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人才稀缺情况,有许多人提倡:应当大力培养人才。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点,靠培养是出不了真正的人才的。人才是社会实践造就的,体制和制度的竞争性和公平性是产生人才的根本。
什么是人才?简言之,人才就是品德和才能有机结合的产物。一个既具有高尚品德,又具有杰出才能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才。如果一个人只是才华出众但品德恶劣,或者只有品德而才能平庸,都不能称为是一个合格的人才。品德和才能相比,品德是人才的灵魂和向导,才能是人才飞翔的翅膀。没有才能的人生只能是平庸的人生,犹如麻雀,虽羡慕展翅高飞的雄鹰,但力不能及之,只能“空悲切”。而一个人若失却了灵魂,这时才能就会变成黑夜中的魔鬼,会让人恐怖得发抖。所以,对社会而言,品德最重要,是根本;其次才是才能,才能应次求之。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品德是无法通过培养真正获得的。培养人才,其实主要是在培养才能。才能是外生的,品德是内生的。培养是一种外生手段,所以培养的结果只能是才能的积累。而品德则不然,虽然品德可靠培养教育解决一些问题,但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抵挡不住实践的诱惑。从本质上讲,品德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通过培养而得到的品德是一种外生的品德,只能是一件装饰品;而通过实践产生的品德才是真正内生的,才会真正内化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
那么,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才能使品德之“花”长开不败?这里核心是游戏规则要体现竞争性和公平性。竞争性是活力之源,公平性是秩序之源,而秩序又是品德之源。所以,一个既充满竞争,又充溢公平的社会,才会真正激发人的潜能,推动社会向良性方向发展。相反:如果只有竞争性而无公平性,其结果只能是大破坏,这时,失去的不仅仅是物质资源,道德资源也会随着一同沦丧;如果只有公平性而无竞争性,只能导致死水一潭,这也不是人们所需要的。所以,一个社会要想变得既有活力,又有秩序,就必须将竞争性和公平性有机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按照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进行价值的分配,每个人也在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时,人才无需培养,也会奔涌而出。
从现实生活的许多事例来看,也说明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制度创新。如让高学历者充实领导岗位,这里高学历只是代表着一种可能的高能力,并不能保证其品德就必然高尚。如果不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就是将所有的领导都换成博士,也未必会把事情办好,也会照样出现腐败等问题,而且这时腐败的手段可能会更高明,让有关部门更难查处。另外,有许多单位不惜重金引进人才,但其内部制度建设并没有解决好竞争性和公平性的问题,这时,人才的作用就很难有效发挥,弄不好还会激化单位内部的矛盾,对开展工作带来更不好的效果。其实有些单位引进人才本身就是领导人作秀的结果,其作秀的目的不在于单位的发展,而在于个人的升迁。所以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单位,要想真正促生人才,关键在于制度,在于一个公平和竞争的制度。
从人的出生来看,人的各方面的天然素质并不是差别很大,只要有一个好的制度激励方式,任何人都会成为人才。所以,人才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培养,而在于制度,培养仅是一个次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