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认功劳不认苦劳 绩效管理重功劳也要重苦劳



疑难再现

  大多数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的绩效评估方法,也都按照自己的规定定时评估。可是一般人绝想不到最怕这一天到来的不是员工,而是“评判人”——经理。他有理由想象面对员工时的场面:多数人心情不佳,像不认识一样看着自己。员工们不相信平时和蔼可亲的上司给了自己这样一个成绩,辛勤的工作换来的是这么个下场。于是员工们会斤斤计较经理的每个评判,有时不欢而散,有时发生冲突。“评估日”成了“受难日”。更可怕的,在下次评估到来之前看不到有什么是可以改变的。

  为什么这种现象会不断地出现在许多公司里,为什么经理们还在年复一年的纠缠其中。透过现象,我们可以总结出绩效评估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比如: 流于形式;由于偏见、印象、心理定势、情绪以及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产生的评估失真;苛求精确,浪费资源,劳心费神而收效甚微;把阶段性评估作为“评估时段的评估”;标准设计不合理;员工感到“不公平”等等。

  如果仅仅认识到这个程度,你会发现仍是于事无补。因为还没有抓住绩效管理的关键。为什么评估中偏见、印象、情绪会大行其道?为什么标准设计不合理?怎样才是合理的?为什么员工总是感到“不公平”?我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第一、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量化的标准,就很容易受偏见、印象、情绪等非可控性因素影响,而使员工感到不公平。第二,没有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工作,缺乏这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员工对结果大为吃惊也就不足为奇了,绩效也不会理想。第三,员工没有参与制定评判标准。他们被当成“局外人”,但接受它的却恰恰是这些“局外人”。这是个颇为尴尬的体验。

解决思路

  首先应该强调的是绩效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全过程管理, 而绩效评估只是这一管理过程的一个阶段。

  绩效管理的典型模式通常包括:工作定义, 目标设定, 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等几个阶段。

 绩效管理重功劳也要重苦劳

  工作定义是具体描述某一岗位的职能和工作范围的文件,其通常包括职位描述和协作关系两方面的内容。但这后一项往往被很多经理人所忽视, 实际上, 协作关系明确地规定了员工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清晰划定了员工的工作范围。这其实也是绩效评估的基础。

  目标管理是实施绩效全过程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工作定义确定了员工的职责, 即哪些是其应该做的。而目标管理则定义了员工在一段时间范围内具体应该做什么项目, 做到什么程度算达到了目标, 即期望产出。这一过程应该让员工广泛参与, 因为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员工共同参与制定评判标准的过程。

谈到全过程管理,这里,我们不妨先把“绩效管理”拆开瞧瞧。

  所谓“绩”, 即业绩,是针对于员工讲的。意思是他们做了多少事,工作量如何。那么这个判定工作谁来做?应该是员工的直接经理。直接经理必须清晰定义员工的日常工作,就是说哪些是他一定要完成的、达到什么要求是合格的。同时,当这个员工与其他同事发生合作关系时,什么产出应该是这个员工所提供的、这个产出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是可以被其他同事所接受的。这实际上是一个标准化加量化的过程。有了这一基础,员工的产出即可以数字的方式来评判。他们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做得怎样。

  所谓“效”, 即效益, 是针对公司来讲的。即指公司赚了多少钱。需要确定公司的效益底线以及员工分红比例。那么这个判定者就是项目经理。即员工短期目标的管理者。在公司的项目运作中,公司委派的项目经理责任重大,但权力也很大。他要以总负责人的身份去监督和实施项目的进展。在项目进程中要对项目进行功能拆分。比如市场部在策划一个推广项目时,我们首先要确定项目负责人即项目经理。他在项目相关背景之后要召集相关人等召开“头脑风暴”会,撰写会议纪要并在基础上形成项目建议书。在建议书被最终确认后,将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项目组的每个人身上,工作量、产出标准也要量化。这样经理们、员工们都非常明确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衡量标准,而且被严格地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这样一来, “绩”和”效”实际上已经蕴含在平时项目管理的一点一滴中了。所以,最终的绩效评估结果也就伴随着项目的日常管理相应产生了。

答疑解惑

  我们谈到, 绩效评估要有一个统一的可以量化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应是管理者与员工双方共同参与制定的,而不是没有回旋余地就扣到员工头上的“紧箍咒”,是员工和领导者之间一种合作的结果。其实这也是经理了解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好机会。员工也可以通过这个介入过程加强对自身了解, 通过对标准和自身利益的权衡达到自身的平衡。这是一个共同制定、彼此认可、共同遵守的过程。

  将“绩”、“效”合之,就可以形成收入构成的策略。比如员工总收入组成可以是“三七开”,70%在“绩”、30%在“效”。“绩”是苦劳,“效”是功劳。这个平衡很重要。如果员工业绩评估分数中有多于90%的分数是可测量值,而只有少于的10%是印象分,是平衡分,那么员工还会不会说不公平呢? 也许就少了,因为客观的多了,主观的少了,他不用再去揣摩经理的心思,也不会和你无端计较。

  绩效不是评估出来的,而是管理出来的。这就要谈到管理。经理和员工在这里各有各的职能,各有各的需求。

  “在其位,谋其事,尽职尽责”是员工的基本素质, 此外员工要有专业化意识, 要按专业化水准要求自己的产出,这也是基本标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在业务上创新。

  对经理,强调的是风格。这里我着重谈两点, 一是管理过程应是充分个性化的。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员工身上。要重过程,更看重结果。员工每个人各有短长,条条大路通罗马。允许这个过程的个性化、多样化,既免了如诸葛亮般事必躬亲、鞠躬尽瘁,也给团队保留了活力。二是理解,就是理解员工,理解其性情,这要求经理与员工多接触,多交流,不能光“论事”,还要“论事情”。三是对团队要有统一的标准,要严格执行。管理的最终平衡点就是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可以讨论的,但一旦确定下来就要坚决执行。其优势在绩效管理中体现得很清楚。

(郭菡——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工学硕士。曾在美国康柏电脑公司、英特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供职。对绩效管理以及其他管理方法都有比较独到的见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9798.html

更多阅读

绩效管理的优缺点分析 关于绩效管理优缺点之分析

     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计划制定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就谈不上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工作不到位,绩效管理将不能落到实处;绩效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工作

组织绩效提升与管理 绩效管理 重在提升

 企业运营离不开绩效管理  为什么要做绩效管理?考核员工,降低成本,绩效管理是鸡肋?很多企业家认为成功的哲学在于鼓舞下属、放权,采用绩效管理员工不是倒行逆施么?对于员工而言,控制和操纵是令人深恶痛绝的,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绩效管

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 绩效管理的5个基本发展水平

实践当中存在多种形式的绩效管理一方面反映了绩效管理具有不同发展水平或发展阶段性,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决定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阶段的既与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相关,也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认识和能力相

绩效管理的作用有哪些 简单和有效:IBM 的绩效管理

     中国企业绩效管理的三个阶段  中国企业的绩效管理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绩效管理。企业如果不是没有绩效管理的话,至少也可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绩效管理,在这个阶段,企业成长主要靠各级领导

半变动成本 强化绩效管理-加强变动成本控制

    随着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的管理职能更加凸显,对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管理提升财务绩效成为公司、集团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作为财务人员这是我们最本质的工作,如何通过强化管理提升绩效成为我们

声明:《只认功劳不认苦劳 绩效管理重功劳也要重苦劳》为网友薄荷蓝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