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自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制造业大国的激烈竞争,亚洲的经理人们反倒乐观地认为,这两台推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大马力引擎正可让他们也借势得到发展。
当中、印两国的经济正加足马力增长之际,亚洲其他国家都在举目观望。中国的国有企业推动该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9.1%,而印度在私营企业方面的优势则帮助该国经济实现了6%至7%的健康增长。在一项全亚洲范围的调查中,受访者们预计中、印两国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他们同时也相信自己能够搭上这两个大国经济强劲增长的便车。通过将生产业务外包到中国的工厂,跨国公司在利用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方面一贯出手迅捷。而印度通过在科技和银行领域提供高效和廉价的后勤服务也获益匪浅。但这还不是全部:印度的工程师们已经显示出了他们具有进行原创性设计的能力,印度本国开发的药物、汽车和软件已经陆续出现。亚洲其他国家能够与之竞争吗?
看来许多受访者都相信其他亚洲国家具有这种竞争力,但也承认这些国家可能会在某些产业上败下阵来。以日本为例,虽然全球需求增长减缓正在给以出口为主要推动力的日本经济造成了压力,但该国90%的受访者相信他们的国家有实力与中国和印度展开竞争。具体而言,30%的受访者说,日本在这场竞争中获胜的机会为50%,不过他们同时认为中国和印度也会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中胜出。与此同时,有60%的受访者认为日本的竞争力要强于中、印。
一些分析师一直警告说,中国有可能对日本的制造业基础构成威胁。但随著日本人口的日渐老龄化,日本也需要到其他国家去寻找劳动力。日本许多公司已经开始在中国设立工厂。日本的经理人们似乎相信,通过将纺织品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业务外包到中国,而在本国集中精力发展高科技、高精密度制造和设计业务,日本就可以使自己成为竞争中的受益者。在此次调查中,有83%的受访者相信日本有能力应对中、印的竞争。
香港的居民也对未来充满希望。香港经济在去年经受非典型肺炎(SARS)打击后已开始反弹,预计2005年将会继续增长。香港政府仍然相信香港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能达到7.5%的水平。调查结果令人鼓舞:79%的香港受访者相信香港能够应对来自中国大陆和印度的竞争,不过他们也认为香港的一些产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制造业这一香港的夕阳产业最有可能在竞争中败北。许多香港公司早就将业务迁到了中国大陆,以利用那里的廉价生产力。根据中国大陆与香港签署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这个自由贸易协定,香港的一些产业将能从中受益,这其中包括零售业、医疗服务业、娱乐业、媒体及营销业等。19%的香港受访者认为香港在与中国大陆和印度的竞争中取胜希望不大,2%的受访者认为香港根本没有取胜的希望。
在新加坡,82%的受访者相信该国能够应对中国和印度的竞争。这并不令人奇怪。这个城市国家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南端,是中、印两国间最短海上航线的必经之地。新加坡很久以来就是中、印双边贸易的枢纽,它希望能与这两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在邻国马来西亚,受访者也持乐观态度。78%的马来西亚受访者认为该国有望在与中国和印度的竞争中取胜。
但菲律宾人和印度尼西亚人则不那么乐观。62%的菲律宾受访者认为该国在与中国和印度的竞争中取胜希望不大或没有希望取胜。57%的印度尼西亚受访者也持这一观点。
有一个国家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几乎根本不存任何担心,那就是澳大利亚。澳元的汇率目前走势强劲,澳大利亚的失业率也处于低水平,而且该国经济看来还有可能继续取得成功。这应该部分归因于中国对镍、铁矿石和铜等原材料的需求,澳大利亚这类原材料的储量十分丰富。为了满足中国今后的需求,澳大利亚正在投资开发新矿。今年1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John Howard)与泰国和美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该国目前正在与中国进行贸易协定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