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2012年终于收官。 2012年的A股市场,细细地回顾,当真是千头万绪,无从说起;但是最后我想到了统计学家们常说起的一句话:起点越低,增长率就越大——长期回报之所以看起来比较动人,或比较吸引人,是因为我们对于起始点的选择,必须是在绝对的低位。 这句话放在股票现货市场,我们怎么理解呢? 首先,如果我们把计算股票市场的总收益的起始点,放在立市之初,时间是1990年12月,统计基准建立在100点(最低95.79点),那么,中国股市的长期收益率非常不错,足以压倒债券的收益,甚至远远跑赢CPI(跑赢物价的涨幅)。 可是,如果我们把起始点向后拖至1992年,把统计基准建立在上证1000点一线(当年最高达到过1461点),那么,大家就会发现,上证指数的绝对收益率又非常悲惨。 以QFII投资组合为例,由于起点的不同,我们也能看到完全不同的统计结果。

据权威部门发表的计算结果,自2003年,QFII开始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以来,到上个季度为止,先后共汇入资金1200多亿元,累计盈利1500多亿元,年化收益率达到16%。也就是说,10年来,QFII在中国的资产已经实现“翻番”(上证指数的计算基准,选在1300点)。 但是如果我们把起点后移,比如放在2010年,就能发现,QFII公募类股票型基金每年的收益率都不如国内股票型基金,2010年和2011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0.35%和-25.25%,同期国内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则为-0.03%和-23.94%(上证指数的计算基准在3000点)。 其次,对传统的市场来说,我们必须承认,股票投资的收益率,远远低于经济增长,但股票跑赢债券,基本不是问题。 如果计算总回报率以及总投资成本,一百年来,标普500指数可以跑赢长期国债,而且差距不小。 如果债券的长期预期收益高于股票权益的预期收益,那么,资本市场的根基就动摇(风险与收益出现“不对等”)了。 其三,近期A股跑输债券不是偶然的。 此前,由于统计数据的起点不同,所以股指的平均收益率才会优于债指(但不能简单地进行比较)。 在股票市场,牛熊交替,股指有超大回撤,而债券没有,有也不会很大。 我们说股票市场是没有昨天的,就是因为我们无法重新退回到“昨天”,但是债券是有“昨天”的,有非常精确的复利回报率和价值体系。 如果某些人声称他信奉真正的价值投资,追求分红收益,那么他就应当关注债券,而非股票。 其四,如果我们对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有最基本的“信心”,我们就不能忘记,投资人盯的最紧的是未来的消费(而未来消费的扩张,取决于投资品市场的成败)——由此,债券投资的专业性,其实是远远超过股票投资的,特别是在熊市之中。 事实上,在内地的资本市场,从2010年直至2012年年末,A股股票的市场收益,已经连续三年,完败于债券市场的收益了。 其五,至2012年9月,我国银行体系总资产约120万亿元,其中,传统信贷投放66万亿元,剔除准备金、央票、国债、海外资产以及固定资产,剩下就是银行通过非信贷形式所投放出去的信用,大约20多万亿元——这些债没有一分钱是白给的,国债、央票、回购,都是要还的。 仅看2012年12月的月K线图,上证指数收出长阳,从“1205行情”算起,已经收复(或初步收复)了三条重要的成本均线——上证60天(季线)、120天(半年线)、240天(年线)。 以当下的点位进行评估,2200点一线,不算高,但也绝不算低,这里会是一轮牛市的起点吗? 如果干扰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成长的那些非正常因素能不断减少,相信牛市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