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新员工入职培训 如何做制造业培训



培训---是通过对员工教育或指导使其具备目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与知识;

员工培训,是指一个组织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或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和改进员工的理念、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使其按照组织的要求和发展目标,完成和改进本职工作并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一个企业若想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惟有建立起注重学习的组织文化环境,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实际需求对员工不断地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改进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并采取配套有效措施吸引员工、留住员工,开发并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方能得以实现。 可以说,培训工作进行的好坏,越来越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品质,成为企业能否超越竞争对手的重要指标;员工培训,已经成为企业进步的催化剂,是企业持续发展、永葆青春的“源”动力。

可以说,培训是企业的一项高投资。但同时来说,培训对企业也是一种压力,企业不能给员工很好的培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会下降,他会跳槽,或者他的产量比、效率,都会降低。

  同时,对员工来说,培训是企业给员工的最大的福利之一,因为一个员工多数情况下终究会离开企业,员工在这段期间内一方面是获得经济上的报酬,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职场生涯和事业积累更多的资本,这种资本的积累一方面靠实际工作中的锻炼,另一方面就是企业提供的相关培训。我想,在企业认识到培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后,一定对公司提供的合理的培训充满热情。

一、培训的分类:

培训是个范围很广、内容丰富的复杂的管理项目。按照培训的内容来分,现代管理培训分成五个种类:知识培训、理念培训、态度培训、技能培训、心理培训。这五种分类也反映出培训的需求层次,即以知识培训为基础,一步一步地逐渐提高和强化,到拓展人的潜能,全面提高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

知识培训包括管理者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必备的相关知识。知识培训最为合适的方法是座谈会和报告会等。理念其实就是观念,它是人们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积淀物,而理念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改变管理者已经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种种观念和思维方式,通过引入新的理念帮助管理者在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上适应社会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提高管理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培训是指一个管理者应该具有的正确的心态和姿态去培训员工,促使他们在工作中应持以何种态度,并采取何种方式。技能培训是指培训员工本职工作需要的及相关的技术能力,几乎所有的培训都与技能有关。心理培训指培养和完善员工的人生观,正确地看待差异、分歧、矛盾和冲突,调节和克服环境和工作对自己以及对员工所产生的压力,使大家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和建设性的健康心态。

  二、如何构建企业培训体系:

企业通过培训及其他工作改进员工能力水平和企业业绩的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的工作。因此,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人力资源开发不仅跟培训有关,而且跟HR的其他职能有关,特别是绩效考核有关。构建企业培训体系必须密切结合企业战略,从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开发战略出发,满足企业及员工两方面的要求,考虑企业资源条件与员工素质基础,考虑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及培训效果的不确定性,确定培训目标,选择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

一个健全的培训体系,应该包括:

(一).企业培训文化的建立

培训的真正效果取决于学员是否在工作中反复地应用学习的行为,而学员通常不会主动地使用一种不熟悉的行为,培训习惯行为是一种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必需有人能提醒督促他们在工作中使用这些行为,而这个人正是学员的主管经理.所以培训的效果掌握在主管经理手里.如何转变经理人员的角色认知,使他们从过去的监督,控制转向激励辅导将是企业培训成功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培训文化使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肩负起培训的责任。.

(二).培训需求的评估系统

企业制定年度培训工作规划,最重要的是要对企业来年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按照来年的发展规划,要不要进行人员培训,如何进行人员培训,在决定进行培训之前,培训管理者首先应该对企业进行组织层面、工作层面分析、工作者个人层面的分析并以此作为决定培训与否的基础。组织层面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目标、资源、特质、环境等因素进行定期分析,准确地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根源,以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工作层面的分析目的在于了解与绩效问题有关的工作内容的详细内容、标准和达成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工作分析的结果也是设计和编制相关培训课程的重要资料来源。工作分析需要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积极参与,以提供完整的工作信息与资料。工作者个人层面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工作人员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

(三).培训课程的设计与更新体系

根据企业特点建立多层次的培训课程体系,并不定期的根据培训需求对课程体系及培训内容进行更新。一般可以分为:教育发展培训---- 每一次职位的变迁都有不同的培训发展课程;管理技能培训 ----不同管理职位就会有不同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管理技能培训课程 。职能部门培训 ----对专业性职能部门人员的培训与发展课程。

(四).讲师的培养与管理体系

培训体系的成功运作需要一支强而有力的培训队伍。内外部讲师的选择、内部培训讲师的培训与考核、培训讲师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都是体系应该明确的重要内容。

(五).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

培训部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者,必须完善部门工作制度与流程。对培训设备与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按时完成日常培训工作的营运管理及基础行政工作。

(六).培训体系的健康维护

培训工作是不断的发展的,企业培训需求要不断的更新因此培训体系必须得到健康维护。对培训体系进行有效性的评估,不断对培训体系进行更新与调整才能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才能培养和塑造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三、培训的具体实施:

培训的实施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程序来执行,一般说来也是一个企业和部门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思维的一个具体落实。培训实施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只有按照程序将各个环节逐个做好,培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培训也才有价值。

(一)、培训需求的调查和分析

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指的是搞预测,做计划。在我们的培训工作中,所谓的“预”是指做需求分析的意思。我们进行培训工作之前,应该先做规划与设计,根据实际工作以及未来发展计划和目标的需要,对员工的态度、目标、知识、技能、期望等进行鉴别分析,以确定企业和各部门是否需要培训或者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培训。因此,培训需求分析既是确定培训目标、制订计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和依据。

企业和各部门制定年度培训规划,最重要的是要对来年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按照来年的发展规划,要不要进行人员培训,如何进行人员培训,在决定进行培训之前,管理者首先应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并以此作为决定培训与否的基础。

·什么是组织的目标?

·什么是达成这些目标的工作?

·什么行为对于负有工作完成责任者来说是必需的?

·什么是负有工作完成义务者在表现应有行为时所缺乏的?是技术、知识或态度?

以上四个问题与人员培训需求的决定是紧密相连的。一旦我们可以明确的回答这四个问题,则对培训需求的本质和内容就可有所了解。

究竟哪些现象可以警示管理者需要进行员工培训呢?很明显,与绩效有直接关系的现象是最足以让管理者觉察的现象。一般说来,培训需求的确定应从以下几点来论证:

1、员工行为或工作绩效差异的是否存在。行为或工作绩效差异是指实际行为或工作绩效和计划的行为或工作绩效的差异。组织可以从单位生产、单位成本、安全记录、缺席率、能力测验、个人态度调查、员工意见箱、工作绩效评估等指标,了解组织现有员工的行为、态度及工作绩效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差异。如有差异存在,就说明有培训之必要。

2、绩效差异的重要性。只有绩效和行为差异对组织有负面不良影响时,这个绩效和行为的层面才值得重视。绩效层面的重要性自然要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而定。当绩效差异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与组织的未来发展时,就必须分析影响绩效的原因和根源:是欠缺适当的知识技能?是环境上的限制或制约?是缺乏适当的诱因或动机?还是员工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佳?这主要由组织的上层领导来分析,并确认是否有进行培训的必要。

3、培训员工是否是最佳的途径。当绩效和行为差异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或因员工态度信念不合,或因主管不积极参与员工培训所引起,员工或主管的培训便可能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培训不仅仅能提高员工的技术和工作能力,尤其是能够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观念。但是,培训是否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还应考虑培训成本和绩效差异所造成损失的比较,如果不经过这种比较,将会导致培训边际效用的减少,使最终效用受到影响。

所谓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即制定年度培训规划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因而它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关键。如何进行培训的需求分析,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分析。

培训需求的组织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组织的目标、资源、特质、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准确地找出组织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根源,以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培训需求的组织分析涉及到能够影响培训规划的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对组织目标的检查、组织资源的评估、组织特质的分析以及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组织分析的目的是在收集与分析组织绩效和组织特质的基础上,确认绩效问题及其病因,寻找可能解决的办法,为培训部门提供参考。

2、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与绩效问题有关的工作的详细内容、标准,和达成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工作分析的结果也是将来设计和编制相关培训课程的重要资料来源。工作分析需要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积极参与,以提供完整的工作信息与资料。

3、工作者分析。

工作者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工作人员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工作者分析的重点是评价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绩效以及工作能力。

对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一般可采用以下一种培训需求的分析方法:

(1)业务分析

通过探讨公司未来几年内业务发展方向及变革计划,确定业务重点,并配合公司整体发展策略,运用前瞻性的观点,将新开发的业务,事先纳入培训范畴。

(2)组织分析

培训的必要性和适当性,以及组织文化的配合是及其重要的前提,否则培训后,如果造成公司内更大的认知差异,就得不偿失了。其次,对于组织结构、组织目标及组织优劣等也应该加以分析,以确定训练的范围与重点。

(3)工作分析

培训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工作质量,以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表为依据,确定职位的工作条件、职责及负责人员素质,并界定培训的内涵。

(4)调查分析

对各级主管和承办人员进行面谈或者进行问卷调查,询问其工作需求,并据实说明训练的主题或应强化的能力是什么。

(5)绩效考评

合理而公平的绩效考核可以显示员工能力缺陷,在期末绩效考核完成后,反映员工需要改善的计划,能够激发其潜力,因此绩效考核成为确定培训需求的重要来源。

(6)评价中心

员工提升过程中,为了确保选择人选的适当性,利用评价中心测定候选人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可以测知员工培训需求的重点。

(二)、培训计划的制定

企业培训部门和各部门应在确定需求和培训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培训计划,满足企业和员工对培训的需求,将企业的培训规划落实到实处。因为培训是一种投资,因此它应该达到一定的收益效果,这样的培训才是企业所需要的培训,也才是成功的培训。为了达到这样的的效果,职能部门首先需要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培训计划才是可行的呢?应该说,跟制订其它计划一样,我们必须逐一地提出和回答七个问题:

1.培训什么?我们首先要确定培训的内容,即我们要进行什么培训以及这次培训要达到的目的。

2.培训谁?虽然我们在确定培训内容和目的的时候已经明确了这次培训的对象,但是这还没有解决好“谁”的问题。培训需要有的放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我们在制订计划的时,要对具体的培训对象做些分析。虽然在确定培训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培训对象的需求,但是我们在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时,则需要对他们的状况介绍给培训者,这样培训者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培训,保证培训的效果。

3.谁来培训?这个问题是指培训讲师的选定问题。培训讲师的选定依据培训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以及培训的成本。一般说来,我们需要的培训应是具有一定的培训才能,具有培训内容方面的较为专业的知识,确实拥有传授他人的东西,也具有表达及传授的才能。

4.为什么这样进行培训?尽管我们已经有了培训内容和目的,但是我们还得结合“什么”和“谁”的问题来谁“为什么”这个问题,以便确保培训是必须的,而且能够达到目的。

5.什么时候培训?为个问题很直观,也就是安排在什么时候进行培训及培训多长时间。蛤理,我们还应该做些更细致的工作,即根据企业和部门的运转周期和自身特点,选择最佳培训时间。

6.何处进行培训?这个问题指选择何种场所。我们应该结合培训效果和培训成本两个方面的问题综合考虑在哪里进行培训的问题。

7.何种方法进行培训?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考虑确定使用什么样的培训方法是重要的。培训方法包括采用讲座、报告还是小班培训等方式,也包括一些具体的培训工具。

如果把以上七个问题加以回家并进行适当的理顺,那么我们就可以制订出一个具体可行的培训计划来。

(三)培训课程的设定

企业或部门在制定出计划后,需要将计划中的培训项目或培训内容落到实处,通常上,我们将每个项目列为一个培训课程,也就是为一个培训主题作相应的准备工作。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构建一门课程的形式与结构。

在讨论课程设计时,我们常常要用到“课程要素”的概念。常用的课程要素有九个,它们是:目标、内容、教材、模式、策略、评价、组织、时间、空间。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根据课程总体的宗旨要求,对这些要素采取不同的方式,作出不同的处理。通过对这些要素的不同选择和不同的处理方式,就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课程来。

第一要素:目标

课程目标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中各阶段要达到的标准。它们经常是通过联系课程内容,以行为术语表达出来,而这些术语通常属于认知范围。

第二要素:内容

在课程内容组织上,有两点尤其重要,这就是范围和顺序。顺序指内容在垂直方向上的组织。范围指对课程内容在水平方向上的安排。范围要精心地限定,使内容尽可能地对学习者有意义并具有综合性,而且还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安排。

第三要素:教材

教材要以精心选择或组织的有机方式将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培训者。在学科课程中,教科书是最常用的教材,也几乎是必备的,在教科书的选择上,主要是内容丰富,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强。

  第四要素:模式

课程的执行模式,主要指的是学习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旨在促进培训者的认知发展和行为变化。

  第五要素:策略

一个被普遍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判断-指令-评价”。在这一策略中,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判断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对学习顺序的下一个步骤作出指令,当学员完成指令后,教师作出评价,确定他们是否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学习内容。

第六要素:评价

学科课程的评价重点放在定量的测评上,衡量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例如,在报告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时,常常用诸如A、B、C、D等人们假定能表明某种程度的成就的字母等级表示。

  第七要素:组织

除了集体授课制以外,分小组教学也经常被课程设计者运用,分组教学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某种可能。

第八要素:时间

课程设计者要巧妙地配置有限的课程时间,教师要使学生在整个课程执行期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把课堂时间看成是最有价值的。

第九要素:空间

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教训室和教室,还有一些特殊的空间可以利用。

(四)培训的实地执行

1. 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培训讲师在培训前应该对将要进行的培训做好准备工作。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有如下好处:对授课内容具有自信;在预定的时间内达到教育的目的;控制授课时间;利于讲师的自我启发。

既然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呢?

(1)明确目的:确定课程整体的评鉴和重要性,明确地制定教学中心和教学目的

(2)检查教材内容:要例举能包含教材全部的内容,并将重点项目列举出来。内容要以听讲者能够接受的 程度为准,稍微简单一点比较好。

  (3)决定教学方法:以教材为主进行还是以边教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4)选定教材和辅助工具:为了提高教育效果,使用辅助工具和教材是必要的。在这个阶段就必须决定要使用幻灯片或录放影机。

  (5)设计进行方式:这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心,所以必须多花一些时间来讨论。

  (6)时间的分配:完成所有程序之后,最后就是计算分配时间。使整个课程能很顺利地进行,最好在课程结束前5分钟做总结,使.时间不会显得太紧或过多。

(7)仪容仪表的整理:对自己的进行外表进行整理,以整洁、富有精神、符合培训课程要求,在学员中树立良好印象,使他们能够将精神集中到培训中来。

2. 培训时的语言和肢体动作

1.面部表情:真诚;面部表情不要单一化;注意在恰当的时候微笑;面部表情应与培训内容吻合,不要因为紧张而使其走样。

2.姿式:站立时两脚间的距离相当于平时走路的“一步“大小,身体略前前倾,并将重心落于双腿间,上身挺直,但不僵硬。切忌头部斜歪、站姿不端正、身体摇晃、动作太夸张或太保守。小窍门,将平时的习惯走路,不经意间停住,此时双腿间的距离便是站姿的适当宽度,先并紧膝盖,然后逐渐放松,但不往下沉,此法可舒缓紧张并防止站姿不端正。

3.手姿:手臂应根据讲解,轻松自如,物势的范围要在腰部以上。

4.目光:针对一个一个的学员进行目光交流,目光的范围应覆盖全场。应避免只盯视几个学员,或盯着学员的前额或头顶。更不能盯着天花板、地板等。

5.声音:音量适中,音质平稳、吐字清晰、语言连贯,语速快慢适中。

6.语言:语言客观准确,避免主观臆断和语言含糊而不确定,语言幽默生动,可以引用实例加经讲解。

3. 培训技巧

培训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相当的培训技巧,比如:如何读懂参训者的肢体语言;怎样妥善统筹时间;如何让培训充满趣味等等。在这里将详细介绍经常用到的九个技巧:

制定时间表。每个人都需要有一定计划。时间表就好像是一幅地图,指导着学习目标的完成。对时间的安排可以进行讨论和展示,而且可为每一部分设定大致的时限。时间表还可以不时地提醒培训师进行到了哪儿。

把成年人当作成年人来培训。现在的培训已不仅仅以说和演示的方式进行,作为培训师你应该:¢ 给予学员一定挑战 ¢ 尊重学员 ¢ 使他们有可能影响或改变学习过程和某一段内容 ¢ 给他们以自我发现的方式学习的机会 ¢ 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场所 ¢ 给予专业的反馈

保证均等的参与。让一些性格外向的、比较自信的参与者在讨论中扮演主角非常容易,但你应该确保时间得到公平的分配:¢采用轮流的方式,使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避免与那些想要主导讨论的人进行眼神交流¢ 直接向那些沉默不语的人提问¢ 私底下让人们意识到他们想要控制讨论的倾向。也可寻求他们的帮助,以引导其他人畅所欲言地发表观点¢ 谢谢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人分享,然后可以说:让我们来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应对不良表现。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形,有人看上去冷淡、不友好或者比较内向,培训师应主动干预。在很多情况下,干预此类表现可以起到影响其他人行为的作用。培训师可以试图:¢ 接近他¢ 让他意识到你正在关注他¢ 把注意力放在问题上,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倾听他的任何抱怨¢ 提供帮助,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拿出你的最佳状态。人们往往对培训有很高的期望。所以,培训师需要拿出100%的热情和知识。如果事情并不象计划的那样顺利,你应试着略作调整:¢ 不要为任何不足道歉,你的学员可能并没有意识到那是一个问题。¢ 处理问题时要有自信。软弱和缺乏果断将会使你的学员在过程中渐渐丧失信心。

回顾。在下一次课程 开始时,回顾一下大家已学过的内容。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 培训师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所有学员轮流发言,回忆到目前为止他们学到最有用的是什么。

善于倾听。千万不要在真空中工作,否则你会为忽视参与者而付出代价。倾听他们说什么和怎么说, 观察学员的肢体语言,消极的态度通常表现为:眼珠不停地转动、极力避免眼神的交流、把胳膊和腿相互交叉、将胳膊折叠放在脑后,身体后倾、频频离开教室 。当你注意到一个问题,仔细听清它所表达的含义,这样你才能作完整地回答。运用以下技巧,你可以取得更佳的效果:复述他们的问题,使你对问题的理解更充分,不要一味反驳。

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人们学习了某种技能,在运用之前需要有机会去实践。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造学习气氛:运用幽默和自我否定;强调从反馈中学习的重要;进行角色模仿,并及时进行反馈;建立学习交流,鼓励互相学习。

让培训更有趣。如果有轻松的学习环境人们可以学得更好,也可以从中获得乐趣。但这并不意味对学习的不重视。培训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让学员保持轻松的心情:讲一些合适的笑话;自我解嘲;用一些奇闻、轶事来解释枯燥的理论;进行一些简短、有趣的游戏;保持欢快的节奏。

当然培训的技巧还很多,比如:强化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批判思考的能力、留些时间思考等。

(五) 培训控制与效果评估

对培训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指在培训计划中要规定培训课程或活动的结果必须达到什么标准。所定的标准既要切合实际,又要便于检查控制;在确定达标人数、成绩、出勤率等数量要求时,要尽量量化。在实施培训工作中,培训部要制定规章制度与控制措施,以监督培训方案的贯彻落实。培训部主管人员还必须通过旁听或参加有关培训活动、课程,监督检查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

  对培训工作的控制还包括,将受训人员的参与态度及成绩同奖罚措施挂钩,以鼓励员工积极自觉地参加培训;培训部定期举行例会,与部门主管或培训员讨论有关部门的培训事宜,听取有关人员对培训工作的建议、设想等反馈意见;切实做好培训评估也是对培训的一种控制方法。

  1.评价标准

(1)接受培训的人员对培训的反应。每一个接受培训的人都会对培训做出效果好坏的评价,结合所有人员的总体反应可以得出对培训效果的基本认识。

(2)对培训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主要是评价培训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手段、方法是否合理、有效。培训中的每一步学习过程是否满足或达到了培训所提出的要求。

(3)培训是否带来了人员行为上的改变。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能力,而能力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评价培训的效果就是要看接受培训的人是否在工作行为上发生可观察的变化,并有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

 如何做制造业培训

(4)工作行为改变的结果是什么。培训的最终评价应该以组织的工作绩效为标准。也就是说,工作行为的改变带来的是工作绩效的提高。如果培训能够带来这种积极效果,也就可以说完成了对人员实施培训的目标。

2.评价方法  

(1)培训结业时的评定方法

  A应用学识技能的测验评定培训成效。对参加测验的员工在培训开始和结束时用同样的方式,先后做两次,把两次测验进行比较。

  B应用工作态度调查评定培训成效。对参加培训的职工,在开训和结训时,用同样的方式调查职工对工作的态度。

  C调查职工关于培训的改进建议。在结训时把调查表发给受训职工,征求他们对培训的意见,如职工确能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或其他意见,则表示职工对培训已获得应有的重视,并具有更深的认识,可断定培训已有成效。

  D记录培训期间出席人员的变动情况。在培训期间,可约定若干人员为观察员,平心静气地观察培训的进行情况及受训人员平时对培训工作的反应,在结训时提出观察报告。

  E根据主持培训及协助培训的人员的报告来评定培训成效。

  F根据受训人结训成绩评定培训成效。

(2)回任工作后的评定方法

A结训后一段时期,通过调查受训者的工作效益来评定培训成效。如结训后每隔六个月,以书面调查或实地访问的方式,调查受训后在工作上的获益情形。

B如实地观察受训职工的工作实况,评定培训的成效。如根据实地观察发现,受过培训的职工在工作上确能表现出高昂的工作热诚,良好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等,则可认定培训已发生效果。

  C调查或访问受训职工的上下级主管或下属,根据所得意见来评定培训的成效。受训职工回任工作一段时间后,以书面调查或实地访问的方式,了解受训职工的上级主管或下属对受训职工在工作上表现的看法,如主管人员是否认为受过培训的职工的工作有进步。无论是主管或下属的意见,均为评定培训成效的重要资料。

  D分析培训职工的人事记录评定培训的成效。如受过培训的职工的绩效考核较以前有进步,缺勤和请假次数减少,受奖次数增加,则表示培训对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已发挥作用。

  E根据受过培训与未受培训的职工工作效率的比较来评定培训成效。

  F根据受过培训的职工是否达到工作标准来评定培训的成效。

  G根据可否达到培训目标来评价培训的成效。如回任工作后,职工解决了培训计划中预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达到了培训计划所规定的要求,则说明培训已产生了效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7434.html

更多阅读

新员工入职培训有哪些内容 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内容

关于新人入职培训的内容和流程,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做法。其中比较常见的培训内容包括:意志培训、认知培训、职业培训、技能培训这四方面的课程。根据引帆培训多年的内训经验,新人培训一般包含以下内容:步骤和方法1、企业文化及公司历程

新员工培训内容,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 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新员工培训内容,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新员工培训内容,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 企业对新进人员培训的内容主要有: 一、介绍企业的经营历史、宗旨、规模和发展前景,激励员工积极工作,为企业的繁荣作贡献; 二、介绍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使员

银行新员工入职培训定制化培训课程 新员工入职培训心得

课程主题:银行新员工入职培训培训讲师:朱志峰培训对象:银行新进员工培训时间:2-3天培训方式:讲师讲授、游戏互动、案例分析、现场研讨、情景演练、总结感悟培训背景:银行新员工培训,又称岗前培训、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岗前教育,是

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及注意事项 入职注意事项

一.新员工培训目的为新员工提供正确的、相关的公司及工作岗位信息,鼓励新员工的士气,让新员工了解公司所能提供给他的相关工作情况及公司对他的期望,让新员工了解公司历史、政策、企业文化,提供讨论的平台,减少新员工初进公司时的紧张情

新员工入职管理 原生家庭与新员工入职管理

     组织中适当的离职率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血液循环”,优胜劣汰保有持续性的生命力。然而大量新员工离职,则只能使企业疲于应对招聘、培训环节,陷入“人财两失”的恶性循环。原生家庭的影响使得个体社会化不足是新员工入职管理

声明:《制造业新员工入职培训 如何做制造业培训》为网友像一阕遗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