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是经济竞争力,经济竞争力决定于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竞争力直接体现为产品的竞争力。全球五百强至少有208家制造企业,占总数的41.6%,其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44.7%,2000年收入统计大概为六万亿美元,但这些企业从头到脚都是用高科技包装起来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企业了。中国在世界的名牌产品太少,这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很不够的地方,所以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中央关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就讲得很清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是历史性任务,而信息化更是覆盖全局的战略举措……。”所以,制造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加入WTO之后,更要从整个世界市场竞争的新特点来规划企业的信息化。二、制造业信息化的组成和当前的重点制造业信息化,就是以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销售的全过程,以提高市场的应变能力,这是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也可谓就是采用信息技术来增强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竞争能力。制造业信息化的组成主要有:基础信息化,是整个企业最基本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是单部门使用的工具软件,如支持产品设计的CAD,它的开发和应用是立竿见影的,大都用在产品和工艺设计部门,需要进一步集成时就要会考虑PDM(产品数据管理),这些系统实现的时候,一般就涉及到技术层面,相对容易做一点,比管理要容易,因为管理涉及到体制问题;第二是支持企业现代化管理的MRPⅡ、ERP技术;第三个就是包括提高办公效率的OA和支持企业优化决策的辅助决策系统等;另外还有包括支持加工制造的各种自动化装备和生产线。信息集成就是指CIMS,如果不考虑集成,不考虑基础信息的交换,就可能形成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孤岛,而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是不可分割,需要统一考虑,因此必须考虑信息集成和信息集成总体设计指导下的基础信息化的分步实施。流程重组,有了信息集成是不是信息化就完成了呢?还不够!还要涉及到过程的重建和优化,即所谓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和并行工程等。虚拟制造,在并行工程的过程当中,数字化样板是个非常有用的技术,可以让我们在没有获得样机之前,在计算机上做个数字化样机。虚拟制造技术,提供在计算机上制造的能力,通过计算机的仿真,反映任何产品的加工制造、装配功能的本质。敏捷制造,既涉及到技术,又涉及到管理。美国认为这是二十一世纪的制造战略,它是面向全球经济、全球制造,面向在整个全球更大范围内优化利用企业外部的各种资源。敏捷制造要求企业不仅要自我完善,还要跟别人结盟,优化利用别人的资源,为我的竞争力服务,通过结盟的形式可以更快响应市场,所以又竞争又联合是它的新特点。对于敏捷制造,我们觉得网络化制造和电子商务,是当前两个支持敏捷制造很具体的技术。当前中国制造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是基础信息化,多数中小企业还处于这个阶段。由于历史原因,CAD、CAM、自动化生产线等技术应用较为普遍,而运用MRPⅡ、ERP等现代管理技术的企业还不到10%。加入WTO之后,面对全球化竞争,如何提升企业互联网时代的管理竞争力更成为基础信息化中的重点。流程重组、虚拟制造、敏捷制造……,面对企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多数还未完成基础信息化的企业来说怎么去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呢?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综合的信息化。制造企业的综合信息化,应该是在集成和优化的思想指导下,去实现基础信息化,强调以MRPⅡ、ERP为核心,在实现基础信息化的同时,部分地选用有用的集成和优化的应用,例如:你可以实现部分的电子商务、可以参与到某个别的电子商务平台去工作,也可以现在就结盟联合起来。综合信息化,对我们中国制造企业在信息化过程当中,是一个更加符合企业实际的、更广泛的选择。综合信息化的核心就是要加强以MRPⅡ、ERP等现代管理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信息化,但要考虑集成和优化,这个做多少,根据企业的的实际情况来定,这样比较符合当前国情。三、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管理信息化就是以MRPⅡ、ERP等现代管理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信息化,其实质是对MRPⅡ、ERP软件的综合应用,这是当前制造企业信息的重点。根据中国制造企业现状,制造系统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整体解决方案作为ERP系统的重要信息中枢,制造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主干和核心,它应该至少包括销售、计划、采购、车间、仓存、存货、成本管理和集团分销等八个子系统,能跟踪企业(包括集团内部的)从销售计划到成本分析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综合反映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存货、价值流转的物流和资金流循环流动轨迹,累积企业管理决策所需要的管理和控制信息,从而帮助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运作升华为完善的“数据→信息→决策→控制→考核”流程的全面企业管理水平。
制造系统应充分体现制造业的行业特色,从企业生产流程特点入手,分清离散型和流程型制造企业各自的管理本质和流程脉络,将结合用户自身特点进行业务和信息的综合管理作为系统发展的着眼点,分行业提供给用户完善的企业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从而使企业实现竞争力的全方位提升和管理水平的实质性发展。
制造系统一直是国产ERP软件的薄弱环节,与国内部分软件拼凑起来的制造解决方案相比,金蝶K/3ERP的制造系统最大的特色是采用真正的一体化设计,以独立于工业(或工商一体化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业务的、由客户自定义的单据流作为纽带,代替业务中无形的资金和物的流转轨迹、将整个业务流程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满足应用的灵活性当前,制造系统应灵活满足如下应用需求:1、全面适用于两大制造行业制造系统应全面适用于离散型、流程型企业。针对离散型企业,制造系统能实现任务单分割及工序管理来满足离散型行业生产多步骤、多工序的要求。针对流程型企业,制造系统中BOM应设置灵活、子项物料可以重复出现,并可处理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实现完善的物料替代功能等。金蝶K/3ERP中独具特色的任务单汇报、工艺路线实现完全共享和多种完工入库处理方式,因而满足一般ERP软件无法涉足的流程型生产企业的要求,广泛适用于化工、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各种行业。2、满足不同的生产组织类型制造系统除了满足连续生产和车间任务两种生产类型外,还应该提供专门的重复生产生产方式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将一段时间的重复生产计划逐次分解到具体日程和生产线,逐步完成生产任务;也可跟踪生产计划的执行进度并与计划相比较,以控制生产进度,来综合满足重复生产型企业的要求。3、适合不同层次的应用需求在对产品的应用过程中,不同企业会针对自身信息化的实际状况来选择逐步的应用。制造系统正应切合用户实际应用需求的层次差别,提供由浅至深、从低到高不同层次的应用,适应不同类型和应用层次的客户需求。4、功能强大的自定义设置制造系统最具特色之处是能够完成“业务资料→数据传输→业务单据→系统报表→信息查询→业务流程→工作流程”的全面自定义管理,实现客户定制功能,体现了系统自我发展的良好品性。5、全面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所在。遗憾的是,能够兼顾中国会计管理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实在是寥若晨星。
金蝶K/3ERP制造系统能够将企业物流、生产管理与成本管理充分结合,在通过费用归集、分配和成本计算的过程,在实现成本处理业务流程完整的成本核算基础上,结合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来建构数学模型,建立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体系,超前客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科学的成本管理系统。
(三)科学的实施方法制造业信息化实施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是其它行业所无法比拟的,科学和有效的实施方法将直接影响软件最终的运行效果。针对中国企业现状,笔者认为科学的实施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业务流程的设计(BPR),业务流程整理、优化是ERP成功实施的必经环节,对于生产管理这样一个相对其它业务类型操作程序更复杂的制造系统而言,其重要性更不待言。
产品数据库(PDM)的统一管理,产品数据能否进行集中和专业化的管理、相关部门能否有能力承担起这一重任,将是整个生产管理系统实施的基础所在。
发挥计划强大的调控功能,计划是企业资源调配、平衡的中心,是企业增值链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确保车间基础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车间的管理是否规范,是否能向其它业务部门及时提供明细的、准确的而不是人为分摊的、粗糙、无分析价值的数据是决定着整个系统运行精度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