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不知道从几时许,名牌大学已经成为求职者在就业,职业发展中的一个砝码。先不说大学有本科和专科区别,单单一个本科中就分有国家重点本科,省重点本科;一类本科,二类本科。于是乎,名牌与非名牌大学生在个人职业发展中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前者理所当然要进外企,要去做国家公务员,拿着高薪水,过着小资生活;而后者呢,去民企或小公司,薪水不是很高,每天辛苦努力的为自己的未来打拼。似乎这样的发展区分才符合名牌与非名牌大学的社会逻辑,才更被人们所认可。不然名牌和非名牌如何去体现其自身价值呢! 某企业招聘了二个大学生,一个是重点学校的毕业生,在学校是校干、拿过奖学金的小张;另一个是个喜欢钻研新事物的专科生小王。二个人都做同件事情就是该企业网络的频道编辑,但是由于学历的区别,在薪水上小张和小王差别有1000元左右。
由于二个人的毕业院校不同,领导对二个人的期望值也就不一样。在同一个问题上,如果小张的看法不比小王的见解高明或者有创意的话,这本身就意外着小张的失败。因为他是名牌学校的毕业生吗,他的想法当然应该理所当然的高于小王;但是反过来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如果小王的看法比小张有点创新意思,领导就会立刻刮目相看,小王真不错,肯学习肯动脑,虽然其教育背景不是很好,但是善于钻研,对问题的看法比较深刻。
事实上,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理解当然会有不同的看法,小张和小王都没有错。但是由于他们二个人的学历背景不同,因此大家在心里就会对他们的评价有着不同的标准。
这种社会无形的大学人才划分给求职者增加了压力,也同时给整个社会人才的进步发展套上了一个枷锁。似乎一个名牌与非名牌定位,就一定会有着截然不同的个人能力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向。社会在每天进步,人才也在每天不停的发展,没有必要去用一个名牌和非名牌定位一个年轻的人才。事实上,名牌与非名牌在本质上的区别就是不同的院校给在校的大学生提供的教育背景和环境氛围不同,更多的情况还是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
随着2005年毕业时间的临近,整个社会又进入了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间,报纸媒体也常会出现某市某单位组织部分优秀企业去某著名高校引进人才,似乎这样的城市、这样的单位和著名高校结合才是般配的,符合人才发展逻辑的。如果真实这样理解的话,国家鼓励的公平、公正的人才竞争局面如何才能具体的实现。
笔者认为,在招聘中也好、在薪资定位中也好,没有必要去划分名牌与非名牌之分,学历与非学历之分。始终要遵循的一条原则:对方的个人能力和个人素质是否适合企业的需要,是否能够对企业本身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一句话,只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专栏地址:http://manage.org.cn/column/fanyao.asp
(范瑶,《新闻晚报》记者,中国《人力资源》杂志社特邀记者,民营经济报专栏,锦英人寿保险咨询网(http://www.21insurance.com.cn ) CEO,在人力资源管理、保险业、营销策划方面有一定的个人研究,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