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从2009年苏泊尔大学成立至今,我加入苏泊尔大学已有三年时光。作为苏泊尔大学校长助理,三年的全力付出使我在企业大学的建立运营、体系流程、项目运作等方面都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做中学 学中悟 刚进入苏泊尔大学时,我青涩懵懂,上级在企业大学建设方面给予我无私的指导,使我在“做中学、学中悟”,慢慢形成了逻辑、实用、简单的工作方式和思维。 从最初只是配合上司进行领导力培训的组织、外部资源协调、外部讲师甄选等工作到全面负责项目开展,我逐渐从项目运作时的一无所知到对培训体系的全面了解。 通过我们的努力,苏泊尔大学也形成一套完善的内部培训体系标准并推广至公司所有的事业部和基地,这令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2012年,苏泊尔大学进入V2.0时代,在做年度规划时,我曾与上司反复讨论当年的工作重点。为配合公司战略,除了继续开展中高层管理者领导力培养项目,我们将培训重点定为企业文化的宣导,我成为该项目的直接负责人。 小试牛刀 经过反复讨论,我们决定以《苏泊尔基本法》为载体,因为这本册子凝结了当时参与制定的几十位高管对公司的体系、流程、价值观及文化的深刻理解,以此为基础宣传企业文化再合适不过。因此,我们决定将基本法中的每一章节都开发成一门课程,并由公司该模块的高层管理者亲自授课。 确定好项目方案后,我兴致勃勃开始着手一系列的工作:设计培训需求调查表、收集培训需求调查结果、进行需求分析、开展课程设计。设计课程大纲时,为了使学员能对该课程所能学到的知识点与工具一目了然,我将晦涩难懂的术语或概念性模块统统去除,让内部的课程大纲简洁明了。 同时,考虑到公司内部讲师的授课经验不足,我又必须将课程设计细致到几点几分讲何内容、用何工具、采取何种授课方式等。诸如此类的工作陆续完成,小有成就但也困难重重。 我的第一份课程设计表 第一份课程设计表的制作曾令我痛苦万分,之前以为设计一门3小时的课程应该很简单,但仔细研读《基本法》后,我才发现其文字之精炼,形成课程之困难。如何将几百字的介绍变成逻辑清晰、内容丰富的课程?我冥思苦想,仍旧找不到思绪和方法。辗转难眠,我不断回想自己之前听过的各种课程,突然,一门叫“创新思维”课程里的“工具-概念粹取法”和“逆向思维法”令我灵感迸发。顿感培训人员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到处听课学习,不断积累并提升自己,再将之在工作中应用。 第二天,我找出平日的课程记录,仔细思考并揣测那些讲师是如何将专业知识与工具用通俗易懂的呈现方式让学员理解并接受。之后,我又参考了多本课程设计书籍、课程设计培训资料和内部案例,终于做出自己的第一份课程设计表(见图表1)。 之后,经过苏泊尔大学课程中心的评审和多处修改,这份课程设计表最终得以定稿,整个课程设计过程历时几个月时间。所有的内部讲师收到详细的课程设计大纲、课程设计表和教材后,只需再融入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成功经验,就可轻松授课。 截至2012年9月,共有15位公司高管在苏泊尔大学面向6个班级轮流授课,年度课程评分为4.58分(总分5分)。学员评价该课程简单、实用,特别是由内部高管结合公司实际来宣讲基本法,既让学员系统地从各责任单元领导那里了解到公司的相关业务,也能极大提升学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该培训也成为苏泊尔大学当年培训的工作的亮点。 整个过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课程设计对于企业大学或培训中心的重要性。全面引进外部课程是企业大学建立初期时简单有效的方式,但弊端是引进的外部课程不能涵盖所有,尤其是企业文化。当企业进入成长期时,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设计能力。只有真正结合企业内部流程、工具与案例,才能使培训课程实用高效。 在苏泊尔大学的三年时光里,有微笑也有泪水,有付出也有回报。我既成为了一位母亲,又逐渐成长为一名职业培训工作者。 如今,我的儿子也从襁褓中的婴儿长成一个能跑会跳的小男子汉。我也如孩子般逐步成熟,从对培训的理解与经验几乎一片空白到能独立承担培训项目、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我始终在学习、反思、提升、再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历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