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笔者收到国际智能电网联盟的邮件,获知开始讨论美国智能电网立法草案,而且计划2013提交美国国会讨论,立法的目的就是对目前的政策和规定进行改变,以吸引下一轮的投资,并推动网络化能源在多领域实现成为可能。可以预计奥巴马总统2013年1月20日就职演说仍将再次讨论这场新产业变革的总体愿景,此前一年,奥巴马2012年1月24日已在美国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时表示,“毕竟,创新是美国的根本”,“谈到创新的前途,没有任何一个领域比美国能源产业更有希望”。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判断,以力争能源自给,实现能源产业新变革,实施能源高科技创新计划、甚至推动类似阿波罗、阿帕网的高科技战略工程将成为美国三位一体的能源政策实施主体。
目前来看、韩国、印度、欧盟诸国、澳大利亚、以色列、日本等都很关注这场以电网体系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和与之相适应体制的变革,能源、特别是电力产业正在成为全球创新的前沿舞台,世界将在能源领域找寻到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活力。 值此全球能源互联网革命之际,恰逢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十年之时,笔者认为:中国的根本出路就是要推动能源领域的产业革命和实施能源体制变革,而电力体制改革位居首位。从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进化路线图而言,继解决粮食问题之后需要进一步解决能源问题;继中国农村体制改革之后需要实现战略大产业领域的第二次生产力大解放,才能从容确立我国市场经济的宏观架构,而且,市场经济唯有在能源领域内取得主导地位,我国市场经济的完整体系才能站稳脚跟,市场经济是中国成为强国唯一通道! 现行电力体制管理模式需要颠覆 电力消费者也是被电力企业控制的劳动者,这是中国能源低效的根本原因之一。 对现代中国电力史而言,打开了电力体制改革通道的战略转折点就是《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这个标志性文件是2002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发[2002]5号文件,通常称为五号文。值此电力改革十年,业界都在广泛思考它的历史定位,有否定的,有肯定的;有失望的,有从中挖掘政治遗产并创造希望的。我想它的历史成就之一就是开辟了对中国电力体制可以实施总体改革并实现大发展的模式,有人也称之为休克疗法,但是,后一个称谓不一定准确。根据五号文,它拆分了国家电力公司,实施了厂网分开,重组了中国发电和电网企业,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划分,并分别进行了资产、财务和人员的重组,即使在今日,这也是当之无愧、震魂摄魄的改革。自此,总体改革和渐进改革成为中国电力改革的两种手段、两种模式,而实施总体改革成为历史的里程碑、成为检验改革能力的社会标志,它决定着改革的幅度、高度、影响力、以及进步效果。我想五号文的历史局限性之一就是在电力平台的建设上,它选择了以厂网为中枢、尤以做大电网为核心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集权解决模式;而不是择选了实现电力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互动、电网提供居间输送服务的市场生态模式。就二者区别而言,前者具有集权、垄断化的经济特色,后者属于市场化的经济模式;前者的中心角色是电网,后者的中心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互动;选择后一个模式将营建市场化的中国电力体系,选择前一个模式造就的一个历史过渡体,需要二次改革。就电力流程而言,厂网两元流程仅位居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前半部位置,电网核心论使得电网错位配置,并可以统治着输电、配电、用电多个可以分离的要素流程,直接造就了国家电网带病运行机制。 目前来看,就集中分层制的国家电网公司论略,从劳动分工而言,这是一种单边垄断体制,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属于非均衡性的社会关系,强制控制和突然解体是它的天然属性;从消费社会而言,这是一种消费代议制体制,或者在现代电力产业中展现的间接民主,即:电网企业根据它的主观调查和分析为用户提供电力商品和电力服务。在这里,口号里可以呼喊 “顾客是上帝”、“用户是中心”,但是,实际上电力用户不过是电力产业等级体系里的社会底层节点,电力消费终究是被电网控制的劳动形式,电力消费者也是被电力企业控制的劳动者,这是中国能源低效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电力体制改革需要新的“杀手级平台的集成”,颠覆旧的电力体制管理模式,实现13亿电力消费者与电力生产者两端对称的直接互动,其中推动占全国70%电力消费的200万大用户进入电力市场直接购电,推动3000万以上电力用户开展智能微网、节能管理的运营创新等就是焕发需方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政府需要为这些发展提供激励政策和发放有关牌照。电力体制改革的中心角色也应该从电网为主转换为电力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互动,电网中枢为王的时代行将过去,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电网企业需要优化、重组、拆分,电网是电力的输送者、服务者,由电网主导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时代扭曲了电力生产力和电力市场秩序。 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推进电力产业的政企分开,实现电力调度、规划、交易、结算等电力公权机构的独立运行;分拆政企贸科四维合一的国家电网,改变国网公司的垄断经营业态,优化电网规模,实现电网从集权垄断型到服务型的职能转变,重新确立电网是电力的输送者、服务者的产业地位;实现从不平等的电力社会模式转向智能生态化的电力社会模式;实现中央和地方电价管理、电力投资、电力政策扶植权力的合理分配和更加高端的运转,以推动新产业革命和构建新的产业制度!电网主导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时代扭曲了电力生产力和电力市场秩序,这个体制是不可持续的。 就电力体制改革的发展模式而论,我国至少可以也有五条路径选择,一是以国家电网为主导的内部转型的改革;二是以国家能源主管机构、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展开电价市场化、再建新型电力市场交易体系的改革;三是以修改电力法为契机,松绑地方电力体制为主的改革;四是以国家能源监管机构为主导实施政企分开的改革,此举需要拆分国家电网;五是以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为蓝本,实施以中央统筹主导的整体改革。客观上说,操作机制上,改革主导者的层级越高,效率越高,改革成本越小;改革运作上,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改革路径可以殊途同归,前呼后应。不同的改革者可能因应不同的位置表达不同程度的改革意愿,以及付诸不同的行动,这都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生命系统,它们具有相互进化、生态涌现,集成发展的互动结构,具有蝴蝶效应的社会机制。 就电力体制改革的投入成本而论,电力体制既不似卫生、社保、保障房等领域,需要中央政府财政较大投入才能实施改革,也不似铁路大跃进带来的沉重财政负担,消纳被动,中国的电力产业具有世界上最旺盛的市场需求,从电力产业实际运营来看,推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不需要中央财政承担较大负担,宜于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启动改革,而且,没有电力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确保中国小康社会的建成。 就电力体制改革与国家电网的未来发展格局而言,其战略发展模式可能有三个:一是按照我国经济体系和自然禀赋的特点组建若干跨产业、跨平台的新型能源网络,实现电网企业的政企分开,实现电网管理现代化;二是保留一个经过大转型、大分立、集中从事输电业务的国家电网;三是重组为多个区域性电网企业,分区运营电网业务。我想无论电力体制改革以何种方式展开,明天的电力产业机遇比今天更大;电力从业人员的发展空间比今天还大;电力产业的利益比今天更大。为此,我们也主张应以制造更大的增长体系和文明能力兼并和重组目前的中国电力体系为新一轮电力改革的战略坐标点。 电网成改革理想的战略突破口 国网公司的强权体制拦截了我国5万亿度电力消费能力与10亿千瓦电力装机总量之间市场互动的巨大活力,改革是必然的、迟早的。 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超级电力企业模式,这是一个政企贸科四维合一的机构,它的超级体系的根源不是市场的力量,而是体制的力量,从不同的参考系我们可以确定它的不同价值。它既是经济组织,也履行着政府职能,还主宰着电力市场交易;它既拥有私权,也行使着社会公权,还主宰着电力创新的秩序。国家电网公司集其大成,聚合了我们整个电力中枢的调度管理、电力输送、市场交易、价格上行、电力投资的主导权力,形成了类似人民公社的“超级电力公社”业态。这个体系采取自上而下的集权分层制主导着国家电力运行,一方面,消费者成为其下游产业的内部社员,消费者无法与生产者实现正常的市场互动,政企贸科四维合一的电网与用户之间属于等级化、不平等的市场关系;另一方面,生产者也成为其上游捆绑的加工厂,生产者不能对消费者的合理需求直接有效互动,政企贸科四维合一的电网与电厂之间属于扭曲了、屏蔽了的生产方式,也可以说,国网公司的强权体制拦截了我国5万亿度电力消费能力与10亿千瓦电力装机总量之间市场互动的巨大活力,改革是必然的、迟早的。 实际上,这个现象不是电网企业管理团队的主观意志的结果,而是长期计划经济、权力经济的惯性因袭,也是高速城市化、工业化阶段急病就医的临时体系使然,也注定了这个体制必将成为电力历史发展的过渡阶段。这种格局既体现了高度强制性的管制特征,也抑制了分布式柔性能源生态系统的发展,更造就了低活力、高排放、非市场机制运行、消费者被动消费的生产方式居于中国电力产业的统治地位。因此,化解这个局面就客观上成为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理想的战略突破口。解决方案如下: 其一就是要实现对国网公司公权机构的分立 采取电力公权与私权分治措施,加快实现从政企贸科四维合一的现行电网体制之中,分立出电力调度、电力规划、电力结算系统等公权机构,组建产权、治权独立的相应的国家中心,从政企合一、公权力与私权力不分的电力体制转向职能分工合理的市场经济产业体系。 其二就是要实现电力市场交易网络与电力输送网络产权、治权的分离 积极促进电力市场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市场化互动,通过类似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加快实现从政企贸科四维合一的现行电网体制之中,分立出全国独立运行的电力市场交易体系,实现电力市场(即:贸的部分)与电力输送网络产权、治权的分离,全面建设与电力体系相对称、规模甚至更大、层级更高的第二个、第三个电力网络--电力市场交易网络和智能网络,实现13亿电力消费者与电力生产者两端对称的直接交易。中国是世界用电量最高的国家,也应该成为世界电力市场化最高、交易最为活跃的强国。与此同时,加快推动对全国电力用户的10%,即大约3000万电力用户实行政策扶植,支持其开展智能微网、节能管理的运营创新,成立电力合作社,或者转变为其他的初级电力合作组织,并可向电网售电,实现其与电网的双向流动。 其三就是要实现对电网企业规模的分拆,建设国际通行的分区电网体制加快推动政企贸科四维合一的现行电网体制的重组,实现对电网企业规模的科学管理,实现对占有过多社会公共资源电网企业的重组优化,建立与我国经济体系和自然禀赋相适应的电网服务体制。 其四就是要实现电力科技的社会化创新 积极推动电力领域的新产业技术创新,从政企贸科四维合一的现行电网体制之中,加快实现电力科技的社会化创新,大力推动类似乡镇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建设类型的电力创新企业的快速发展,积极推动实现互联网与能源网、包括电力网的融合,引领新的产业革命,大力发展智能能源网、大数据管理等先进产业建设。力争建设适合中国600亿平方米建筑的智能建筑能源网络;加快建设适合1亿辆各类车辆的智能交通网络;力争建立适合30亿工业部件的智能工业网络;力争建立多种能源互动的智能能源网,达到我国能源利用的高端结构。 其五就是要实现电力服务的社会化,实现电力能源消费的创新化 积极推动电力产业服务的社会化,加快实现从政企贸科四维合一的现行电网体制之中,实现电力服务的社会化、虚拟化、高端化,普及电力的第三方电力管理服务,实现电力能源消费的创新化。 电力改革不仅是利益重组,也是为了一个民族的能源生存。因此,能源体制改革将是中国继农村体制改革之后的第二次生产力的解放。电力体制改革也将决定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正确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增长能力,应该成为中国发展的最理想的创新机遇,而且,能源市场经济的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