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从自暴自弃中走出来?自暴自弃是成功的头号天敌。
孟子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这几年我认识了七位自暴自弃的人,分别代表七种常见的典型。
为免涉及当事人的隐私,我以“典型”为例说明。
●第一种典型:为财务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财务危机是二十、二十一世纪想成功的人的头号杀手。
这个世界的权力和自由,似乎仍属于那些财务管理良好的人。这类型的人的普遍特征为“以债养债”、“生产力永远赶不上借债及欠债能力”、“偏差的金钱观”、“不知道钱怎么花光的”、“逃避债务”、“人际关系紧张、甚至破裂”、“身心状况普遍欠佳”。
●第二种典型:为感情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多愁善感,钻牛角尖,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这类人的普遍特征。
现代人的感情观普遍受到媒介的影响:文学作品、平面媒体、电视、电影,加上耳濡目染亲朋好友的故事,一般人对感情的评价和衡量,本来就很难找到平衡点。而这类人通常又视感情为生命的惟一或全部,一旦发生严重的感情事件,便一发不可收拾,心情跌至谷底,生活中的一切也跟着到谷底、深渊,无法自拔。
●第三种典型:为学业、工作及学习能力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为学业问题考试、升学而自暴自弃,几乎是台湾特有的现象;为工作问题找不到工作、常常换工作而自暴自弃,则是资讯爆炸竞争激烈时代来临的衍生性问题。两者均涉及“学习态度与能力”的问题,这类型的人,长期累积的负面自我评估、自我定罪、自我设限充满自卑,也欠缺关爱鼓励,是其共同特征。
●第四种典型:为健康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为身体痼疾而痛不欲生者亦为二十世纪的大宗。这两年来,我在各大医院重大病症楼层间探访病患者及其家属,发现“生死大事”确实颇折磨人,垂死者经常经历的主要情绪包括孤独、焦虑、恐惧、否认、急怒、挫折、疏离、沮丧等,病人看待死亡的态度,与生理病痛所引发的多种痛苦,求生与求死,也深刻地影响病人家属的情感起伏。
毕竟,自暴自弃并非最好的死亡方式;如何死得其所,是对生者亦是将逝者的挑战。
●第五种典型:为家庭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在我的核心价值中,一直将家庭问题看得和财务问题一样重要,也确信二十一世纪在家庭问题上会有更剧烈的变动。愈来愈多的家庭不论是传统的大家庭与现代新组成的小家庭将在无法适应“相处之道”及“家庭伦理”上付出极大的代价,也会有愈来愈多人不愿去面对复杂的家庭问题,如婚姻暴力、伦理破碎含乱伦等而自暴自弃、不知所措。
●第六种典型:为信仰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宗教信仰中的诸多重大根本问题:如爱、轮回、永生、地狱、天堂,生死的价值等,到了二十一世纪,一定会有更多找不到“出路”的信仰者,在内心中挣扎困顿的同时,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他们的气馁之处,这几个世纪以来“集体自杀”的模式,在我看来,便是为了信仰中终极的核心价值或基本教义找不到出路,而以肉体的自戕来代表灵魂解脱的法门,终究是自暴自弃,不仅于灵魂无益,更让神秘的信仰问题浮上台面接受公众评论。
●第七种典型:为人格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人格,代表一个人性情的品质。
许多人基于童年成长挫折或不愉快的经验,及性格中诸多解不开的烦恼,在追寻自我或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地质疑自己的人格是否出了问题,也不断地对自己“输入”“负面的讯息”,如:我不配、我笨、我做不到、我不能、我记性不好、我就是扫把星等。强烈自我控告加上自我定罪的结果——自我否定、自暴自弃。
我不想在这儿大言不惭地告诉你:你有资格自暴自弃吗?因为我也没资格告诉你,虽然我也曾自暴自弃,也走出来了。
我只想告诉你,或请你转告那些想自我放弃的亲人、朋友,我真的亲眼目睹许多因家庭、信仰、财务、感情、人格、身体、工作等问题,一度沮丧到想自我放弃的人,又如何从自暴自弃中走出来。
海伦·凯勒,一个耳朵不能听、眼睛不能看、嘴巴不能说的女子,却成就了非凡的教育事业,在全世界有太多先天或后天失去双手、双脚的人士,却成为激励人心的演说家(像ZigZiglar机构的JohnFoppy)或成为一代典范的政治家(像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他们是如何培养出克服障碍、脱离自我放弃的能力?
我发现他们第一个共同点是:“终于”接受“失去一些什么”的事实,并且,往前走。他们从前也会“怨天尤人”,但如今,“不再”花一分一秒的时间在责怪别人,埋怨上帝、父母或自我控告上,所以他们第二个共同点就是让自己身上仅存的优点变成优势,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些人为了修正缺点、改变坏习惯,不知花了多少精力、时间、金钱,仍徒劳无功;有些人明知自己有先天的缺陷和后天的缺点,却宁愿在优点上全心全力以赴,直至优点变成优势,并且帮助更多的人。海伦·凯勒以触觉听音,也聆听别人喉结中的音乐,真令人拍案叫绝,赞叹造物主的奇妙。
第三个共同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他们在“改变”以后,都极虔诚地热爱生命、了解生命的本质,换言之,是生命的光热和上帝的恩典帮助他们走出自暴自弃的阴影,克服障碍,跨越世俗的成功。
(二)第二号天敌:虚荣心
我很喜欢英国哲学家培根和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两句格言:“虚荣的人被智者所轻视,愚者所倾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虚荣心使人多嘴多舌;自尊心使人沉默。”这几年我下了不少工夫研究人类的虚荣心,得到一个简单的结论:虚荣心是二十世纪末过渡到下一个世纪间,最顽强也最类似爱滋病的痼疾。我自己也曾被这个顽强的痼疾纠缠了近十二年才算根治,因为要迈向成功,必须远离虚荣;不想成功,就会爱慕虚荣;要事事踏实,便会远离虚荣;想获得不实在的荣誉,就会满足虚荣。唐代诗人柳宗元有诗云:“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便是最好的对比。
我们的社会似乎不太谴责虚荣,仿佛人人爱慕,无需谴责,事实上,许多悲剧和社会问题皆源于此。
日本人福富太郎在《智慧赚钱法》一书中提到获得财运的第四十八种方法“勿一 味追求时尚”:前人认为吸引女性的要素有下列五项,一、胆量,二、金钱,三、面貌,四、才干,五、幽默感,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却本末倒置,觉得能言善道、仪表堂堂最为重要,因此鼻子较塌的人便赶快去整形动手术,如此爱慕虚荣的人,怎么可能节俭致富呢?这类人在公司虽抱怨薪水太低太少,但却不知如何争取合理的薪水,瞻前顾后,亦没魄力脱离公司,独立经营事业,他们能否受到女性欢迎,也是颇令人怀疑的。
若除了外表,其他一无可取的人,大概也不会有财运了。
观察目前社会上,那些口口声声谈装扮、标榜个性风格的年轻人却多半也穿着路边摊上的衣服,每个人都像穿制服似的,并无什么特色可言,就好像打着宣传广告说:“我崇尚流行”,而实际上却没有自我一般,如此的流行,便意味着是盲目,更是种浪费。
毫无疑问的,创造流行,使之蔚为风尚,可引入财源,但是追随流行者,花钱必形同流水,因流行如巨轮不断向前转,追随者必须不断跟进才行,我之所以推断追求流行者不能存钱,道理即在此。
披头发型曾经风靡一时,我认为披头士可能是因没钱上理发厅而蓄长发,本意不在模仿,他们所企盼的是摇滚乐能成为旷世之音,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其披肩的长发竟也成为注目的焦点,甚至为英国赚进大量的外汇。使其成为乐坛巨匠,是因为对音乐的狂热和不同流俗的胆量,他们的流行是走在时代前端的,不同于一味地模仿,故能致富。
不久之前,以八十四岁高龄谢世的西班牙画家达利·萨尔巴托有许多特别的举止,据说留着八字胡的他,常带着心爱的狗四处蹓跶,告别时会与人道“午安”,他有一幅画作“钟像”,即是一种从树上垂下来的软体动物,我认为这些都是抢眼之处。
达利的装扮的确不同凡响,但如果他和庞克族一样,则无啥意义,因流行重在能表达个性,盲目跟从他人,未免是东施效颦了,我猜测达利是有心装扮成别人都无法模仿的样子,做强烈的自我宣传,他的策略果真奏效,所以其作品在绘画市场能久居高价位,并被评为本世纪中足以和毕加索媲美的伟大画家。
虚荣心重的人,所欲求的东西,莫过于名不副实的荣誉,所畏惧的东西,莫过于突如其来的羞辱。
虚荣心最大的后遗症之一是促使一个人失去免于恐惧、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害怕羞辱,所以不定时地活在恐惧中,经常没有安全感,不满足;而虚荣心强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不如说是自以为出类拔萃,所以不惜玩弄欺骗、诡诈的手段,使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问题是——虚荣心是一股强烈的欲望,欲望是不会满足的。
虚荣心所引起的后遗症,几乎都是围绕在其周遭的恶行及不当的手段,所以严格说来,每个人的虚荣心应该都是和他的愚蠢等高。
真正的成功,是不会因某些成就而沾沾自喜的;若为所成就的人事物感到骄傲,也应该是心存感恩、健康的骄傲,而非不当得而得的“虚荣”!
我之所以在此诚恳地与你沟通这个主题,乃是因为虚荣心一旦形成(成熟)后,它所结合的诸多不良的心态、习惯和行为,会让你只看得到眼前,离成功却愈来愈远。
既然本书一再强调“按部就班”、“脚踏实地”是成功的不二法门,我要进一步告诉你,“按部就班”不只是“正确的优先顺序”而已,它还包含“层次分明”——沮丧和快乐、积极和消极、感伤和喜悦,层次分明才能帮助心灵储藏记忆——除非我的意识同意,否则任何事物都无法影响我(安东尼·罗宾)——你的极限,不管是生理上和精神上的,都是根据你和外在世界对你的潜意识心灵设定的程式而决定的。当你负起责任,并且决定那些事物会或不会影响到你时,你就能重新获得力量,开始开发你真实的潜能(马修·史维)。
“脚踏实地”不只是“务实”,它还包含培养正确、健康的人生观,这也是人生最大的资产。
(三)谨慎第三号天敌:掉以轻心
对一个老练的人而言,最有可能让他跌倒受挫折的就是掉以轻心。
我曾看见一位自认为是商场老将的前辈,转换事业经营后,以为用同样的经营策略、方法、手段一样能成功,很少采纳部属不同的意见,一意孤行,结果自然不妙,新的事业在一年内就宣布关门。
掉以轻心的好友就是一意孤行,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
我也曾目睹台湾一位风度翩翩的政务官下台后,偶尔客串主持新闻性节目,录影作业照理说不应不熟悉,时间掌控都不甚良好的状况下,窘态屡现,连节目结束了都还说要“进广告,休息一下”呢!
这就是最常见的两种掉以轻心。前者以为成功一次,就保证次次成功,后者太相信个人魅力,缺乏成功人士该有的戒慎恐惧心态,缺乏预备和征询作业,尽管犯错后从容不迫、临危不乱,但在公信力上被大打折扣。
掉以轻心,其实也代表自信过度、姿态过高,以为“该注意的”都注意了,事实上正因为缺乏孔子“入太庙,每事问”的精神,你不主动请教别人,别人自然也不主动协助你了。
开车、做事熟练的人,想要维系平安与成功的状态,愈是要有“每一次仿佛都是第一次”的心态,切忌掉以轻心!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正是此意。
熟悉之余,就要立刻加上虚心和细心,绝对不要是掉以轻心。
想要保有你的成就和平安,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想想,你能输得起几次掉以轻心。
(四)第四号天敌:骄傲
我经常用八个字形容“骄傲”:心中无神,目中无人。
骄傲的态度,起源于“不知自己从哪里来”;人哪,飞,飞不过鸟(基本上,人不会飞);游,游不过鱼;跑,跑不赢豹;力,争不过熊……就一个“万物之灵”,以及莫名的“优越感”,骄傲的国度于是诞生。
骄傲的人“一定”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有些是凭“外貌身材”,有些是靠“才华”,有些是比“思想”,有些是比“物质”、比“财产”、比“势力”,总之,言行举止,就是己长人短。
骄傲比掉以轻心还要麻烦,既然心中无信仰,表示轻视一切;既然目中无人,表示尊己为大。古人以马高六尺为骄(不甚驯服),以轻视为傲;就当代日常生活而言,除了“我以我的孩子为傲”、“你真是我们的骄傲”(领奖时用语),还有一点正面的意义外,其余皆厚黑有余,厚道不足。
学习任何技艺、观念,就是有人机灵些,有人笨拙些;天生的长相、出身,很少有人能改变;学成,自喜之余,多用一点怜悯看人;长得好,比较有钱,若表里不一 ,徒留话柄与笑柄。
《圣经》中提及骄傲的坏处至少有五十段经文,以下仅列举具代表性者:
1.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箴言,十一章,第二节)。
2.骄傲只启争竞,听劝言的,却有智慧(箴言,十三章,第十节)。
3.愚妄人口中骄傲,如杖责打己身,智慧人的嘴,必保守自己(箴言,十四章 ,第三节。)4.骄傲在败坏之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言,十六章,第十八节)。
5.这事临到他们,是因他们骄傲,自夸自大(西番雅书,二章,第十节)。
6.使骄傲的人受应得的报应(诗篇,九十四篇,第二节)。
7.眼目高傲,心里骄纵的,我必不容他(诗篇,一○一篇,第五节)。
8.愿骄傲的人蒙羞,因为他们无理地倾覆我(诗篇,一一九篇,第七十八节)。
9.存心忍耐的,胜过居心骄傲的(传道书,七章,第八节)。
10.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各书,四章,第六节:彼得前书,五章,第五节)。
虽然骄傲是成功的天敌,我要诚恳地告诉你,骄傲不仅会带来羞辱,更重要的是——成功,阻挡骄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