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营自有曹营的规矩,人在江湖走,身子是由不得自己的,但“心”却未必然,所以才有“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说。企业若能使员工的身心都系在岗位上,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但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不光要靠严格的纪律,更要靠培养员工的职业兴趣。人如果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产生发自内心的兴趣,一样可以产生以下案例里主人公的业绩:一、富兰克林的故事小时候的富兰克林跟着父亲学习做牛脂蜡,过着一种特别单调的日子,整天忙着煮肥皂、割蜡烛灯芯、浇灌模型这样的活计,父亲在为自己拥有这门手艺自豪的同时,也希望把富兰克林培养成接班人。然而富兰克林并不以为然,他的脑海里充满了蜡烛以外的兴趣,虽然他整日守着开水壶、灯芯和模子,心思却总是搁在别的上面,技艺自然毫无长进。父亲渐渐看出儿子将来是不会成为造蜡烛的行家里手了,失望之余,他对大儿子说:“你把他带到你那印刷厂去吧,看来他这辈子蜡烛是做不好啦,或许还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印刷匠,再给他一个机会试试。”富兰克林刚进印刷铺子时,以为这里的活并不比以前摆什那些油腻模子有趣多少,但不久他有了重要发现,觉得印刷这话儿很重要,既可以从中学到文化知识,又可以让别人学到知识。于是他逐渐喜欢上印刷,干起活来同以前好象换了一个人似的,在劳动中他尽一切机会学习各种知识,甚至想到将来有一天也成为作家,把自己的思想印成文字。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外交家,同时还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二、达尔文的故事
达尔文的家境不错,父亲是当地有点名气的物理学家,打小就没有错过任何良好的教育机会,但不知怎的收效寥寥。父亲和老师一致认为他的智力低于正常人水平。按照父亲的观点,他对学校里教授的东西天生反感,对野外流浪生活倒是情有独钟,可以手拿猎枪在辽阔的乡间泡上好几个小时,父亲抱怨道:“你除了打猎、玩狗、逮耗子,还能干啥?你的行为对你自己和家庭都是一种羞辱。”随着年纪的增长,达尔文爱好闲逛的特性变本加厉起来,父亲为了让他能坐下来干点正经事,先是把他送进格拉斯哥大学学医。但刚过几个月达尔文就不干了,说他厌恶学医,不可能去当一名医生。于是父亲又把他转往伦敦,在剑桥大学学习牧师方面的课程。正是在剑桥,达尔文幸运遇到了开明的汉斯罗教授,后者经常让他去野外采集标本和昆虫,这下达尔文终于找对了路,与生俱来的兴趣与崇高的人生目标结合了起来,成就一番事业的激情开始在他心头激荡。通过汉斯罗教授的悉心指教,这个在其它教授眼里迟钝懒惰的学生一下子变得既勤奋又富有活力,他高兴地向父亲表示决心献身于大自然的研究。大学刚一毕业,达尔文就参加了一项政府组织的探险考察活动,在浩淼的南太平洋地区进行长达五年的科学研究,收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发现很多科学研究的线索。达尔文后来成为进化理论的创始人。虽然故事说的是名人的事,但不妨碍道理的普遍实用性。可以这样说,仅仅努力工作是不够的,这个世界上有众多的人忠实于他们的岗位职责,他们可以干得不错,但从内心里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达到职业的辉煌,原因可能就在于没有真正对自己的所为发生兴致,而只有对所选职业抱有深厚热烈兴趣并付出不断艰苦努力的人才有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也许人们会争辩只有那些天才们才有不凡的举动,就像拿破仑常说他指挥战役获胜的秘诀来自于随机应变,“当紧要关头来临时,灵感突然迸发并且总能带来胜利”;就像歌德说他的有些诗歌连自己也不知是怎么写出来的;就像席勒说当他倾心投入创作时,他的想象力好象不是他自己似的。但事实是,拿破仑的灵感没有体现在进化理论方面,达尔文的造诣与军事谋略毫无瓜葛,所谓天才的巧思妙想总是与他们各自钟情的职业紧密联系在一块的:拿破仑的心思几乎都用在了军事领域,即便是在看戏,他的脑子里也是被诸如“我有一万人马在斯特拉斯堡,一万五千人在马格德堡,两万人在维尔茨堡,他们如何分别行动才能在三天以后陆续到达雷根斯堡战场”这类问题所萦绕;达尔文的巨大发现得益于经年累月耐心细致的观察。就是被誉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自始至终都保持勤学苦练的习惯,依照他自己的话说:“没有人象我这样在学习作曲时花费的精力多,没有哪个前人的音乐我没有研究过,有点甚至用功过好几遍。”强烈的兴趣加上持续的努力才是造就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本要素。产品的质量来自于企业每一道工序的精工细作,如果生产线上每一个员工都能把自己的心思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岗位上去,他所创造的社会业绩丝毫不亚于那些精英们。有能力做一件事情是一回事,做好这件事情又是一回事,懒惰和缺乏激情的人,即使才华出众也未必能做好工作,平凡普通人士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忠诚倒是经常取得令人欣慰的佳绩。在这两种人的竞赛中,天平最终总是偏向能够做好事情的人。关于软件企业的质量控制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一家软件公司质量保证部的女士在读过后马上又给我提出了如下问题:1)、关于软件质量度量,您在实施时,主要采取怎样的度量去评价软件质量?2)、关于过程控制细节,怎样做到开发过程对QA来说是透明的,仅仅是通过每周计划与周报来控制吗,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还不能使软件开发是透明的,您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与方法吗?3)、关于计划的评审,参与评审的人员是否有能力去评审计划的合理性及可行性?4)、关于在公司内部推广质量保证体系的问题,推广的方式主要通过培训、会议,是否还有其他的方式吗?5)、关于一些程序文件的编写与执行的控制是否分开,是否都由QA去完成,所有的程序文件是QA亲自编写,还是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去编写?6)、工具的问题,对于公司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是否一定有必要呢?7)、进度控制问题,组织体系是否一定需要有一个相互制约的平衡机制,对于所有进度由一人来控制,管理层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进度就很难由得到控制,即使QA报告了进度严重滞后的情况,管理层也解决不了。8)、关于软件质量问题,目前公司主要是处于检查阶段,如通过测试发现问题,至于其他的质量问题关注的比较少。9)、项目跟踪的细节问题,目前只能是根据项目经理提交的计划、报告去跟踪,至于其中很细节的东西,无法跟踪,如何才能更好地跟踪这些项目的细节呢?10)、有关统计质量管理方法的实践,目前只能统计一些时间上的数据、以及软件缺陷方面的数目,对于统计的思想根本没有用起来,您认为在实施时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11)、目前公司QA是集QA,SEPG,QA于一身,在公司规模较小时,是否没什么将这些角色分开呢?12)、关于配置管理方面,是否应该和QA职责分开比较好呢?13)、关于记录数据,主要包括邮件、会议纪要、评审记录、缺陷报告、测试报告吗?是否还必须要有其他的一些记录数据呢?问题的回答倒还在其次,读过之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位经理人非常爱岗敬业。