知道消费者的年龄特点、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当地的风土人情,从而进行分类,找到你的目标人群。
《兵法》中还讲“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兵战为下、心战为上”。在战争中,要研究敌方将帅的心理,应用到现在的市场竞争中,就是要把握人心走向。对消费者,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研究他的需求;对企业员工,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凝聚人心。
另外《兵法》中“专、集”的思想,军事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等思想在企业发展中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军人企业家有七大特色:
一、理想与抱负。
企业家能成功,首要条件就是要有理想与抱负。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到军队这样一个都是男子汉的特殊地方,军人会不断对自己有期待、向往。正像高尔基说的那样,一个人给自己的目标定得越高,他的聪明才智也就发挥得越快,他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商界也是同样的道理,杜邦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了150年的企业发展战略;松下在上世纪中期,曾经定下250年的企业战略构想。
军人企业家往往志存高远。
二、坚决的行动力。
很多人有很多优秀的想法,却很少付诸实施。晚上可以在床上想得天花乱坠、意气风发,第二天早上眼睛一睁,啥都没有。有人学英语,一辈子都在看第一册。
而军人的特点就是勇猛果断、雷厉风行、作风顽强、特别能战斗。如果在军事领域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只有死路一条!走近军人,立刻就能强烈感受到他们整齐划一的果断作风。
其实这也是“知”与“行”的关系。孙中山早年认为知难行易,在革命多次受挫后,才认识到知易行难。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本名陶文睿,后改成陶知行,寓意知易行难,后来在实践中发现知难行易,才又倒过来,改成陶行知。三次改名,可见行动力的重要性。
军队的这种行动力,是任何其他组织都比不了的。军令如山倒。这对做企业的人非常重要。
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军人要面临很多挑战,甚至生命危险,他们的生存环境恶劣,他们的劳动条件艰辛。用经济术语讲,他们劳动的负效用是最高的。所以军人要有超人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一往无前。很多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在军人身上都奇迹般的出现了。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高潮就必然有低谷。按照国际上的研究,如今企业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存活的比例越来越低,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所以企业家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各种困难。
1997年,日本八百伴集团破产,总裁和田一夫开始受不了打击,准备自杀。可是在他读到《我的父亲邓小平》时眼前一亮。邓小平74岁复出,获得如此成就,他失败那年才68岁,没有理由放弃。于是在日本福冈县偏远的煤矿小镇饭冢,和田一夫开始了新的创业。现在和田的咨询公司平均每天有300人登入网站请教,反应不错,美国大型电脑公司Sun也选它作网站链接。
四、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在军队里表现得最为充分。军队是最有战斗力的集体,这种战斗是生死的搏斗。这要求战斗人员必须团结一致,紧密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军事文化的特点之一也就是高凝聚力的文化,一起当过兵的战友情是最铁的,一辈子都忘不了。
这种团队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加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一个高度凝聚的团队,才有可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把企业做强做大,这已经被无数的成功企业所证明了。
五、勇于献身的价值取向。
一个新人到军队,首先受到的教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军队教育强调无私奉献、勇于献身、见义勇为的利他精神。
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价值观的定位,在物质和精神、个人和社会的价值高度上如何取舍。军人出身的企业家自觉的有一种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像柳传志等成功的企业家,钱已只是一个符号,企业作为一个工具,更多是为他人提供发展的平台,为社会提供支持帮助。
六、遵守纪律的规范意识。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出门请假、回来消假,管理上整齐划一。军人骨子里有着很强的规范意识。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遵守规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规范经济。然而现在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完善,一些企业家乘机钻空子,漠视规则,追逐利益,也有一些人因此锒铛入狱。这一点上,军人出身的企业家则少之又少。
企业管理更要求每个员工遵守纪律,只有铁的纪律才有铁的战斗集体,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规矩的企业能做成大事。在这一点上企业和军队的诉求是一样的。
七、创造意识。
服从的天性并不意味着军人缺乏创造力。在军事领域有一个文化悖论,即顺从与创造。军人必须要服从命令,但军人也必须要有创造精神。《孙子兵法》中说,“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战争样式,重复就意味着失败,像历史上的马其诺防线。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商场,商情变化多端,企业家要因地、因人、因事制宜,在服从规则与创新中找到平衡点,既按规范办事,又有新的活力。
以上特点都是在军人在军旅生涯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很多军人也许说不出这么多道理,甚至没有意识到,却在行动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了。
在东北有个做木材的企业家叫李青扬,他是从基层部队出来的,后来到军事院校做教员。上世纪80年代末,他一个人来到长白山创业。真正从零开始,自己砍木头、自己扛下山卖,因为他的敏锐目光,看准了木料在家装市场中必将走红,坚持早走一步。事实证明,抢先一步就是成功。如今东北巨大的木地板市场已经被他占领殆尽。
接触这个人,可以充分感受到军人企业家的气质。他有豪气,一个人敢孤身扎到长白山,伐木、扛木、贩木。他有头脑,在部队时他就潜心研究谋略,还撰写了《谋略论》。他还有韧劲,前两年企业遇到危机,他不到五十岁,头发全部愁白了,但他还是坚持挺过来了。
如果说过去的军人给人的印象还是莽撞,张飞型的有勇无谋。现在的军人则像拿破仑所说的那样,在智和勇上成就一个正方形。
看看当下中国军人创业的例子,很多都是在高科技领域。
过去的冷兵器时代,军人拼体力;热兵器时代,比的是机械化;高科技时代,较量的则是信息化。信息化对军队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军队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而且,很多先进技术也是先从军队里发展起来的,像卫星技术、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军事领域人才济济,这些人才既懂技术,对市场有敏锐的捕捉力,又有军人的行动力、韧劲和团队精神等优良品质,他们创起业来,如虎添翼。
但是,军人在创业中也有他性格上的缺陷,不利于创业的弱势一面。
首先军事领域和经济领域不同。军队是一个特殊的团队,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上下级很明确,而经济领域则复杂的多。从军队出来的人与社会有一个适应期。而且,在一个都是男人的世界里生活久了,他们往往阳刚有余而婉转不够,说话直来直去,不考虑对方的感受,不经意间就可能得罪人。
其次,军人的信心、勇气使得他们容易过分自信,刚愎自用,也会影响他们对先进思想和模式的吸纳。
最后,军队的改革向来落后于社会变革,军队是个超稳定型的相对封闭的组织。这使得军人出身的企业家变革意识不够,惰性较大。
军人想创业,既要认识到自己身上优秀的品质,也要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其他的创业者也应当学习军人的长处,完善自我,做强企业。
(采访专家:刘红松 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主讲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