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跨国投资银行的中国高管跳槽是偶然现象,应该是出于个人因素。”10月16日,香港摩根大通银行投资中国部董事总经理方方,就不久前跨国投行中国高管“连环”跳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连环跳”引起轰动
跨国投行的中国高管跳槽始于今年5月,由一个人离职引发的连环效应在这次事件中尤为明显。
今年6月,花旗集团中国投资银行总裁任克英及其助手颜庆华因涉嫌向公司和监管机构提供虚假信息而被停职。8月,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业务主席孙玮辞职。业界普遍说法是,他要显示对其前任老板和公司CEO约翰.迈克的忠诚。约翰.迈克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人事大调整中被排挤出董事会。2002年2月,正是迈克找到孙玮,说服她离开“老东家”,转投第一波士顿。
就在各方猜测孙玮的去向时,9月中旬花旗宣布,孙玮将于10月1日正式出任其中国投资银行业务董事长,接替任克英。而孙玮辞职1个月后,张利平继任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主管。张此前是香港上市公司意马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行政总裁,他有在美林负责中国市场投资银行业务7年的经历。
而在任克英、孙玮之前,投行高管频繁跳槽已经开始了。5月14日,瑞士银行中国业务执行董事、首席策略师及A股研究部门负责人陈昌华出任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部门主管;5月19日,雷曼兄弟(亚洲)董事总经理及中国投资银行主管刘小俞出任摩根大通中国董事总经理兼副董事长;9月15日,摩根斯坦利驻香港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杨志中出任雷曼兄弟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主管。
和IPO有什么关系
“这种效应是连环的,比如我的公司希望把业务做大,高薪从你的公司挖来个人,你的公司这个职位就会出现空缺,怎么办?你去他的公司挖一个,他怎么办?他可能去别的公司挖人。”方方告诉记者,一段时间内频繁的跳槽是这种连带关系引起的。
对于媒体和各方关于投行高管跳槽源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受阻的猜测,方方并不认同:“我觉得跳槽更多是偶然的,出于个人发展的考虑居多。投行的业务很多,可能大家看到的就是个IPO,那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在IPO上赚的钱,养不活我们。我们大量的业务是在冰山下面。”
看看冰山的下面
“跳槽频繁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市场非常活跃。”方方认为,中国GDP现在已经超过美国的十分之一,但是在中国做投资银行的人要少于美国的十分之一。“这个蛋糕是很大的,而且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张和市场深度加深,投资银行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一位资深的海外投行主管介绍,随着国内企业对国际化的监管制度逐渐熟悉,加上国内大企业的重组兼并项目日益增多,大陆市场正在成为亚洲地区最有成长潜力及最具规模的地方。
而因为国际资本市场的追捧,中国内地企业的海外上市热潮也一波接一波。最近几年,全球资本市场上最耀眼的IPO大项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国。中国大型国企的“大单”对任何一家跨国投行都是充满诱惑的。2003年全球最大的IPO项目——中国人寿的融资额高达34.6亿美元,而这一年美国本土承销额第一的高盛所承销企业融资总额才不过23亿美元。
德意志银行CEO乔瑟夫.阿克曼曾经说:“我最爱来中国了,别的地方人们都愁眉苦脸,中国到处都是happy people(快乐的人们)。”
这位主管介绍,所有投行都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机会,很多投行都意识到,如果再不进来,就要错过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先来者不断拓展业务,后进者招兵买马,这都是跨国投行高管频繁跳槽的主要原因。
毕竟,挖对手墙脚既可以让自己实力猛增,又可以让对手痛失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