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学历一向是中国企业通用的用人标准,积重已久。当新经济大潮袭来之时,作为以个人资本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乃至IT企业也没能走出这条老路,更有甚者,在这个行业,除了前述,更有以知名度为用人标准,带出种种问题导致最终企业人才流失不断,开发项目中途搁浅,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企业选将不当,而使所选将才不够资格。而二者归根结底问题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什么是职业经理人应有的素质。 作为一个标准的职业经理人,除了所应具有的业务和管理知识与才能以外,最关键的就是能够带领属下协同作战,共渡难关。但是,就目前的绝大多数企业和绝大多数职业经理人却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最关键的一点,甚至有偏狭者认为,只要有制度和程序,就可以达到使企业按部就班前进的目的,事实不然。人是一种感情的动物,对于感情的动物来说,任何枯燥的教条只能导致无法控制的离心力。
可以说,一个企业能否形成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凝聚力,关键在于经理人是否有足够的人格魅力。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东南沿海地区的家族企业,尽管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人才,为什么却可以常年立于不败之地?其原因就是家族企业本身的凝聚力加上家族中有声望的长者在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们的高新科技企业的经理人,虽然大多从国外留学归来,有着坚实的学术背景,但往往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研究和了解不够,在认同传统文化多与西方文化的中国职员中无法建立威信,更无法树立个人的人格魅力,故此常感叹于管理难、沟通难也就在所难免了。常听某IT企业走人不断,核心研究机构人事紊乱频仍,同经理人在文化上的欠缺不无关系。
那么,什么是职业经理人应有的文化道德标准呢?参考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和东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我总结出六个重要的条件:忠、义、和、信、智。
忠于资本
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无条件地忠于资本理论是最基本的素质。请注意,这里所说的的资本理论而不是资本本身或是它的持有者。也就是说要忠于资本运作的规律。常见到有的经理人过分忠于投资人,最终因为忽视了资本运作的原则和规律,导致投资人最终损失惨重而自己最终也损失惨重的例子,不胜枚举。而那种过分忠于资本,甚至为获取自本不择手段的职业经理人则更不足取,因为他随时可能为资本放弃原则,这样的经理人最终不是个人私欲膨胀,壑欲难填,就是造成整个管理层分崩离析的祸首,更可怕的是,这种壑欲往往会传染其他同僚下属,导致公司很难扭转这种人人自私自利的局面。
这两种人往往读是由于投资人目光短浅,只重眼前利益造成的。或者因为前者让自己顺心,陶醉于浮夸和吹捧、盲目崇拜;或者因为后者能够短期带来效益,其实这无异于杀鸡取卵,自绝后路。
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应该是胸怀大志,有自己对资本乃至对社会独立的见解,有全面的、长远的规划和近期的计划,对于投资人尊重但不妥协,以事业为前提,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并坚持维护这种规律的合理、合法性,贯彻始终。
而投资人也应该认识清楚,职业经理人是请来协助自己使资本升值,而不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图自己一时畅快和心情舒畅的,明白了这一点,在选择经理人时就会有一定的取舍和标准,不会为一些表面的假象所迷惑。
义于投资人
那么,在职业经理人与投资人之间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用中国传统中的道德标准“义”来形容这种关系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大学》章句: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就是说,当投资人充分尊重经理人的意见,并且给与与其工作相当的待遇和权利的时候,经理人应当以“义”的心态,完成头自人的要求。所谓“义”就是以维护投资人的利益为己任,对投资人给予自己成就事业的机会全身心地回报,这种全身心地投入,和处处维护投资人的利益的行为就是“义”的外在表现。
对于投资人的“义”是职业经理人的最基本素质之一。由于自身的机会源于投资人,那么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就是维护自身的利益,可以说,这种信任与对信任的回报的关系就是现代商业中劳资关系的结合点,也是资本主义从马克思所批判的“剥削剩余价值”的原始积累走向现代的“福利社会”的动力。可以说,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社会缺少了这样的一个信任和被信任的关系,就离分崩离析不远了。
和与同僚、信于下属 很难想象,在现代企业中,许多管理层最终解散的原因竟然是同僚之间的明争暗斗,几乎所有企业分离出来的管理人员都会或多或少地抱怨在原单位碰到小人。这种现象绝对不是正常的现象。
“在人类社会中,我没有敌人,只有同类。”同类之间何以产生如此难以弥合的芥蒂?恐怕要归咎于人性的弱点上,这不是我们今天探讨的范围。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决定它们位置的往往是环境。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由他们不同的优点,那么,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如何处理自己与同僚之间的关系、如何安排下属的工作范围和工作环境,是检验一个职业经理人是否合格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同僚之间的平等互利,对于下属的用人唯贤,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中国古代道家学说中就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论述。此不争,是争名夺利的意思,与平等的正常的竞争并不矛盾。对于同僚,能否多担当,少争功,是磨合同僚之间关系的最好方法。而“为无为,则无不治”则是管理下属最优秀的方式,充分利用下属的特长和优势,委以重任,鼓励创造,放开手脚,这样的经理人才是真正成功的经理人,而那些整天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夜夜有家不归,忙得没日没夜的,表面上看非常努力,但事实上却是最笨的。
作为职业经理人,在处理同僚和下属的关系上,绝对不能犯的错误有如下几条:
1、口是心非,在一个同僚面前说另一个同僚的坏话;
2、拉帮结派,弄虚作假,凡事以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为重;
3、对下属任人为亲,在部门或公司里造成付出与所得不相符的事实;
4、利用人性喜好窥探隐私、告密的弱点,制造紧张气氛通过告发来管理下属;
5、缺少长远目标,多细节扯皮。事实上,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重要的任务是长远规划和目标设定,以及工作流程安排和用人安排,真正到具体事件是工作人员应当自己解决的问题,但好像现在的经理人们,喜欢细节问题上纠缠不清的比规划目标的更多一些。
如果一个职业经理人能够在公司里创造一个公平的、正常和谐的工作和竞争环境,那么可以说,他的职业生涯便已经走通了一半了。
智与学习
学习当然是值得学习知识,但是,此知识不是彼知识,与传统意义上在校生所理解的知识大相径庭。这和看过多少书、读没有读过博士、MBA不同,这里所说的知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从广泛的知识的涉猎中总结出来的世界观。只有有了这两样东西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有知识的人,而那种死钻一科,古板得让人难以忍受的蛀书虫则充其量也就只能算是个匠人,有时候,读书多少与有没有知识是不成正比的,特别在当下中国素质教育还是一个文化人为之鼓与呼的口号的时候,更是如此。
那些有着各种毕业证书的光环,刚走出校门不久,表面上看起来年轻有为的青年们,由于没有经过社会历练,没有承受过什么挫折,他们没有真正的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绝决问题和矛盾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历练和挫折,却是使人权衡短期行为与长期效益之间的平衡点必不可少的条件。事实上这些表面上光芒四射的、有干劲又闯进的年轻人们,他们的条件和真正的职业经理人要求的素质还相差太远。
故此,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善于总结生活道中的经验教训,善于学习,善于把握事件的真相,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运作能力是通向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样的,作为投资人来说,不被各种与真正的能力无关的光环所迷惑,通过观察和科学的培养,找到适合自己的理念和事业要求的职业经理人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可以说,在当下的中国经济界,职业经理人的标准的探讨还是个还是个相当长远的话题,而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的素质提高也还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对于这样一个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道路的特殊队伍的建设,我们将还有一段相当漫长的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