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必须走上国际舞台,这已是国内企业精英们的共识;但如何及时、主动地立足国际市场,却是一个令企业家们感到复杂的话题。10月13日至15日,集全国各行业顶级企业的700位CEO和政府领导、业界专家、管理学家、媒体高层等300余人参加的用友2004用户年会再一次将这个话题拉到兴奋点。
中国企业需要全球视野
“直面与融入国际竞争,实际上是让中国企业走上最终与跨国公司平起平坐的快车道。中国企业如果永远开着‘老爷车’赶路,那只能在慢车道上被别人甩得越来越远。企业要有善其事之工,还要有尽其利之器,信息化不可否认地成为中国企业步入世界殿堂的利器。”用友总裁何经华说。
跨国经济体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融入全球化的保证。但在2004年《财富》世界企业500强中,中国企业入列者不足20家。在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进步和跨国公司的推动下,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经济一体化突破国家和地域的限制,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国际分工不断加深,世界市场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从而呈现出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中国企业已经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压力。尽管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然而,不管国力强弱,不管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各国都将逐步汇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之中。
来自权威统计数字表明,大概三分之一的世界经济活动现在已经是国际商务活动了,不管是出口产品依赖市场,或者是进口原材料依赖国外市场也好,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赖已经到30%以上。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世界经济的一半都会直接卷入世界经济、卷入国际市场,如果再算上对这些跨国公司的供货、技术转让,这个比例还要大得多。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现在已经是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中国进入世贸组织让中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更快。
有人说“WTO让中国企业整体幸福也让中国企业个体困惑。”在中国加入WTO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巨头云集中国,与中国企业展开面对面的激烈竞争。如果不通过培育核心技术和营销网络打造国际品牌公司并走出国门,很可能不等中国企业发育壮大,就胎死腹中;如果死守国内市场,则可能被跨国公司冲击得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连国内市场也守不住。这就是中国企业面临的现实。中国企业需要具有全球视野,需要打造国际竞争力,需要迈出国际化的步伐。
信息化创造竞争优势
“跨国企业生产的是金子,中国企业创造的也是金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企业的内部管理、生产组织、库存、销售安排等更为经济合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这是使金子保持金色的必由之路。”一位专家如是说。事实上,在一些行业里,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不仅是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现在正有不少企业利用信息化改变着自己的战略思考与视野,推动经济直接化、虚拟化,拓展自己新的生意空间,这被专家们称为“新企业行为”。实际上,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新企业行为,力图避免企业跨入国际市场时只有“牛犊之勇”。面对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只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是不够的,还应形成攻守平衡的能力与机敏。
“信息化可以改变企业本身的产业结构,同时改变竞争规则;它让企业以新的方式超越对手,进而创造出竞争优势;它能从企业内部既有作业中,开展出全新的事业。”用友副总裁吴晓冬表示。
企业通过价值链创造价值,并生存发展。价值链并不是一些独立活动的综合,而是由相互依存的活动构成的一个系统。价值活动是由价值链的内部联系联结起来的,基本活动之间、不同支持活动之间、基本活动与支持活动之间存在着联系,这些联系是某一价值活动进行的方式和成本与另一活动之间的关系,竞争优势往往来源于这些联系。如成本高昂的产品设计、严格的材料规格或严密的工艺检查也许会大大减少服务成本的支出,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与此同时,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内部,而且存在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之间。供应商、渠道买方的各种活动进行的方式会影响企业活动的成本或利益,反之也是如此。供应商是为企业提供某种产品式服务的,销售渠道具有企业产品流通的价值链,企业产品表示买方价值链的外购投入,因此,它们各自的各项活动和它们与企业的价值链间的各种联系都会为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供机会。
信息化正是加强了企业开发内外部价值活动之间联结点的能力,使企业通过新的信息流,对这些联系进行规划,既可以提供独特的成本优势,又可以此为基础将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与其它组织区分开来,从而实现差异化竞争。吴晓冬说:“能主动预期信息化力量的企业,将主导后续的发展。疏于回应信息技术发展的企业,则将被迫由别人引发变革,并发现自己处于竞争劣势。”
但在中国,信息化的价值虽然得到不少企业的认可,但还有更多的企业或者对信息化的认识还有偏颇,或者还没有寻找到如何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据国内一项调查显示,从需求与利用信息来看,76%的企业认识到信息有助于新产品的开发,而认识到有助于产品销售的不足14%。从信息内容上看,需要新技术、新工艺信息的企业占84%,需要市场信息的才占55%。而需要同行信息的只占23%。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企业对市场和竞争的意识相对薄弱。而另一项统计也显示了中国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深的问题:有70.4%的企业认为进行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宣传产品,67.7%的企业认为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仅有33.4%的企业认为能够降低生产、销售、运营成本。1993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路计划”,企业信息化才得以流行。中国的企业信息化也就十年的时间。信息化不是一种休闲的时尚;也不是一身华丽一副贵气,真正的信息化需要分阶段量体裁衣。“认识不足,就导致了中国企业实施信息化,除了一部分是务实进取型,还有更多的是贴金效益型和规模阔老型。”用友总裁何经华先生说:“许多用户不是在用信息化改变竞争规则,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中国企业需要摒弃对信息化的摇摆态度,坚持以信息化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必须有负责任的信息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去为中国企业提供正确的帮助。”
“中国企业面临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压力,不像一阵牙痛,过去就好了。这是实实在在并长期存在的现实。用友愿与中国企业携手,提高国际竞争力,阔步走向世界。”何经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