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我国贫困人口大大减少。1979年,全国农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贫困人口占30%,现在已下降到3%。这是改革开放的显著成果。
但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收入差距逐步扩大。以国际上反映收入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为例,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达0.45,超过许多发达国家。2003年,城镇金融资产分布的情况是,20%高收入者占有全部资产66%,而20%低收入的人占有金融资产仅为1.3%,相差达50倍。
目前农村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的有2800万人,城镇低保人口有2200万人。也就是说,大约有5000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的状况。根据我国的贫困标准,农村贫困户是每人每年收入低于627元,一个月只有50多元,每天不足人民币2元;城市低保每人每月只有159元,每天不足人民币6元。如果按照国际贫困标准,每人每天不足1美元者为贫困人口,那么我国的贫困人口还要多很多。
解决贫困问题是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逐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扶贫助困中,当前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认识:
第一,我国城市和农村贫困现象是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当前我国处在经济现代化初期,起点低、人口多,人均只有1000美元,只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3%-4%。经济相对落后是贫困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我国还处在体制转型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竞争激烈。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税收制度不严格,偷税漏税现象普遍存在。这是贫困现象存在的体制原因。同时,社会上还存在大量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侵占国有资产等违法行为,加剧了分配不均的现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提高贫困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稳定社会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把扶贫助困,加大反贫力度提高到战略高度来看待。第二,反贫困本质上是一种补偿,不能看作单纯的救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土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贫困人口是我国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资源、政治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共同所有者,他们有权共同享受利用各种资源所创造的成果。他们作为社会成员,曾经和正在为社会作出贡献。他们为社会经济发展投入成本、付出代价和作出贡献,有权从社会获得回报。他们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体制转型过程中所受的损失,所做的牺牲,有权向社会取得补偿。因此,那种认为反贫困是单纯的救济,是对贫困者的施舍,理论上是错误的。
第三,反贫困的目的是解放劳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在贫困人口中,绝大部分是有劳动能力或者未来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反贫困就是为了保护劳动力,解放劳动力。因此我们要把就业再就业问题放在反贫困措施的首位。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能够接纳更多劳动力的第三产业;要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社会增加财富,为城镇居民增加就业岗位;要实行灵活的劳动体制,固定工、临时工、全时工、钟点工,只要有工作,有钱可赚,都要鼓励。要把积极就业政策落实到实处,政府、社会都来共同努力。
第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反贫困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也是反贫困的硬道理。我国当前能够拿出较多的资金和资源,加大反贫困的力度,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体现,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体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国家财力大幅增长,为反贫困措施提供了物质保障;尤其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能够增加更多就业岗位,吸收更多就业人口,缓解就业压力。在我国这样主要是失业型贫困的国家,就业岗位增加,是减贫的主要途径。
第五,政府是反贫困的主体。扶助贫困人口,维护社会公平,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任务。因此,政府要运用自己的资源,加大反贫力度。当前政府财政收入较多,增长幅度较大,大约集中了每年创造GDP的20%。2004年财政收入超过2000亿元,因而有能力对城市贫困人口给予更多支持。在财政支出中,要向弱势群体倾斜,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向农村倾斜。要逐步提高贫困补助标准,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要逐步增加职业培训支出,要对病残人员给予更多照顾,要为无房居民提供安居处所等。
第六,城市反贫要与农村反贫相结合。当前农村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的绝对贫困人口2800万人。贫困补助标准每年每人只有600多元,远低于城镇低保线。如果按照联合国标准,每人每天低于1美元即为贫困人口,则农村贫困者有几亿。农村贫困人口的存在,贫困补助标准的低下,促使农村贫困人口向城市流动。因此,城市反贫要与农村反贫同时进行,要加大农村扶贫力度,提高农村扶贫标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缓解城市扶贫压力。
第七,实行教育公平。教育是开发人才的第一要务。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十分严重。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在城市基本普及,但名目繁多的杂费、书本费仍是贫困家庭无法承受的。要实行教育公平,对贫困家庭的孩子给予特殊补助。
第八,政策上要正确引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实行一系列深得人心的分配政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该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当前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给以正确的引导。例如,在允许和鼓励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同时,要坚持按劳动分配为主的原则;在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要重视社会公平;在鼓励部分地区和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要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人口,逐步缩小差距,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城市反贫困是一项长期工作,任重道远。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绝对贫困人口会逐渐减少,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会大大提高。随着我国各项扶贫政策和调节收入分配,相对贫困也会随之缓解。这需要长期努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北大教授,著名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